2018-09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影像视域下的自由灵魂
——
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的叙事特征分析
韩稼圣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人生一串》是一部以烧烤作为叙事主体的美食题材纪录片。本文从主题、视角、精神三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其中的叙事方式,藉此对我国美食题材纪录片未来的创作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人生一串》;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精神
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7-0115-01
一、前言
《人生一串》是由陈英杰、刘执戈等六位导演执导的六集系列美食纪录片。若要分析其作为美食类纪录片收到观众热捧与认可的原因,需要结合纪录片文本,从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精神三个方面入手,论述当前中国美食类纪录片发展的可能性。
二、叙事主题:烤品牵引下自然而真实的故事
我国美食题材纪录片在素材选择方面余地较大,同时纷繁复杂、分散广泛的美食素材量会使得内容呈现上会产生“零碎性”特征,纪录片在各个单元串联的过程中会显得杂乱无章。
《人生一串》在故事涉及数十个城市地区的基础上,虽由数位导演进行执导拍摄,但影片故事在表现出不同作者完整而具有个性的意义表达的状态下,每一集中单元故事衔接显得严谨而有序,正是得益于纪录片中所采用的“主题先行”设计。
《人生一串》系列从其标题可以得知其中的内容是以“烧烤”作为主题进行开展,与其他美食纪录片串联式的结构相区别,该系列呈现出由同一中心点展开的射线式结构,这也使得每一位导演能够在自由创作的情景下保证系列整体风格的把握。同时每一集都拥有一个简明扼要且具有鲜明食材指向性的标题。
三、叙事视角:市井百态下的陌生化场域
《人生一串》以不定内聚焦的方式在故事中设置了多个叙述视角,使影片在讲述市井故事的过程中对寻
常事物产生更为鲜活与立体的认识,从而形成意蕴。正如胡亚敏所说“在内聚焦视角中,每件事都严格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官去看、去听,只转述这个人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活动”。①影片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内聚焦式视角在故事中的巧妙设置,更是因为在叙事接受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这种视角不局限故事中存在的事物,甚至用于拍摄画面的镜头本身也在纪录片中成为了一个叙事视角。
韩国电影2018r片推荐例如在第五集《骨头、骨头》的“烤滩羊”故事中,出现了一段将镜头作为视角解说词:
宝子,也拿不准炉火能生多久,但每次看到父亲做的烤炉,这个朴实的西北汉子,抿一口小二,还要给老食客烤下去。
在这一个故事片段中通过解说词讲述了店主宝子与父亲二人的创业历程,此时配合解说词的画面呈现出宝子在店铺里烧烤与食客在露天美食广场穿梭来往相拼接的情景,而前者使用普通方式进行拍摄,纪录宝子烧烤时有条不紊的动作,后者则采用了延时拍摄的方式加快了食客来往的频率,画面左右两侧时间流动速度巨大的差异产生了以镜头作为视角的主观性。
四、叙事精神:人文传统与生活自由的追寻
在中国,饮食作为人们基本性的社会活动,形成礼的重要来源之一,《人生一串》中的烤品自然也包含着地域性特,必然积累着众多与之相关的习俗。
因此,《人生一串》在展开整个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包含着部分地域性的人文风俗表现。例如在东北地区发生的故事,皆是以食客们在餐桌上饮酒碰杯、觥筹交错的情形作为开场画面。
正如迈克·克朗所言“我们不能把地理景观仅仅看做物质地貌,而应该把它当做可解读的文本”。②东北的冬天气候寒冷,饮酒御寒的生活习惯形成了东北独特的酒文化。
纪录片本身固有的文献价值和直观性的记录特征,而《人生一串》在饮食和视听相辅相成下形成了具有市井气息的中国美食纪录片,能够很好地发挥民俗文化传承的作用,诚如何苏六所言:
“纪录片,把今天的现实记录下来,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就此而言,一些民俗文化在被中国美食纪录片忠实地记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被传承着。③
五、结语
《人生一串》摆脱了具有俯视性质的厨台庖肆,走向具有烟火人情、自然鲜活的日常市井,通过纪录日常百姓生活中所青睐的烧烤,从而探究它的形成过程与围绕于烤品的故事,形成了饱满全面的艺术品质。
注释:
①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7.
②(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1.
③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217.
作者简介:韩稼圣,男,浙江杭州人,大学本科,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
现为电视艺术学院2017级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研究生在读。
影视评论
115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