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精心设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整堂课充分体现出课改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和新基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不失为一节好课。整堂课学生的表现更加引起了我的关注,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积极热烈地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各自的想法,并且在和同学的不同观点对比之后,能判断选择出更优的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得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整节课中,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频率较高,面较广,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答,没有重复发言和言不答题的,而且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其他的学生能及时地判断和修改,对于表达不完善的发言,更能加以补充说明。
例,师: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如果绕篮球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其实是在求什么?
生1:求周长。“听”是学生思考和作出回答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才能有良好的发言,从而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流畅,使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激发。
二、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
整节数学课中,学生的回答充分体现出数学的特点,语言的表达科学,简练。例在第一环节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环节中,学生展示出3种不同的算式:
(1)8+4+8+4=24(米)
(2)8×2=16(米)
4×2=8(米)
16+8=24(米)
(3)(4+8)×2=24(米)
从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也看出了这几个班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概念掌握得很好,能清楚地利用特征得出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
三、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品质。学习数学除了有良好的习惯更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
断力,从而培养优良的学习的品质。在学习好长方形周长时,设计了一个练习: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算法:
(1)7+7+7+7=28(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7×4=28(米) 边长×4=周长
(2)7×4=28(米) 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交流发言时,首先想到了4×7这样的算式,理由是:长方形是两组对边相等的,把长和宽加起来后乘2,正方形是4条边都相等的,所以只要乘4就可以了。知识的迁移在此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出数学的活学活用。当然学生简练流利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数学语言和习惯是和老师平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发言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要上好一节课,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好教案,好老师再加好学生才能使短短的40长方形的周长分钟留给他人成就的思考和收获。
在这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多,对学生的激励不够。二是让学生发言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比如学生列出计算长方形
的周长的算式后,由三个算式引出相应的公式时,学生发言的人数不多,部分学生的思维没有由特殊转换到一般去,导致练习时学生只计算一个长和宽的和。三是巩固练习的设计不够严密,考虑不够周全,对学生有误导之嫌。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图形,我设计的长方形的长恰好是宽的两倍,当两条长重合时拼出的是一个正方形。在今后类似的题型训练中学生可能会受其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