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交通安全
摘要:
人是道路交通动态要素中的主体,是使车辆发生交通效应,从而构成不安全因素的关键。根据多年的经验分析,造成交通不安全因素的责任人与其受教育的程度,与其本人的行为素质和行为准则、心理素质和驾驶的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人的因素可以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不断加强和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来逐步得到解决,以便达到全面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目的。
关键字:
  交通  安全  意识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事业和其他行业一样,突飞猛进,因而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道路交通的安全与否,取决于人、车、路等
环境和管理这一交通综合系统的各个环节能否连续地协调工作,因此,直接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是人、车、路。人、车、路是构成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交通事故的发生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才有助于我们制定改善交通安全状况的措施。而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既是制造交通事故的行为人,又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我们的交通才能真正的安全。这里的人不仅仅指道路的设计者及管理者,更是指包括驾驶者和行人在内的使用者。下面我将主要讨论道路的使用者与交通安全。
正文:
一、交通安全介绍
所谓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中,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地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2]我国一般把交通事故称为车祸或交通肇事,根据《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通俗讲,凡车辆在公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由于违章,造成人畜伤亡或物品损坏的意外事件,统称交通事故。从上述定义可以明确看
,构成交通事故应包括人、车、路。[3
二、交通安全与人的关系
人是道路交通动态要素中的主体,是使车辆发生交通效应,从而构成不安全因素的关键。根据多年的经验分析,造成交通不安全因素的责任人与其受教育的程度,与其本人的行为素质和行为准则、心理素质和驾驶的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人的因素可以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不断加强和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来逐步得到解决,以便达到全面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目的。这里面的人指的是所有道路的使用者,既包括驾驶员,也包括乘客、骑自行车的人及路上的行人,他们都是交通系统中的元素。但是从引发交通事故的方式和受到伤害的程度来看,驾驶员与非驾驶员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三、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
下表是20042005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比较。[1
年份
起因
驾驶员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及其他人员
因车辆、道路因素等引起的其他交通意外
事故数/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事故数/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事故数/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2004
465083
93550
435787
35144
8920
29518
17662
4607
飞机黑匣子能记录多项关键数据15559
2005
417355
91062
20990
4207
12809
3469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道路交通事故组成因素中,人的因素在事故总数,死亡人数及受伤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因素之和,即作为交通参与者的人是事故发生原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从人的因素层面看,其中驾驶员的因素占了绝大部分,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者等的过错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而在因驾驶员因素而发生的事故中,主要是由于其驾驶行为不符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最终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因此事故的直接原因应当是其个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不安全行为可以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类。有意不安全行为是指有目的,有意图,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是故意的违章行为。如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违法超车等。无意不安全行为是指无意识的故意的不安全,或非故意的不安全行为。人们一旦意识到了就会及时纠正。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概括起来包括:人的生理机能有缺陷,比如视力、听觉差、辨力失常等;外界信息本身有误或人无法感知信息的刺激,比如道路线形设计的缺陷引起人的判断失误;因知识和经验缺乏造成的思维判断失误;因技能欠缺而造成行为反应失误;大脑意识水平低下,比如疲劳驾驶。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不遵守交通法规,违章行车;疲劳驾车;酒后开车;行车速度过快;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视力较差;听力失常;注意不够;判断不准;反应时间过长;操作不符合规定,出现错误;驾驶车况不良的机动车,如制动器失效、方向失控、轮胎不合格、灯光不全等;驾车技术不熟练;心理素质较差等。[1
在引起交通事故的因素中,除驾驶员以外,行人,骑自行车者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比较大,在交通事故中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与机动车、非机动车比较,行人在交通参与者中是交通弱者。由于年龄、性别、天气、道路、情绪等诸多因素都会给行人的正常行走带来影响。因此,掌握行人的交通特征,采取相应的行驶对策,对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行人是交通参与者中最复杂的因素,由于年龄,性别的不同,反应速度,行动灵活性等表现差异大;一般情况下,行人行走无固定方向和位置且行走中变化大,表现为随意性和习惯性较强;同时行人的流量与时间、地点关联十分紧密,表现出很强的时间行性和区域性。而行人事故多数是因为行人进入行车道而造成的。在行人事故中,最常见的驾驶员错误是视觉探测不当或停在路旁的车辆引起驾驶员的知觉延误导致对行人发现的延误。以上延误时引起行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其间接原因与行人的条件和状态有关。如饮酒和年龄因素对行人事故的影响就是一个重要的间接原因。
四、怎样从人的角度解决好交通安全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交通事故产生的绝大部分原因在于人,在于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而我们以及政府部门往往在事故发生以后才会引起重视,亡羊补牢或许为时不晚,
但是防患于未然或许才是最佳的选择。我们可以定期地深入社区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加大惩罚力度,完善相关法规。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相应的管理以及预防交通事故的经验,例如德国人治理疲劳驾驶的方式,他们在每一辆车挂牌上路的时候,交通管理部门都在车上安装一种类似飞机黑匣子之类的车载记录系统,详细地记录行驶状况。驾驶员连续驾驶2小时后,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在工作完一天(8小时)后,车辆必须停止使用多达12个小时,这样来保证车辆及其驾驶员足够的休息时间。一旦驾驶员及其车辆有违规现象发生,车载记录系统就会详细地记录下来,交通管理部门必将处以高额,款额甚至会超出该车的价钱。所以,驾驶员很少会有人会去触犯疲劳驾驶这根高压线。去年,德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监视仪,能及时发现驾驶员疲劳驾驶迹象并给予预警。并且,去年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一套预警疲劳驾驶监视仪设备,该设备配备了一套微型摄像头,可对驾驶员的眼球运动情况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驾驶员有任何打盹迹象,就会通过声音、灯光以及震动等方式进行预警。
在日本,少年儿童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知识编入了语文、算术、画图等科目中。政府经常通过邮局向学龄前儿童赠送宣传交通安全常识的玩具,使其从小能通过活泼、轻松的形式学习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小学里除了有专门的交通安全课,还经
常有警察去给孩子们讲交通安全常识。每个学童的帽子、书包甚至胸前姓名牌子上都有醒目的交通安全标志。这既是对孩子的保护,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小培养交通安全习惯的环境。且对于交通安全的长远发展大有益处。我想,在我们的国家培养交通安全意识也应该从孩子开始,从教育开始。这有这样才能使交通事故真正的减少。
在美国,酒后驾车事故比较多。据说,每5个美国人中,有3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因酒后驾车引发的大大小小的事故。因此,各州对于酒后驾驶的处罚非常严厉,除了、扣分,情节严重者还要坐牢。很多美国人有去酒吧喝酒聊天的习惯,所以交通部门建议最好有一个人保持清醒,以便驾车。酒后驾车在美国是犯罪行为,除了高额外,还要被拘留并登记犯罪纪录。因此,不少地方的交通手册上专门列出了喝多少酒、喝什么酒以及酒后多长时间才可以开车的参数表。而严格执法,则有效地规范了人们的驾驶行为。在美国,请客吃饭者有时会也被罚,驾驶人在酒后驾车被抓后,警察会先处罚请他吃饭的人,因为邀请人没把他管好,需要承担责任。
许多的经验告诉我们,提高交通安全必须依靠人的力量。无论是德国依靠科技技术提高交通安全,还是日本,依靠教育提高人们对交通安全的意识,还是美国,对威胁交通安全的行为
的大力度处罚,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减少因驾驶员产生的交通事故,我们应该继续规范和健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更加细致地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针对疲劳驾驶以及酒后驾车,我认为代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有关部门可以进一步规范代驾行业,甚至将其合并为一个代驾中心,当有人因多度疲劳和喝酒后不能开车时,可以电话请求援助。而要防止行人交通事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人车分开,现在好多的城市也都是那样做的。将人车分开的方式也有好多种,设置护栏,天桥,地下通道等等。同样加强对行人交通安全的教育活动,增强行人的安全常识,增强行人的安全意识,提高行人的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对于提高交通安全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交通部门应该继续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可以结合交通事故案例,拍摄交通安全教育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警醒人们自觉维护交通法规;也可以利用通信网络向广大手机用户发布有关交通管理的有关信息;宣传力度,将宣传工作深入到社区、学校、企业、车站、景点等公共场所。 在广州、深圳等城市,以社会志愿者、下岗失业人员等体为主体的立交通协管员或劝导员制度也非常值得借鉴。总之,交通安全,事在人为,只要我们人做好相关的工作,各司其职,尽力做到最好,尽力让我们的交通更加和谐,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道路交通安全/沈斐敏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2]交通工程设计:原理与实践:第二版/(英)斯林(SlinnP.()盖斯特(Guest,P.()马修斯(MatthewsP.)著:姚丹亚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3]交通工程总论/徐吉谦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9(重印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