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
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
范洪成1,牟春蕾2,黎 晨3
(1.天津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071;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0026;3.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0088)
摘 要:运用“三段指标法”对第15届亚运会女子团体半决赛及决赛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比赛中运动员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球的技战术运用特点。认为在相关规则修改后,在乒乓球技术研究中应从各方面对三段指标法进行研究与尝试。
关键词:第15届亚运会;乒乓球;技术分析;三段指标法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0X(2007)0720051205
T actical analysis of table tennis womenπs group
semi2f inals and f inals in15th Asian G ames
FAN Hong2cheng1,MOU Chun2lei2,L I Chen3
(1.P.E Dept.of Tianjin Univ.,Tianjin300071,China;2.P.E Dept.,Capital Univ.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26,China;3.P.E Sect.,China Inst.Of Political Science&Law,Beijing100088,China)
Abstract:Three Phases Index Method was used to collect statistical data on skills and tactics application in the Womenπs group semi2finals and finals in the15th Asian G ames.Athletesπskills and tactics uti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erving to attack,receiving to attack,and rally were analyzed.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ree Phases Index Method should be researched and attempted from all aspects after the changing of relat2 ed rules.
K ey w ords:15th Asian G ames;table tennis;skill analysis;three2phrase index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参加第15届亚运会乒乓球比赛的中国队选手王楠、郭焱、郭跃以及在女团半决赛、决赛中出场的韩国选手金景娥、朴美英、郭芳芳,新加坡选手李佳薇、孙蓓蓓、陈佩芬为研究对象,其中郭芳芳与陈佩芬并未在世界比赛中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所以有关两人的参考资料略显不足。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查阅了大量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参考了中国乒乓球女队备战第15届亚运会的技术资料以及《乒乓世界》中发表的相关文章。
收稿日期:2007201226;修回日期:2007205209
第一作者简介:范洪成(1971-),男,天津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1.2.2 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乒乓球技战术研究领域中应用最多的三段指标法对亚运会女团半决赛、决赛中中国乒乓女队的3名选手的6场比赛进行了数据统计。
三段指标法是通过统计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中的技术使用与得分情况来计算出相应的得分率和使用率,然后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技术特点。其中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计算方式如下: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总得分+总失分)×100%
本文在三段指标法的基础上,将统计所得的数据分为发抢段与接抢段两部分,将相持段的数据分为发抢段相持球与接抢段相持球并记入相应的发抢段与接抢段中,并分别对这两部分的得分率与使用率进行计算。
1.2.3 录像观察法
第41卷第7期2007年7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41No.7
J uly2007
通过实战录像对几位选手的技战术打法特点进行细致的总结和分析。
2 分析与讨论
2.1 亚运会女子团体半决赛(中国—韩国)的比赛技战术分析
2.1.1 王楠对金景娥的比赛技战术分析
中国选手王楠(Wang Nan),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球结合快攻型打法。王楠是邓亚萍退役后中国女队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第二个“大满冠”的选手。目前世界排名第3位(国际乒联2006年12月公布)。
金景娥(K im Kyung2ah),韩国选手,右手横握球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削球打法,属于传统路数的削球,特性不强。面对对方拉过来的球她更多的是全台用反手长胶削、正手转不转削并配合正手的远台“兜”,在对方回球稍高的时候给以突破反攻。在不具备绝对实力和领先技术的情况下,金景娥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乒坛立足,主要领先的是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反手长胶“牛皮糖”般的削球,在2004年的多哈团体世乒赛她在球板断裂,临时换板的情况下以3∶2战胜王楠。目前世界排名第10位(国际乒联2006年12月公布)。
比赛结果:3∶0(11∶8,11∶4,12∶10)
王楠技术的三段分析见表1。
表1  王楠对金景娥的比赛技术统计
  发抢段      接抢段    前3板相持球接发球与第4板相持球
得分率(%)70693367
使用率(%)38622278
从表1中可以看出,整场比赛无论是在发抢段还是在接抢段,争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相持球中。而王楠在两段拉削的相持中得分率达到了69%、67%,是其取得胜利的关键。
王楠发球后抢攻积极,整场比赛发抢段第3板抢攻仅失误3分,其抢攻突然性大、落点刁,质量较好,威胁性较强,为以后的拉削相持占据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抢攻后王楠保证了连续进攻的质量和稳定性,在连续拉的基础上配合拉冲,拉冲时的突然性强杀伤力较大,同时从金景娥的中间与直线突破,打乱了金景娥的“稳削”,致使其出现失误。
在接抢段,金景娥发球基本以反手侧上、下为主,侧旋的成分强,侧上旋偏多,其发长球后有进攻的意识和准备,在比赛中王楠接发球抢攻积极,整场比赛半出台球与长球接发直接失误3分,同时对于不能直接抢攻的球主动进行控制然后在第4板伺机抢攻。由于金景娥的反手长胶削球旋转强,越削越稳,搓球亦以转为主,在比赛的拉削相持中王楠拉冲金景娥反手时易出现失误,而从其中路突破则取得较好效果。另外在相持中王楠除了采用拉冲技术,同时还采用了拉吊冲的战术,在高质量的吊短球后,针对金景娥上台后回接的旋转,然后有质量地冲杀。由于金景娥对有质量的突然加速进攻球防守失误较多,同时顶重板、防突击中间位置差、亦怕对手的直线进攻,所以在相持中其技术特点与特长被抑制[1]。
从整场比赛来看,王楠加强了发球抢攻的威胁性,在抢攻后保证了连续进攻的稳定性,在连续拉的基础上,冲杀突然性强杀伤力大。王楠的发抢、拉冲、拉吊冲均突出了质量与落点意识,第一板加力以从中路突破为主,进攻多使用直线,或连续冲杀正手大角。对对方在正手大角和中路位置不合适时使用兜挂技术,王楠调整站位、对准节奏,采用反拉、反带或快挡。由于王楠技战术运用合理,发挥较为出,从而赢取了比赛的胜利。
2.1.2 郭焱对郭芳芳的比赛技战术分析
中国选手郭焱(Guo Yan),右手横握球拍,快攻结合两面弧圈打法,进攻快捷犀利,球风泼辣凶猛,技术有鲜明的男性化特征。目前世界排名第2位(国际乒联2006年12月公布)。
郭芳芳(KWA K Bang Bang),韩国选手,直板正胶快攻型打法,来自我国江苏省,也曾有入选过国家队的记录,2003年加入韩国国籍,由于国际乒联有“入籍选手在3年内不得作为国家队出战”的规定,因此当时尚属外国人的郭芳芳直到2006年才以韩国国手的资格参加世界乒坛赛事。目前世界排名第62位(国际乒联2006年12月公布)。
比赛结果:3∶1(11∶6,11∶6,9∶11,11∶6)
郭焱技术的三段分析见表2。
表2  郭焱对郭芳芳的比赛技术统计
  发抢段      接抢段   
前3板相持球接发球与第4板相持球得分率(%)63675062
使用率(%)57436238从表2中可以看出,整场比赛郭焱无论在发抢段还是接抢段都占据了优势地位,其各项技术的得分率都达到50%以上。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郭焱在发抢段的优势比接抢段更为明显。在比赛中郭焱的发球长短结合,旋转多变,使郭芳芳接发球直接失误或回球质量下降,从而为自己第3板的抢攻创造了条件。郭焱发球后抢攻积
25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41卷
极,其反正手进攻速度快旋转强,较具杀伤力,同时第5板衔接紧凑,在连续的进攻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占据主动的局面。
在接抢段中,郭焱接发球直接失误不多但有时会出现短球回接质量一般,摆短有时会出现高球、劈长和晃撇落点不够好造成第4板直接被攻失误的现象。郭焱能够在比赛的多板相持中发挥出力量大、速度快
的特点,比赛中多次出现均势相持的局面,郭焱在相持中坚持的板数越多,越能掌握进攻的节奏,化均势相持或被动相持为主动[2]。
2.1.3 郭跃对朴美英的比赛技战术分析
中国选手郭跃(Guo Yue),2000年入选国家队,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技术具有男性化特征,前3板快且狠,2002年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亚军的战绩使她成为创办总决赛以来,闯进决赛年龄最小的选手。目前世界排名第5位(国际乒联2006年12月公布)。
朴美英,韩国选手,正手反胶、反手长胶,削球打法,其削球十分稳健,有旋转变化,反手以稳削著称,有一定的“顶”重板的能力,在稳削的基础上利用出现的机会进行反攻。目前世界排名第22位(国际乒联2006年12月公布)。
比赛结果:3∶2(11∶3,8∶11,11∶9,8∶11,11∶7)
郭跃技术的三段分析见表3。
表3  郭跃对朴美英的比赛技术统计
  发抢段      接抢段    前3板相持球接发球与第4板相持球
得分率(%)94524238
使用率(%)42586040
发抢段:从表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发抢段中前3板与相持球的使用率为42%、58%,比赛的争夺除了在前3板,更多的球进入到了相持中,而郭跃在前3板的得分率高达94%,是其在发抢段制胜的主要手段。
朴美英属于稳削型打法,最大的特点是削球基本功扎实,其前后、左右步法敏捷,这样就使其削球打法更加稳固和具有“韧性”,主要靠旋转和落点的变化创造一些反攻的机会,使对手失误增多和失去耐心从而取得胜利。针对对手的特点,郭跃的发球变化较多,充分利用旋转、落点与节奏的变化调动对手,扰乱对手的战术节奏,从而进行有效的“发抢”战术,在自己发球后积极主动抢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对对手回至反手位的球侧身抢攻积极,整场比赛侧身抢攻直接得10分,正手抢攻得3分。
在相持中,朴美英主要通过正手削球进行旋转变
化,反手削球虽然旋转变化不多但十分稳健,有一定的“顶”重板的能力,在稳削的基础上,运用“逼迫大角度”的战术而出现的机会球进行反攻。郭跃在发抢之后较为注重后续的连续进攻,长拉短吊、拉削相持中寻机突击两种战术有机配合使用,抓住对手中路基本用反手削在拉中“突击”中路时容易出现弧线高的球的弱点,形成拉削相持后,多拉朴美英的中路偏正手位,突击追身球和正手位。另外郭跃在拉削相持
中还给以朴美英短而转的正手低球,同时实施长拉短吊战术,朴美英正手位容易暴露漏洞,郭跃抓住机会球发力抢冲得分。
接抢段:接抢段中前4板与相持球的使用率为60%、40%,与发抢段不同,比赛接抢段主要还是集中在前4板。而郭跃在此段前4板与相持球的得分率均未超过45%,处于劣势的局面。
郭跃接发球较为积极主动,整场比赛半出台球直接抢攻10个,其中得6分失4分,得分率为60%。郭跃在接发球后的第4板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失误,失误主要集中在抢攻下旋球与被攻(见图1)。
图1 郭跃接抢段第4板得失分情况
在接抢段的拉削相持中,朴美英有意识地给郭跃的底线长球,这种球旋转较强且速度快、威胁大,一旦郭跃的拉攻质量出现下降,朴美英就会进行反攻。在接抢段的相持拉削中,郭跃经常会处于被动的劣势局面,被动拉攻失误与被攻失分达到了9分。在接抢段中,郭跃在对手有战术意识的拉削相持中并没有发挥出自己在发抢段的拉攻特长,处于下风的局面[324]。2.2 亚运会女子团体决赛(中国—新加坡)的比赛技战术分析
2.2.1 王楠对孙蓓蓓的比赛技战术分析
孙蓓蓓,新加坡选手,右手横拍两面反胶、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这名新晋“海外兵团”成员在亚运会比
赛之前就引起了中国乒乓球队的重视。目前世界排名第36位(国际乒联2006年12月公布)。
比赛结果:3∶1(9∶11,11∶7,11∶8,11∶8)邓亚萍个人资料简介
王楠技术的三段分析见表4。
发抢段:从表4中可以看出,王楠在发抢段中前3板与相持球的使用率接近在50%左右,说明前3板与
35
第7期范洪成,牟春蕾,等:第15届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
相持球在发抢段中同样重要,而王楠在前3板与相持球两部分的得分率都达到50%以上,在比赛中较为占据上风。
表4  王楠对孙蓓蓓的比赛技术统计
   发抢段      接抢段    前3板相持球接发球与第4板
相持球得分率(%)
68
53
54
25
使用率(%)
53
47
76
24
孙蓓蓓在比赛中较为积极主动,接发球有一定的台内控制能力,敢于打相持球,同时在比赛中拼劲足,意志品质比较顽强。王楠在比赛中发球以中路或偏正手位的短球为主,旋转较为多变,不转球与上、下旋球配合,在比赛中发短球直接得5分
。王楠发球后抢攻积极且质量较高,同时第5板能够迅速衔接,但在击球高质量的同时容易出现无谓失误(见图2)。
图2 王楠发抢段第3板抢攻与第5板衔接的得失分情况
王楠在比赛中第3、5板高质量的抢攻与衔接使其在相持球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局面,同时在相持中注重
落点的变化主动变线,一旦出现机会后主攻对手反手位,战术运用较好。
接抢段:在整场比赛的接抢段中,前4板与相持球的使用率为76%、24%,由此可以看出比赛的争夺焦点主要集中在了前4板。而王楠在前4板的得分率达到54%,即使其相持球的得分率仅为25%,仍能在接抢段中与对手实力相当。
孙蓓蓓发球以侧身和中路站位为主,王楠接发球手段多样、抢攻较为积极主动,对于不能抢攻的球摆短、劈长与晃撇相配合,整场比赛接发球直接得8分。由于王楠高质量的接发球,孙蓓蓓发球后的抢攻直接得分仅为3分。
孙蓓蓓发球后抢攻较快且衔接技术较为流畅,由于其身材不高,在相持中擅长固定线路的定位对抗球。王楠在比赛中一旦第4板上台质量不高,就会被对手抓住机会连续进攻从而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
2.2.2 郭焱对李佳薇的比赛技战术分析
李佳薇,新加坡选手,右手横握球拍,正手正胶、反手反胶,近台快攻结合弧圈打法。1990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1994年进入北京队,1996年远赴新加坡,成为新加坡的主力。李佳薇的技术全面、积极主动,打球速度快,正手连续进攻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相持能力。目前世界排名第4位(国际乒联2006年12
月公布)。
比赛结果:3∶1(11∶7,11∶5,9∶11,11∶8)
郭焱技术的三段分析见表5。
表5  郭焱对李佳薇的比赛技术统计
   发抢段      接抢段    前3板相持球接发球与第4板
相持球得分率(%)88
37
67
47
使用率(%)
47
53
50
50
从表5中可以看出,整场比赛发抢段、接抢段中的相持球的使用率都较为达到或超过50%,说明比赛中有一半或以上的球的争夺集中在相持球。而郭焱在发抢段、接抢段中相持球的得分率都低于50%,并不占有优势。
郭焱在发抢段中前3板的得分率高达88%,是其获得比赛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郭焱发球较为注重质量,以台内中路偏正手短球配合中路半出台球,发球后抢攻积极凶狠较具威胁性,整场比赛直接得9分,对于不能直接抢攻或李佳薇的挑打进行主动控制与防守,但有时在第5板衔接时会出现失误。
李佳薇的发球多使用反手位一个带“拱”的迷惑性动作的侧上、侧下旋发球,配合正手位发球。郭焱在接抢段前4板的得分率达到了67%,接发球比较注重抢先上手,不能抢攻的球摆短结合主动劈长球,力争在第4板能够抢攻。因郭焱接发球质量较高,整场比赛李佳薇仅有两个发球抢攻直接得分。郭焱第4板抢攻下旋或上旋球转攻积极直接得7分。
李佳薇相持中不太移动,但反手主动上手后连接正手的衔接技术流畅,力量较大,具有较强的杀伤力。
同时在与郭焱连续对峙反手时速度快、力量大、角度开,并使用压反手变正手的战术,给郭焱的相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郭焱相持中主要是靠近球台,压住正手,适时配合变线至反手,通过落点的变化调动李佳薇而创造得分机会,但相持中的失误稍多[5]。2.2.3 郭跃对陈佩芬的比赛技战术分析
陈佩芬,新加坡本土球员,右手横握球拍,正手反胶、反手长胶,攻削结合型打法。目前世界排名第79位(国际乒联2006年12月公布)。
比赛结果:3∶0(11∶7,11∶6,11∶5)
45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41卷
郭跃技术的三段分析见表6。
表6  郭跃对陈佩芬的比赛技术统计
  发抢段      接抢段    前3板相持球接发球与第4板相持球
得分率(%)93645846
使用率(%)56444852
从表6中可以看出,整场比赛发抢段与接抢段中,前3板与相持球、前4板与相持球的使用率都较为接近50%。郭跃在比赛中的发抢段发挥出了其抢攻与拉冲的优势,表现较为出,在接抢段中的拉削相持中失误稍多。
郭跃发球长短结合,其中半出台球与底线长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整场比赛直接得3分。发球后的抢攻是郭跃在比赛中制胜的一个主要手段,其抢攻积极主动,尤其是侧身拉冲速度快、落点刁,威胁性大,在比赛中的第3板抢攻直接得10分。
在比赛中陈佩芬发半出台球与底线长球的比例较大,一旦郭跃接发球质量一般,会主动进行抢攻,给郭跃的第4板衔接与随后的相持创造了一定的困难。在比赛的拉削相持中,郭跃在拉冲结合的同时配合拉冲吊战术应用得当,但如果拉冲或吊短质量不高时会被陈佩芬抓住机会反攻,从而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整场比赛中郭跃因为被动或被攻失误达到8分。
从整场比赛来看,郭跃还是能够充分发挥出左手的线路优势与自己的抢攻、拉攻特长。
3 讨论
1)在女子团体半决赛的争夺中,王楠对金景娥整场比赛无论是发抢段还是接抢段,争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相持球中,而王楠在两段拉削的相持中得分率达到了69%、67%,是其取得胜利的关键。郭焱对郭芳
芳整场比赛无论在发抢段还是接抢段都占据了优势地位,其各项技术的得分率都达到50%以上。郭跃对朴美英的比赛中,发抢段的争夺除了在前3板更多的球进入到了相持段,郭跃在前3板的得分率高达94%是其在发抢段制胜的主要手段。与发抢段不同,接抢段的争夺主要集中在前4板,而郭跃在此段前4板与相持球的得分率均未超过45%,处于劣势的局面。
2)在女子团体决赛中,王楠对孙蓓蓓的比赛发抢段得分率达到50%以上,在比赛中较为占据上风,而在接抢段其相持球的得分率仅为25%。郭焱对李佳薇整场比赛发抢段、接抢段中的相持球的使用率都达到或超过50%,而郭焱在发抢段、接抢段中相持球的得分率都低于50%,并不占有优势。郭跃对陈佩芬整场比赛发抢段与接抢段的前3板与相持球、前4板与相持球的使用率都接近50%,郭跃在比赛中的发抢段发挥出了其抢攻与拉冲的优势表现较为出,在接抢段中的拉削相持中失误稍多。
3)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统计的比赛数据均来源于乒乓球赛制改为11分制、乒乓球球体变大、发球执行无遮挡规定后的比赛。在国际乒联对这3项规则进行修改后,不同打法的运动员的自身技战术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同时运动员为了适应比赛规则的改变,在比赛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战术也同样会出现变化。因此,除了在继续探索新规则下乒乓球优秀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之外,还应从各个方面入手对三段指标法这个优秀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与尝试,从而使这一传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加客观与权威。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
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5223. [2]李今亮.中国乒乓球男队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剖析及应对策
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8302833.
[3]赵静,刘文娟,等.乒乓球步法教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
学报,2002,36(6):98299.
[4]董扬.第48届世乒赛许斯/波尔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73275.
[5]何琼,张雨.第27届奥运会男子优秀运动员发球技术的统
计分析[J].体育学刊,2002,9(1):1202122.
55
第7期范洪成,牟春蕾,等:第15届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