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灸步驟
⼀、醒茶。
将茶叶(有机绿茶或宁红茶)2-5克放⼊壶/杯中,倒⼊⼏滴矿泉⽔,以不没茶为宜。加盖约5-9分钟,见茶叶舒展,折⽽不断,即已醒好。
注:“有机茶”可与上古时期神农⽒发现的“茶”相提并论,具有药⽤乃⾄解毒之功。故⾮有机茶不可做茶灸。
⼆、闻⾹。
茶醒好后,开盖闻茶的冷⾹味道,⽤⿐吸⼊茶⾹,回味之后⽤嘴呼出。这种⾹沁⼈⼼脑髓,有醒脑作⽤。
三、沏茶。
将烧开的⽔注⼊壶中,即时将茶汁倒⼊杯中(天冷⽤保温杯)。以保持茶的⾹⽓,避免“热汤⽓”。如此沏茶不超3遍。茶汤倒尽后可闻壶⼝的栗⾹⽓。
四、灸脸⾯。
杯⼝近脸,热⽓燻⾯,以应内脏,有明⽬、润肺、养颜等好处。顺序为左眼-右眼-⼭根(两眼之间)-下颌-
⿐。
五、灸经脉(品茶)。
倒出的茶汤应趁热⼩⼝品尝(⽔温以不伤⼝腔为度),热灼齿龈。热茶先在左边上下⽛之间涮动,⽛龈即出现针灸时的“酸、⿇、胀”;次⼝,将茶汤移⾄右⽛间;再次移⾄门⽛。来回变换,尤其在病⽛处多停留,以发散病⽓,养龈固齿。
热⽓向上,⾝有微汗,天热汗流如洗,茶已⼊⾎,脑中、⾎中浊物随汗排出,头清⽬明、⾝体轻健。汗消浊⽓下⾏。
饮茶量:
每次可喝1-3杯茶,每杯200-300毫升。⼝渴即多喝,以不饱胀为度。
茶汤⼊⼝⼀定要热,⼀⿎作⽓喝完⼀杯茶,忌喝温、凉茶,温饮容易伤脾胃。
茶汤中可放⼤道姜茶,补⽓、驱邪、洗⾎、化瘀兼⽽有之。
茶灸时间:
以早起茶灸最佳。每天可茶灸1-3次,(有机绿茶可在早起后、上午9-10点、下午1-3点茶灸。宁红茶可在早起、9-10点,11-15点、19-20点)。
出现不适时(头痛、头懵、⽛痛、腹胀、醉酒、烦躁等),即时茶灸以缓解或减轻不适症状。保⽓:
茶灸时应关闭门窗、风扇、空调,以利阳⽓裹⾝不破。关掉电话,保⼼不受惊。
茶灸后可静坐⽚刻。待汗消⾝凉后再活动。茶灸后天热可洗澡、洗头。
处暑后不宜汗泄:
处暑节⽓(每年8⽉21-23⽇之间)⼈的⽑孔也随之闭合,废物改⾛尿道排泄。如果此时汗泄,泄的是阳⽓。所以,早上茶灸需避免汗泄,不宜再出汗,甚⾄⼤汗淋漓。
茶灸作⽤:
洗⾎、通络、升阳、祛浊、解毒。养龈固齿、齿坚肾强,明⽬、养颜,令⼈智慧、宁静、悦志.......
抑制癌细胞、抗氧化、降⾎脂、防⾎栓、延缓动脉硬化、保护⼼脑⾎管。
附:⼤道养⽣堂刘承恩院长关于茶灸的详细论述。
上篇·茶洗
茶洗春秋,⼩题⼤作。
古今悠长,春秋⼆字。⼈⽣⼀世,草⽊春秋。春⽣秋死,⽣死互根。中華民族,荷花之意,茶洗⼈⼼,出污不染。1100多年前,被当时⼈称为:“古佛再来”的赵州禅师,问远道⽽来参学的僧⼈:“以前到过观⾳院吗?”僧⼈说:“到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吧。”接着⼜问另⼀位僧⼈,这位僧⼈说:“我没到过这⾥。”赵州禅师说:“吃茶去吧。”观⾳院主不解,问:“他俩回答的不⼀样,为什么都让吃茶去?”赵州禅师对禅主说:“你也吃茶去吧。”
千年公案,千年之谜,婆娑世界,不可思议。你要吃茶,他要吃茶,我也要吃茶。你浊,他浊,我们都浊。⼼浊,故烦;⾎浊,故乱;眼浊,故昏;⾁浊,故酸。浊⼼、浊⾎、浊⼈,演绎了古今种种浊事。
今,⼈⼼不古,突破⽅圆。浊⼈,浊⼼,污浊⼤众,使饮⾷男⼥危机四伏。
⼝中泛苦,⼼伤也;泛辣,肺伤也;泛酸,肝伤也;泛甜,脾伤也;泛咸,肾伤也。唯⼝⽔⽢爽,五脏⽣克有序也。“⾝处百乱必有⼀解。”当下可解百毒者,茗茶也。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遇七⼗⼆毒,得茶⽽解之。”
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写到:“茶苦⽽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百⽕为病,
⽕降则上清矣。然⽕有五⽕,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肺、脾、胃之⽕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因寒⽓⽽下降,热饮则茶借⽕⽓⽽升散,⼜兼解酒⾷之毒,使⼈⼼思闿
(kǎi·开)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若汗味浊,浊⽔浸泡⼈体也。⼈体七成是⽔,⽔浊⼈何⽆患。故中医“四诊”之闻,异味浓者判病重,异味薄者判病轻,异味⽆者判病愈。
茗茶吸吮天地之灵⽓。清浊⽓,⾮茗茶不可。
洗浊之法在于汗出。
⽇茶三汗,洗浴百脉。百脉缜密,渗透甚难。唯饮茶汗出,可令百毒泄也。“汗为⼼液,在内为⾎,在外为汗。”
“天有好⽣之德。”天⽣茶,神农解之,善哉!
⼀⽈晨起,昏昏然,少阳升,督脉迟缓。茗茶热饮,⼤汗出,阳⽓右旋。
⼆⽈巳初,昏昏然,天地开,百脉迟缓。茗茶热饮,⼤汗出,浊⽓发散。
三⽈过午,昏昏然,阳⽓敛,任脉迟缓。茗茶热饮,⼤汗出,⽓归丹⽥。
⽴春之后,处暑之前,阳⽓开放,向外向上。饮茶⼤汗出,经脉通,百病除,顺应天时。
处暑之后,⽴冬之前,阳⽓收敛,不宜⼤汗。
⽴冬之后,⽴春之前,天地闭合,不宜出汗。
⼀年四季每⽇寅时均可出汗,天热⼤汗,天凉⼩汗,天寒微汗。
若虚寒之⼈。⽣姜⼊茶,寒热相伴,各司其职,互不相扰。姜补⽓⾎,茶祛陈浊。
茗茶,可清⾎中之微尘,微尘渐少,⾎脉渐清,⾎清⼼清,⼼清⾃明,明进浊退,浊消世清,善⼼相应,天下太平。可谓茶洗春秋,⼩题⼤作也。
下篇·茶灸
茶灸百脉,普惠⼤众。
灸(jiǔ),烧灼之意,始于古⼈灼龟甲⼘卦。⽕为阳,久为长。“灸”可致⼈长⽣久视。以此推演,“灸”为中華养⽣⽤字。针刺经络⽳位称为“针灸”;艾草熏烤⽳位是“艾灸”;真⽓打⽳脉谓
之“⽓灸”。除此之外,我以为还有“茶灸”。此法我前所未闻。壬⾠年六⽉⼗四⽇(⼗斋⽇)寅时,我“茶洗百脉”⼀如既往。脑海中清亮光明,现“茶灸”⼀词,令我豁然开朗。
茶灸,通过经络或⽳位,激发⼈免疫机制,令⾝⼼平衡。养⽣之理在于此。
针灸看似易,⽤其难。灸者须以仁⼼长期修炼成为仁医。以将帅⽓度,⽤兵如神,通达经络,辩证病理,于⼼定神闲之中,体会五运六⽓之变,借⼦午流注之兴衰,把握契机,以⼼为根,⽓⾏于指,借针⼊⽳。此乃仁医“⼼灸之术”也。
针灸⽞妙,唯上⼠⽤其有功,下⼠⽆⽤。
茶灸则不然,黎民百姓,⽼幼妇孺皆可得。实乃天地恩惠苍⽣之法。中華⼗三亿⼈⼝,⼤众通晓医道,才是强民防病之本。然医术⾮⼈⼈可得,⽽“茶灸”却能普及⼤众,是⼈民之幸也。
明代医家李梴所著《医学⼊门》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茶灸是不⽤针,不⽤药,以平凡⽽不平庸的饮茶⽅法,实现“灸”之⽬的,促进⼈⾝⼼平衡。
茶灸包括“选茶”,“沏茶”,“灸经脉”和“灸脸⾯”四道程序。
⼀、选茶
茶灸不离有机茶。“有机茶”是由国家认可,须在外包装贴有“中农质量认证中⼼”等国家权威机构颁发的有机茶专⽤“认证标签”。标签上有可查询的防伪密码,是每盒茶叶唯⼀的“⾝份证”,按此有机码可查出茶叶的真伪、⽣产⼚家及茶树⽣长地和采摘⽇期。有机茶除了⼈们知道的“不施化肥,不洒农药”之外,茶的⽣长环境和⽣产场地必须远离污染;产品不准有任何添加剂;⼟地各种元素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总之⼀句话:有机茶是严格按照国家认证标准⽣产出来的天地清洁⾷品,没有⼈为的或⾃然形成的有害成分。
“有机茶”可与上古时期神农⽒发现的“茶”相提并论,具有药⽤乃⾄解毒之功。
当代社会,许多⾷物与“四害”有关,即化肥、农药、激素、抗⽣素。茗茶,是清洗⾝⼼的最后防线,绝不可再有污染。有机茶,不含化学成分,可⽣正⽓。《黄帝内经》云:“正⽓存内,邪不可⼲。”故唯有机茶可做茶灸之⽤。
⼆、沏茶
“沏”与“泡”字有别。沏茶的“沏”字是以⽔“切茶”;泡茶的“泡”字是以⽔“包茶”。沏茶,⾹⽓本⾊,透⼈肺腑;泡茶,熟汤之⽓,茶味已乏。
上⼠沏茶,中⼠泡茶。
茶⽔不宜太浓,以防茶醉;茶不宜多,太过停饮,或致胃寒。
沏茶之功在于醒茶。茗茶中放少许清⽔,“⽊遇⽔则活”,清⽔使茗茶舒展,如梦中醒来。醒茶以弯曲不折为度,不可太过,也不可不⾜。不⾜,茶体不通,汁液难出;太过,茶已发酵,栗⾹失散。所醒之茶在冰箱冷藏,可⼀夜不过。
烫⽔沏醒茶,⽅有沏茶之功。⽔落汤出不宜停留,即时⼊杯。烫⽔沏茶,⽔温剧增,茶体膨胀,汁液浸出。既不伤茶体,⼜出鲜汁。如此沏茶,可⽤三遍。
三、灸经脉
茶灸之法,以⽛为针,借茶热⽓,刺激⼈之经脉。成年⼈约有32颗⽛齿,⽛根长度12.2mm ~17.4mm,如银针⾃然镶在⼈的头部,与神经系统相连,故⽛痛时⼼脑俱裂。以此道理,热茶灸⽛,⽓浴百脉,扶正驱邪,可致阴阳平衡也。
茶灸,先关门窗,以利阳⽓裹⾝不破。
饮茶时,⼈可端坐,也可站⽴。“坐灸”上⾝先热,“⽴灸”全⾝通热。年⽼体弱者“坐灸”为宜,不可久站,避免晕眩。
灸者,⼿捧保温杯不放,意在⼀⿎作⽓喝完热汤。右⼿扶⽿,左⼿托底,茶汤虽热,不伤⼿
掌。杯⼝近脸,热⽓燻⾯,有明⽬、润肺、养颜之功。茶汤点滴⼩⼝饮⼊,热灼齿龈。⽔不宜过热,以不伤⼝腔为界。
⽛乃⾻质带有⽯性,导热最快。热茶先在左边⽛缝间涮动,⽛龈即出现针灸时的“酸、⿇、胀”,⼀股热流由左颧上冲于脑;次⼝,将茶汤移⾄右⽛间,⼀股热流由右颧上冲于脑;再次,茶汤移⾄门⽛。来回变换,尤其在病⽛处多停留,以发散病⽓,养龈固齿。
如遇天热之时,顷刻汗流如洗;天凉时,可穿着保暖,有⼩汗和微汗。脑中浊物随汗出,头轻⽬明。⼀杯尽,停⼀刻,待体内⽔分⽓化,再⽤次杯。如此茶灸不过三杯。
茶灸时闭⽬养神,⾃然呼吸,带动全⾝乃⾄⽑孔,汗出为佳。
趁汗出,⽤⽊梳从前向后刮头,乃⾄两鬓。痛处多刮。疹出即毒⽕祛也。
汗消退,茶灸毕。
“茶灸”,何以其功?功在以⽛为针,三⼗多颗“针”同时“灸头”,⼒牵全⾝。
《黄帝内经》云:根本在天上,万物如同枝叶在⼤地上。头是⼈根,与天相应,故发如根须,⼿⾜如枝。根本⽆疾,枝叶茂盛,故修炼之⼈只求⼼脑之“静”,极静时空⽅能见性。头脑清静则百脉畅通。故
《黄帝内经·灵枢·邪⽓藏府病形篇》写道:“⼗⼆经脉,三百六⼗五络,其⾎⽓皆上于⾯⽽⾛空窍。其精阳⽓上⾛于⽬⽽为睛,其别⽓⾛于⽿为听,其宗⽓上出于⿐⽽为臭
(xiù),其浊⽓出于胃⾛唇⾆⽽为味,其⽓之津液皆上熏于⾯……” ⼈体“⼋经”、“七脉”直接通过头部,间接联系全⾝经脉。故茶灸,灸百脉也。
(⼀)⼋经
⼈有⼗⼆条正经,其中⼋条⾏于头部。
其⼀,⾜少阳胆经。《黄帝内经》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经兴旺,头脑清晰,不偏不倚,决断事物得当;《黄帝内经》云:“凡⼗⼀脏腑取决于胆也。”胆⽓中正,⼗⼀脏腑之⽓升降有序。
其⼆,⼿少阳三焦经。《黄帝内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道出焉。”三焦经兴旺,⼈体⽔分的补充和疏泄趋于平衡,可见⼝⽔⽢甜充盈,⽪肤有细汗,⼩便通畅。
⾜少阳胆经与⼿少阳三焦经统称为“少阳经”。《黄帝内经》云:“少阳为枢。”少阳经是⼈⾝⼼表⾥运⾏机制的枢纽。凌晨是阳⽓升起之际。寅时(北京时间,北京地区3-5点)促少阳之⽓兴旺最为重要,故灸“少阳”事半功倍。是⽩天精⽓神俱⾜的关键。
其三,⾜阳明胃经。《黄帝内经》云:“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胃经兴旺,胃阳促进脾之运化有序,可辨五味。灵敏的味觉神经折射出平衡的⾝⼼状态,故茶灸后胃⼝⼤开,粗茶淡饭⽣出百味。
其四,⼿阳明⼤肠经。《黄帝内经》云:“⼤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肠经兴旺,⼲稀分离,各⾏其道。故灸后⼈即有便意。
⾜阳明胃经和⼿阳明⼤肠经统称为“阳明经”。《黄帝内经》云:“阳明为阖(hé·关闭)。”阳明内敛平衡为明。⾜阳明胃经主⾷物进,⼿阳明⼤肠经主渣滓出,进出有序,⾝⼼平衡也。
其五,⾜太阳膀胱经。《黄帝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化则能出矣。”膀胱经兴旺,肌肤润,⾎⽓充盈⽽不燥,⼗⼀脏腑循环有序,精微营养⼊⾁、⼊⾻、⼊髓乃⾄⽑发,⽓化有节,⼀派云⾬相济之象。故灸时汗由上⾛,尿从下出。
其六,⼿太阳⼩肠经。《黄帝内经》云:“⼩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肠经兴旺,⾷物⽓化成精微,上补于⾯。故灸后⼈的⽓⾊亮丽。
⾜太阳膀胱经与⼿太阳⼩肠经统称为太阳经。《黄帝内经》云:“太阳为开。”
少阳经、阳明经、太阳经是⼈体之“三阳”。⼀⽇之内有开阖。在这离合机制中:少阳为枢,阳明为阖,太阳为开。茶灸激发三阳六经之正⽓,令⼈阳⽓顺天有节,应地有序,开阖⾃如。入肉
其七,⾜厥阴肝经。《黄帝内经》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经兴旺,⼈的思路清晰,处事周到。故茶灸之时,灵光闪现。
其⼋,⼿少阴⼼经。《黄帝内经》云:“⼼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经兴旺,⽓定神闲。故茶灸之时,如君临⼤殿,除⼼之外的⼗⼀脏腑之⾂则安。
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是⼈体之“三阴”。⼀⽇之内有开阖,少阴为枢,厥阴为阖,太阴为开。茶灸激发⾜厥阴肝经,利于肝藏⾎功能;激发⼿少阴⼼经,利于⼼境为喜、为悦、为明、为静。
六条阳经皆从头经过,故茶灸令⼈兴奋;⾜厥阴肝经和⼿少阴⼼经两条阴经从头经过,故茶灸兴奋之时多⼀份⼼神和谋虑清晰、理智。
(⼆)七脉
除⼗⼆正经外,还有⼋条经脉对⼈体⾮常重要。因为这些经独⽴于⼗⼆正经之外,故称“奇经”。在这⼋条经脉中,除带脉之外,另七条皆通过⼈的头部,分别是督脉、任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其⼀,督脉。⼈体阳⽓上⾏之通道。如有病变,表现为脊柱强直,⾓⼸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lóng)闭,遗溺,痔疾,妇⼥不育等。故茶灸时后背轻松,头清颈松,排泄有度,令⼈安静。
其⼆,任脉。如有病变,表现为男⼦内结七疝(shàn),⼥⼦带下,腹中结块等。故灸后腹中舒适,代谢有常。
其三,冲脉。如有病变,表现为胸腹⽓逆⽽拘急,躁热,瘕疝,喘动应⼿,不孕,痿证等。故灸时⽓⼒增强,⾝热不躁反⽽⼼定。
其四,阴跷脉。如有病变,表现为嗜睡等。故灸时疲倦缓解,头清⽬明。
其五,阳跷脉。如有病变,表现为失眠,⽬痛从内眦(zì)始等。故灸后⽬光明亮,夜寐安稳。
其六,阴维脉。如有病变,表现为⼼胸疼痛。故灸时⼼乃⾄膻中敞亮愉悦。
其七,阳维脉。如有病变,表现为寒热往来等。故灸时阳⽓上⾏,浊汗下泄,寒热适宜。
还有其他经脉与上述“⼋经”、“七脉”是表⾥关系,或是分⽀关系,诸如“⼗⼆经别”、“⼗五别络”、“⼗⼆经筋”、“⼗⼆⽪部”,等等。茶灸虽灸于头,但却激活百脉,⾝⼼不通之处即受触动。故百⼈百灸,感受不同,皆因体征各异。
《本草纲⽬》写到茶:“温饮,则⽕因寒⽓⽽下降;热饮,则茶借⽕⽓⽽升散。”现代喝茶⼀族少有劳作,饮温茶不当易成停饮,伤害脾胃。
热饮升散⽓化,利⼤于弊。“茶灸”以热为⼒,温⽔⽆⽤。
“茶灸”,以⽛为针。⽛为肾余,肾为⽛根。物有⽣、壮、⽼、死四相,⽛亦如此。《黄帝内经》云:“⼥⼦七岁(虚岁,以下同),肾⽓盛,齿更发长……三七(21岁),肾⽓平均,故真⽛⽣⽽长极……丈夫⼋岁,肾⽓实,发长齿更;三⼋(24岁),肾⽓平均,筋⾻劲强,故真⽛⽣⽽长极……丈夫⼋岁,肾⽓实,发长齿更……三⼋(24岁),肾⽓平均,筋⾻劲强,故真⽛⽣⽽长极……五⼋(40岁),肾⽓衰,发堕齿槁(gǎo)……⼋⼋(64岁),则齿发去。”“肾⽣髓通脑,肾主⾻,齿为⾻之余。”肾为先天之根本,⽛为枝叶。根本⾜则枝叶壮,齿壮必然肾强。本末⼀脉相承,⼀损俱损,⼀荣俱荣。
⽛齿枯槁乃⾄脱落前,先有⽛龈萎缩。龈如⼟地,齿为树⽊。⼟地流失,树⽊不活。茶灸可致⽛龈⽣长,齿间缝隙渐⼩,或现“⼥三七”,“男三⼋”的“长极”之相。⼟肥苗旺,齿坚肾强。若过七⼗、⼋⼗、九⼗乃⾄百岁,齿坚不落,必是肾⾜精旺。实乃福报也。
茗茶灸⽛,齿热如针灸髓海。热必⽣风,掀起波澜,摧枯拉朽,荡涤污浊。泪出,脑中肝脉通;⾆滑,脑中⼼脉通;涎出,脑中脾脉通;涕出,脑中肺脉通;咸出,脑中肾脉通。五脉畅通,头清⽬明。⽇⽇清明,⼀年长青;年年清明,“久视长⽣”。此乃《黄帝内经》圣⼈之道。
⽛热通脑,引阳⽓上⾏于督脉,髓海振奋,脊背清爽。有升必降,浊物⾃然注于⼆便。
茶灸以寅时(北京时间,北京地区3-5点)为佳。寅为⼀⽇之⾸,阳⽓未到,阴⽓未退。此时醒脑,百脉始于清阳之⽓,全天振奋。门窗不漏,内外阳⽓融合⼀体,善静者,在浑然⼀体中修补缺憾;善动者,在浑然⼀体中回归宁静。动静皆在⾃然之中,不拘泥,不执着。
除寅时茶灸外,渴即以灸代茶;不渴不必为灸⽽饮。养⽣太极,道法⾃然。
四、灸脸⾯
茶灸除了⽛为针灸百脉之外,还可以“⽓”为⽤灸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