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东野圭吾经典社会派推理作品——《红⼿指》
东野圭吾在⽇本可谓是⼀位家喻户晓的畅销推理⼩说家。同时,他在亚洲也是⽆数推理⼩说迷追捧的对象。⽽今年夏天,随着⼀部⽇剧《东野圭吾推理系列》的热播,东野圭吾这个名字⽆疑被更多国⼈所知晓,⼀股“东野圭吾推理旋风”正势不可挡地席卷着整个亚洲。然⽽我国国内⽇本⽂学研究领域对东野圭吾⽂学的研究却少有涉及,本⽂旨在探讨东野圭吾出版于2006年的社会派推理⼩说《红⼿指》的艺术魅⼒和社会价值。
国产悬疑推理电视剧⼀、东野圭吾与其作品
东野圭吾,⽇本著名推理⼩说家,1958年2⽉4⽇出⽣于⽇本⼤阪。毕业于⼤阪府⽴⼤学电⽓⼯学专业。1985年开始活跃于推理⼩说界。其早期(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娱乐性胜于深刻性,代表作有《放学后》(1985)。中期(20世纪90年代)作品涉及悬疑、科幻、社会等多个领域,逐渐开始突破传统推理的框架,代表作有《宿命》(1990)、《分⾝》(1993)等。后期(进⼊21世纪以后)作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代表作有《彷徨之刃》(2004)、《红⼿指》(2006)等。东野圭吾的⼩说⼀直颇受影视界青睐。⾄今为⽌,他的70多部作品中有近30部在各个时期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如电影《宿命》、《信》、《嫌疑⼈X的献⾝》等,电视剧《
⽩夜⾏》、《流星之绊》、《神探伽
利略》等,其中多部取得过收视冠军。
⼆、东野圭吾与社会派推理⼩说
社会派是20世纪50年代在⽇本兴起的推理⼩说的⼀种流派。社会派推理⼩说注重运⽤逻辑推理的⼿法,制造悬念,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批判精神,已成为⽇本当代⽂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创者是松本清张,代表作家有⽔上勉、⿊岩重吾等。
东野圭吾的侦探⼩说⼤致可分为四⼤类:本格派推理、幽默派推理、悬疑派推理和社会派推理。其中,属于社会派作品的有《⽩夜⾏》(1999)、《湖边凶杀案》(2002)、《信》(2003)、《红⼿指》(2006)等。这些作品均显⽰了东野圭吾刻画社会问题与⼈性的执着。
三、解读《红⼿指》
《红⼿指》是东野圭吾“加贺恭⼀郎系列”的第7部⼩说。该书起初是作为短篇在《⼩说时代》杂志上发表的。准备收⼊2000年出版的短篇集《有⼀个谎⾔》,却发现题⽬和情节都不适合短篇,终于在六年之后重新创作成长篇出版了。《红⼿指》在⽇本出版3个⽉即销售100万册,荣获⽇本纪伊国屋“年度最佳图书”。《红⼿指》在中国的知名度虽不及东野圭吾最受欢迎的两部作品《⽩夜⾏》和《嫌疑⼈X的献⾝》,
⽽涉及这部⼩说的研究也可说是寥寥⽆⼏,但是这并不代表《红⼿指》就不值得被⼈们重视和研究。
故事发⽣在⼀个普通的⽇本家庭,五⼗出头的前原昭夫下班
后发现⼀名⼥童死在⾃家后院,⽽凶⼿正是他⼗五岁的⼉⼦直巳,在妻⼦⼋重⼦的百般阻挠下,昭夫为了“保护”⼉⼦和家庭,放弃了去警察局⾃⾸的念头,转⽽嫁祸给⾃⼰的母亲——⾝患⽼年痴呆症的前原政惠。然⽽,这本⼩说的独特之处就从刑警加贺恭⼀郎看穿真相的⼀刻开始。加贺看出昭夫说谎之后并没有⽴即戳穿他的谎⾔,⽽是对同是刑警的表弟松宫说:“刑警并不是只破案就够了。什么时候破案、怎么破案才是最重要的。这个家⾥有隐瞒的真相,但不应该在警察局的审讯室⾥强迫他们说出来。必须在家⾥,让他们⾃⼰说出来。”这段被公认为本书中最经典的话,⽆疑是作者东野圭吾这位“⼈性侦探”最好的体现。于是,⼀场感⼈肺腑的⼈性救赎展开了序幕,令所有推理⼩说的“华丽较量”都黯然失⾊。
“红⼿指”这个题⽬来源于书中患⽼年痴呆症的⽼太太前
原政惠(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患⽼年痴呆症,只是为了疏远冷漠的⼉⼦和媳妇,同时也为了体验患过⽼年痴呆症的⽼伴死前的感受⽽伪装出来的)利⽤⼝红将⾃⼰的⼿指染红,以此证明⾃⼰不是杀⼈凶⼿,并希望以此来提醒⼉⼦回头是岸。然⽽,昭夫并没有发现母亲的良苦⽤⼼,反⽽⼀味地包庇⼉⼦的罪⾏。他甚⾄认为“母亲也⼀定愿意牺牲⾃⼰来救孙⼦”。直到警察要带⾛前原政惠时,昭夫看到挂在母亲拐杖上的名签——昭夫⼩时候亲⼿做的送给母亲的第⼀份礼物时,良知未泯的他才最终悬崖勒马。故事中最
讽刺的桥段莫过于,当昭夫的⼉⼦直巳被带到警局审讯时,
⼀直闭⼝不语的直巳平静下来后说的第⼀句话居然是:“……都是⽗母不好。”⾄此,昭夫所谓的对孩⼦的保护和爱,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说的主⾓也终于不再是侦探,⽽是⼈性本⾝。⼩说的重点也终于不是推理,⽽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若说《⽩夜⾏》与《嫌疑犯x的献⾝》都蕴含着深沉的爱情之爱,那《红⼿指》直⾯的就是缺失的亲情之爱——当今社会悲凉的现实。两个母亲——前原⼋重⼦和前原政惠,⾯对她们各⾃犯错误的⼉⼦的两种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重⼦⼀味地占有和溺爱⼉⼦,甚⾄在得知⼉⼦杀⼈后以“为了⼉⼦的前途”作为托辞,千⽅百计阻挠丈夫报警⾃⾸,她认为⾃⼰这么做是在拯救⾃⼰的⼉⼦;相反,政惠并没有如昭夫期望的那样“牺牲⾃⼰来救孙⼦”,⽽是不断地⽤⾃⼰的⽅式提醒⼉⼦悬崖勒马,勇敢⾯
对错误。结果呢?显然,⼋重⼦错了,错在她不懂什么是亲情之爱。她所谓的对⼉⼦的爱不仅使⼉⼦成为⼀个⾃我封闭、残忍的杀⼈凶⼿,还使之成为了⼀个不思悔改的社会败类;⽽政惠的⼉⼦昭夫在最后时刻实现了⾃我的救赎,虽然这过程依然令⼈唏嘘不已。⼀个⽗亲兼⼉⼦——前原昭夫,母亲和⼉⼦之间的选择,亦是是与⾮的选择。昭夫真的爱这两者吗?也许他爱⼉⼦直巳,否则也不会为之铤⽽⾛险。然⽽当得知⼉⼦在学校遭到欺负时,他的态度却是粗暴的训斥和逃避;也许他爱母亲政惠,否则也不会有最后的⾃我救赎。然⽽他却把患病的母亲视为累赘包袱,对母亲的关⼼和尊重也只是流于表⾯,内⼼却避之不及。难怪他对
⾃⼰母亲的认识还不如⾝为外⼈的加贺。归根结底,昭夫亦不懂什么是亲情之爱。
由此可见,亲情缺失的社会现状实在令⼈汗颜。在当今充满竞争和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们为了追求更好的⽣活拼命地努⼒着、奋⽃着。但是,⼤多数⼈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同时,却丢失了⽐物质更宝贵的东西——亲情。在中国,留守⼉童、孤寡⽼⼈都是亲情缺失的直接受害者。⾯对亲情缺失这⼀问题,社会、个⼈应该引起强烈重视,并且⼀起努⼒,给社会补“爱”。
结语:
《红⼿指》是⼀部当之⽆愧的让读者看完“想⼤哭⼀场”的作品,字⾥⾏间充满了现实的悲凉。东野曾在访谈中谈到:“⼈性的独⽩、社会的炎凉,这些是⼈类永远需要关注的命题,永远不会过⽓。” 这些命题确实需要我们深思与反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