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众所周知,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和自身能力的切实提高,靠的不是灌输,而是靠自己对知识的思考、理解和体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身的主动发展。
一、平时教学阶段
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次是培养科学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首要目标。
1.制订初二物理教学总目标: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在初二开始学物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能让学生跟着教师愉快地走过初中物理的学习,最终真正学好物理。
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平时教学中,笔者不但做好课内的每一个实验,还尽可能地补充一些趣味小实验,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组织物理模型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一时的兴趣容易,但要让学生长期保持兴趣就难了。在初二这一学年,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物理模型小制作,一次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3)开放实验室,进一步调动、保持学生的兴趣
向学生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课下能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各种相关实验,这不仅能
保持住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对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减负增效,创造高效课堂。但笔者发现,对教师反复强调的知识,学生依然不能很好地掌握,做错的题目,讲过之后,再做还是错。但是在与学生交流后,笔者意识到,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不能指望他们回家再做很多事情。而且灌进去的知识很容易遗忘,就算没忘,也是理解得不够深刻,不能举一反三,知识得不到迁移,题目稍有变化就应付不了了。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消化和吸收。因此,笔者在课堂上尽量实施开放型教学,将课堂的四分之一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讨论、思考。笔者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解析遇到的难点、学生再次讨论交流(思考消化)的模式进行教学,甚至有些阅读内容直接交给学生自学。这样的一节课,学生需要完成不同内容的环节,避免整节课都在听讲,也就不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更能集中精力。这种模式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时候大部分家庭作业能在课堂内讨论完成。这让学生逐渐感觉到学习物理好像并不困
难,还有点轻松。虽然教师讲的少了,但课堂效率却提高了。
二、中考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总目标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而是要以落实中考的知识目标为主,最终让他们达到中考的要求,取得良好的成绩。
1.精选习题,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习题进行大胆的取舍、重组和加工,绝不搞题海战术,那样只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复习课中,选题时笔者注意到以下三个方面:
(1)选题的典型性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因此所选习题首先要有代表性。通过一道题的复习,帮助学生学会解决新题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选题的新颖性
复习时间一长,学生就感到枯燥,如果做的题目又是那种老套题,学生很难提起精神。因此,教师在选题时要注意结合时事,贴近生活,让学生做起来觉得有看头、有想头。
(3)大胆舍弃繁题、怪题
以前只要遇到难题,笔者就一定要让学生做一做,也不管题目是否适合学生,反正做了,教师心里就踏实了。后来发现,繁题只能让学生越做越“烦”,其实还是那几个知识点,只是人为地把题目搞得很繁琐,对学生没有特别的帮助,却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怪题也只是让学生的思维钻牛角尖。
2.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自己解决自己存在的个性问题
在中考总复习阶段,知识点复习过很多遍,不少学生已经不愿意听教师的讲解了。他们很希望课上能有自己的时间,去解决自己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不只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就是“学困生”也不甘心只做学习的被动接受者,也渴望有独立的思考空间,有合适的消化过程。
多练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多思考。很多教师总想让学生尽量多做题,却使得有些学生越练越晕,失去了方向。可见,练习一定要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思考所学知识,在思考过程中进行消化吸收,实现真正的高效复习。
于是,在总复习阶段,笔者把原来的做题、讲题、再做题、再讲题的教学模式,变为做题、讲题,思考、再做题的模式,特别加入了思考环节。笔者在课上大概用20~25分钟时间,精讲共性的问题和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题目,然后留出15~20分钟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讨论环节并没有预先分组,学生可以临时组合。有不少学生到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讨论,好像他们的思路更接近,更容易沟通。
因此,笔者一直在努力把课堂从原先的“精讲多练”变为现在的“精讲多思”,给学生创造更自由的空间,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3. 分层教学:培优、补差
笔者利用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的时间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对成绩优
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倡自学,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强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还鼓励他们把课外题拿到课堂,讨论交流。
学生的潜能是可以被无限激发的,所以在交流思考的过程中,笔者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与他们在课上及时沟通,了解困难所在,随时提供帮助。在沟通中,笔者意识到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智力上的,而是自信心上的。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学习上的困难,指导他们掌握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再帮助他们获得一些成功,进而建立起自信,并随时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4. 交流合作:共同进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比如有的学生自己会做题,却不会讲解,这就迫使他们要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因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优秀的学生通过帮助别人,进一步巩固加深了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从中得到了有效的帮助,而且他们觉得从同学那里得到的帮助更亲切。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学会学习”。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自觉、高效、合理地利用时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