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18——湘绣
湘绣 狮子
湘绣(Hunan embroidery )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是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广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
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在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结绣、打子绣、剪绒绣、立体绣、双面绣、乱针绣等等,都注重刻画物象的外形和内质。
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划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形象生动逼真,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风
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1]
历史
湘绣
清代嘉庆年间,长沙县就有很多妇女从事刺绣。
咸丰八年(1858)至1915年期间,长沙约开设湘绣庄40多家,其中有的绣庄还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设有分号。
清同治《长沙县志》载:“省会之区’,妇女工刺绣者多,事纺织者少,大家巨族或以锦钿相尚。”沙坪(原长沙县辖,现划归市区)和霞凝(原长沙县辖,1977年成立望城县,属望城县辖,现划归市区)一带,是湘绣生产的传统基地,多数农家妇女均以刺绣为业。
光绪二十四年(1898),优秀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开设第一家自绣自销的“吴彩霞绣坊”,作品精良,流传各地,湘绣从而闻名全国,宁乡画家杨世焯倡导湖南民间刺绣,长期深入绣坊,绘制绣稿,还创造了多种针法,提高了湘绣艺术水平。
入肉
光绪末年,湖南的民间刺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刺绣工艺系统,成为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浓厚地方彩的手工艺商品走进市场。这时,“湘绣”这样一个专门称谓才应运而生。[2]
现代
1909年,在南京举行的南洋劝业会上,湘绣被赞誉为“迹灭针线”。
1911年,湘绣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上获最优奖。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博览会上又获 4块金牌。
20年代,湘绣艺术家李凯云设计了孙中山先生的湘绣棺罩。
湘绣罗斯福肖像
30年代,湘绣艺术家杨佩珍绣制的“罗斯福肖像”,现仍珍藏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小白宫博物馆。
70年代末,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在传统双面绣的基础上创制了双面异物绣,即正、反两面轮廓相同而形象不同的双面绣。[3]
1979年又创制了双面全异绣,即正、反两面形象、彩、针法等完全不同的两种画面。代表作品有“狮、虎”绣屏和“望月”绣屏。“狮、虎”绣屏的正面是仰天长啸的上山猛虎,反面却是低头夜行的下山雄狮。“望月”绣屏的正面为透过轻帘,只见丽人侧影,仰望明月;另一面是闺阁仕女云髻堆翠,在颦笑之余又流露出哀怨之情。双面全异绣要求设计者构思巧妙,绣制者在运针时具有藏针、隐线的高超技艺,而且丝毫不露针迹。
1980年代末,绣工遍及湘绣产区,长沙市有湘绣研究所。
1990年代以后,湘绣款式和产品由有实力的公司企业设计开发,设计开发和销售由企业公司组织,除了要求较高的精品必须集中生产以外,大部分绣成品都是分发到各家各户的绣工绣制出来的。
2005年,中国文化部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网络上进行了公示,501项榜上有名,在中国的“四大名绣”中,惟独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湘绣意外落选震惊湖南。
2006年1月,长沙市政府向呈报〈关于将湘绣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请示函,补充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著名作品及相关事件,如宋庆龄结婚用过的条屏及湖南湘绣城博物馆收藏的清末著名湘绣大师胡莲仙的湘绣《荷鹤图》。
200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现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听取了中国民协党组书记白庚胜的汇报并接见了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明,批示将曾应明《绝不能让“湘绣”这张国家级名片滑落》的报告转呈文化部。曾应明返回长沙并立即提请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牵头,在湖南省众艺术馆召集了有5家湘绣企业和省、市两级众艺术馆领导参加的“申遗”座谈会。为1月18日长沙市文化局牵头组织的“申遗”协调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湘绣终于成为补录的17个项目之一,国务院于6月2日予以公布。[4]
2006年11月,由湖南省城镇集体工业联社主办,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长沙县人民政府、湖南湘绣城共同承办的首届湖南工艺美术品博览会在湖南湘绣城举行.这是建国以来湖南首届全省工艺美术品展示盛会。博览会展示规模4000多平方米,设立了近200个展位,湘绣、菊花石雕、烟花、艺术陶瓷、木雕竹雕、工艺画、金属工艺、工艺服饰以及织锦、蜡染、扎染等湖南各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精品近万件在博览会上与观众见面。“中国红”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颁奖,114件作品获奖。
2007年,湘绣作品夺得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第九届山花奖, 实现该奖项设立以来全国刺绣类(苏绣、湘绣、蜀绣、粤绣)零的突破。[5]
2009年,湘绣的传承保护进一步引起国家重视,湖南湘绣城成为首家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正式授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这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家被正式授牌的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题材
传统湘绣多以国画中狮、虎、松鼠等作为题材,其中特别是以虎最为多,现代湘绣取材较广,如人物或肖像画,因此成品与多称沿用取自题材的称谓,如屏风、挂屏、鸟兽图、骏马图、山水画,根据用途分,有装饰品和日用品,如床上用品、服饰等等。湘绣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图案以画稿为蓝本,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手法上通过针法与丝绒线交错使用,来表现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6]
单面绣
单面绣是只呈现一张绣面,艺人用精湛的针法和二百多种颜的丝线,再辅以稿工绣出完美的绣片。绣片经过平烫后,让丝线的光泽和彩融合到一起,工匠用画框装裱起来,正面是用玻璃镶好,背面用防潮的且坚固的纸板卡好,放个二三十年不成问题。单面绣的尺寸大小不拘一格,厂家完全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他们满意的单面绣。
双面绣
双面绣
正反两面都是相同的绣面,框架采用原木雕刻再上朱漆。现在的双面绣大部分都是圆形的镜框,而且有统一尺寸大小,直径为分别30CM,25CM,20CM,15CM,10CM和5CM。近年来湘绣不断创新,开发出长方形的方形双面绣。规模都统一为20*40CM 。
线的运用
绣线的运用,粗细相间,泽有别,兼以适当夸张。湘绣绣工劈线,是一种特殊技能,湘绣的匀薄细腻与这一技能的日益进步分不开。以手指劈线,可劈至2开、4开、8开、16开等。线劈开后,千丝万缕,分辨不出差别,但绣上质地,求得对比统一,突出主题,达到明暗的自然变化,阴阳浑然一体。
湘绣绣线彩的丰富,是与其他绣种区别的主要特点之一。据《雪宦绣谱》记载,有青、黄、红、黑、白(以上正)、绿、赭、紫、交、葱(以上间)9类,88种原,因其深浅染制成745种不同的彩。湘绣绣工认为一切物象感光效果未必即能以700余种彩包括无遗。
所以,湘绣用基本上可称为“有皆备”。[7]
制稿
制稿是湘绣的第一道工序,一幅好的绣品离不开一个好的构图。设计者脑中对于艺术领悟能否完全转换成版面,制稿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一个高明的制稿艺人,能够完全的将他面前的照片,图案,甚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物体按照设计者的意识用素描勾勒在一张小小的蜡纸之上。[8]
临稿
勾勒于蜡纸之上的素描之后,要用一根细小如发丝的小针按照绣稿的细线刺出匀称的小孔。完成之后,将已经裁好的真丝缎面放于纸稿底部,临拓出一张张的绣稿。
选料
定义:根据绣品的种类和工艺表达要求选择最佳的底料。
原则:按单面绣、双面绣选料;普通缎料和精品缎料选料。
底料的介绍:湘绣是以素库缎、素软缎、硬缎、交织软缎、透明尼纶等为底料,用各真丝绣花线纯手工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
材料主要品种及用途:
①、素库缎:简称硬缎,是一种材质较厚的真丝底料,主要以白、米黄为主,因材质名贵,主要用于绣制极品、精品湘绣。
②、软缎:材质较软,以白、仿古为主,主要用于绣制普通绣品。
③、透明尼纶、透明真丝:以白为主,主要用于绣制极品、精品双面绣。
印版
印版定义:将制作好的手工模版用油墨印刷至底料(缎面)的过程。
配
精美的湘绣作品
绣稿出来了,剩下的就是配线了,一般多种颜,近两千个相,全靠配线艺人一双眼睛根据设计者的思路配出恰当的颜。线料的介绍:线料主要分为丝线、绒线、金银线等。线料颜介绍:湘绣绣线彩的丰富,是与其他绣种区别的主要特点之一。据《雪宦绣谱》记载,有青、黄、红、黑、白(以上正)、绿、赭、紫、交、葱(以上间)9类,88种原,因其深浅染制成745种不同的彩。湘绣绣工认为一切物象感光效果未必即能以700余种彩包括无遗。 饰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