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势⼒”】谁能配得上曹操——陈建斌说曹操
作者:受访:陈建斌 采访:南⽅周末记者张英夏⾠来源:南⽅周末
■编者按:胡适说,《三国》是⼀部“很有势⼒的通俗历史讲义”。新《三国》的热播再次证明,《三国》是“有势⼒”的。
浩浩荡荡长达90集的《三国》终于三分归⼀统。但是⾼潮戏早在曹操之死便已结束。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受痛恨的⼀个,却是内中最“有势⼒”的⼀个,延宕到今天,曹操是⽆可争议⽆可动摇的第⼀主⾓。
⽼版《三国》只留下⼀个鲍国安的曹操被⼈们⽚段记忆。新版《三国》陈建斌的曹操是否运命长久,只有时间可以裁断。但陈⽒曹操确是⼀个超越或试图超越“民间⽂艺”级别的创作。在⼤体向传统演义和民众信仰“致敬”或“妥协”的新版《三国》中,显得尤为稀罕。
中国太多壮阔的历史,却罕有可以匹配的创作。谁拦阻了⼤作品的出现,是官⽅约束,是民众习俗,是创作者太缺少思考⼒和想象⼒?很⼤的中国,怎可以缺少“有势⼒”的新创作?
2010年6⽉7⽇零点,在浙江横店拍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扮演钱学森的陈建斌,给南⽅周末记者发来⼀⾸短诗《弹指间》:“舞榭歌台风吹去,王霸雄图转头空;是⾮功过任⼈说,唯有短歌万古⾏。”
在当晚播出的《三国》七⼗四集⾥,他演的曹操因病去世,把⾃⼰的权位交给了⼉⼦曹丕,唠唠叨叨地把财产分配给妻妾⼉⼦,在弥留之际,曹操望着⾯前称帝⽤的皇冠,继⽽抚摸皇冠上的明珠。⼀束光射下来,王冠璀璨夺⽬,明珠滑落,他⽆⼒的⼿停在光⾥:“美,真美,这么美的东西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么美的东西却留不住……”
这些词是陈建斌在现场排练时突然想到的。“你不知道他在说权⼒,还是在说他的⼿,还是在说那束光。”他躺在床上,酝酿情绪时脑海⾥突然就想到歌德的《浮⼠德》。“浮⼠德跟魔⿁打的那个赌,当浮⼠德有⼀天发现有个东西对它说美,太美了,停下吧,那时候他的灵魂就归魔⿁了。后来浮⼠德看到了⼈类创造的好多奇迹,他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说‘真美’那会⼉,他的灵魂就被魔⿁抓⾛了。”
曹操和蛤蟆的油
我⼀直想演曹操。
最开始《三国》原定导演陈家林,让我演另⼀个⾓⾊,也是⾮常重要的⼈物,但我不是特别喜欢。我更想演曹操,所以拒绝了陈家林的邀请。当时陈家林是姜⽂来演曹操,但姜⽂没有档期。
后来阎建刚接⼿《三国》,来我演曹操,我合同也签了,定⾦也拿了,推了好多戏,结果阎建刚退出了这个戏。后来⾼希希接⼿,确定我演曹操,这时候我在家已经等了半年时间。
为什么我对这个剧本和⼈物⼀见倾⼼?⾸先是因为朱苏进⽼师的《三国》剧本视⾓新,他没有把曹操当作⼗恶不赦的坏蛋,也没有把刘备当救世主,⽽是把他们所经历的事,⽐较客观和公正地写出来。我觉得这很了不起。手动挡的车怎么开
有些⼈⼀辈⼦都在掩饰⾃⼰,像诸葛亮、司马懿,包括刘备,通过各种态度、各种姿势,让别⼈来帮
助他,让别⼈相信他、认可他,然后获得⽣存的机会,或者达到⾃⼰的⽬的。但曹操这哥们⼉撕开了⼀切,“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活得很痛快。但后⼈评说的时候,会被画上了⽩脸,定义为奸雄。
⼈有社会性的⼀⾯,还有隐私的⼀⾯。“⼈⼈可杀、⼈⼈可骂”是曹操的标签。我们谈到曹操,只谈社会性的⼀⾯,如果有⼈啪地撕裂了⼀个⼝⼦说:看,⼈不只是这样,⾚裸裸地说出了真相,让很多⼈不能接受。
孔⼦说过“吾未见好德若好⾊者也”,从来没见过⼀个⼈喜欢道德如喜欢⼥⼈⼀样,我看到这句话当时⾮常震撼,孔⼦这么说是因为他清晰地看到了⼈的本来⾯⽬。
还有⼀个例⼦是⿊泽明,写了本传记《蛤蟆的油》,⽇本传说⼭⾕⾥有⼀种蛤蟆,它不知道⾃⼰长得丑,在⼭涧喝⽔时,它看见了⾃⼰的倒影,⾃⼰吓得都厉害,⼀害怕它⾝上的疙瘩就冒出很多油来,可以烧伤。⿊泽明给⾃⼰的传记起这个名字,我觉得也是基于他⾃⼰对⼈深刻的认识和剖析。
⼈只有认识到⾃⾝存在的⿊暗、丑陋和不好,才可能绽放出优秀的、光明的那⼀⾯。那油是有价值的,是美的。
曹操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杀吕伯奢的戏拍了两遍。
第⼀遍是在离北京⼀百多公⾥的河北易县⼀个地⽅,清西陵,⾥头保留了很多古松。古画⾥的那种松,长得歪七扭⼋的,但是很美,⼀看就是古代的松。我们⼀开始在那⼉拍,很美;演员⼀开始也不是现在的,表演的⽅法也不⼀样,拍完之后觉得不对劲,觉得怎么从景从演员从表演来看,都不好。
我去过武戏组两次,他们在⼀个⾮常荒凉的地⽅拍打仗,那⼉有⼀⼈多深的蒿草,我说这个感觉挺棒的。陈宫和曹操,牵着马,都不敢骑,就牵着马在那么深的草⾥⾛的时候,好像马头和⼈头穿⾏在草浪⾥,从那⾥窜出来。⽽且是枯黄的那种草,在那么⼀种环境⾥,吕伯奢跟他们偶遇,然后他把吕伯奢杀了,完了以后割下草,准备焚⼫灭迹。这时天上下起了⼤⾬,没法弄,只能回到吕伯奢家⾥。
王宝强的电视剧王祖蓝 吉祥三宝
我就跟导演商量,导演也觉得那⼉⽐较合适,就重新换了⼀个⽅案拍。
曹操杀完吕伯奢,在他家避⾬还能够睡得着,他不会像普通⼈那样害怕。
我觉得曹操也有他的成长,他的成长不仅来⾃他的成功或胜利,更多的来⾃挫折。⽐如说,他刺董卓失败了,亡命天涯,然后被陈宫抓住,本来死定了,但意外的是他活了下来。我觉得这件事对曹操的刺激应该⾮常⼤,什么叫置之死地⽽后⽣?曹操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不择⼿段的,为什么,我认为他就是死过⼀次。
⽐如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是⼀个天才,他在俄国能跟托尔斯泰媲美,为什么能达到那么⾼的境界,因为他的⽣活中也发⽣过⼀件跟曹操特别相似的情景。
他有⼀次被判处死刑,在最后⼀刻,沙皇的特赦到了,他没有死成,改成流放去西伯利亚。从那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来的东西跟他以前的东西⽐,简直不像⼀个⼈写的。后⾯作品⾥对⼈性的那种洞彻、那种剖析,都⾮常深刻,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到过⼀次死亡的边界。
曹操三⼗多岁时写过篇⼩⽂,其实就是⼀个读书⼈的理想,他说于洛阳东五⼗⾥,“驻⼀精舍”,就是盖⼀个别墅,“冬春射猎,秋夏读书”。到了四⼗多岁,他已经拿着剑四处战场征伐了,⼜有新的理想,说希望死后能有⼀块碑,碑上写着“已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那会⼉他的理想是当个侯爵。后来,
事物继续往前发展,他⼜不断地发展,最后就变成了魏王。这些都是有⽂字记载的,曹操所谓的野⼼也好,雄⼼也好,伴随着他的成长,他从⼀个热⾎青年,渐渐地成为铁⾎宰相,经历了从阳谋到阴谋。
我买了许多和三国有关的书,光写曹操的就有很多版本,但都没有逃出《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的范畴。只有⼀个办法,把这些东西都抛弃,从曹操⾃⼰的⽂字和诗词⾥去寻曹操,他写的《短歌⾏》、《龟虽寿》,还有早期的诗,还有他当时的遗嘱⾥去。
曹操的遗嘱写得⾮常⼈性化,特别不像曹操,不像古代的帝王。他不是有好多妻妾吗,很多⼈都是为他战死的将⼠们留下的寡妇。他遗嘱⾥说这些妻妾,愿意改嫁的就改嫁,不要为难她们。那时候⾹料都特
别值钱,东西别浪费拿去卖⼏个钱花。哪⼀个帝王的遗嘱会这么写?那个年代的帝王,都恨不得拿她们给⾃⼰陪葬去。
他的遗嘱,史学上有两种看法,⼀种说他真了不起,另外⼀个说他死的时候突然⼩家⼦⽓了。我坚决站在前者⽴场上,⼈之将死其⾔也善,⾯对死亡,他有恐惧,也有对别⼈的⼀丝怜悯。那才是⼀个活⽣⽣的⼈。
曹操和“三个”袁绍
我觉得官渡之战对曹操特别重要,是他个⼈的⽣涯达到的⼀个巅峰。
官渡之战前后⼏段都很精彩。从他知道袁绍要来攻,他先不表态,他说那边⼉来了⼀百万⼈,你们可能都没见过这么多⼈要来攻我们。
怎么办,是战还是和?如果是和,求和还是请和;战,是速战还是缓战?
上⾯的⼈要发表意见,荀彧说:战!⼀定要战!啪起来了。他说他怎么认识袁绍的——我觉得写得真的不错——他说我跟袁绍从⼩就认识,都是好朋友,⼀块⼉玩⼉的,我⼩时候很崇拜他,因为他们家四世三公,我的祖上是阉宦之后,肯定是不如他们家,跟着他混,所以特崇拜他。但是到了三⼗岁左右的时候,他就有点瞧不上他了,觉得他优柔寡断啊;再到四⼗岁左右,就简直看不上这⼈了。然后他说到⼀点,五年前,袁绍可能只有⼆⼗万兵马,我想我得有⼗五万⼈才能打败他。然后三年前,袁绍可能有四⼗万⼈马,我觉得我得有⼗万⼈马才能打败他。现在呢他有⼀百万⼈马,但是我觉得只要七万⼈马就能打败他。⼿下就问了,为什么啊?他说因为,将不在多,在谋;兵不在⼴,在勇;要是论将⼠的多寡,我永远也赶不上他。但是论智谋,三个袁绍加在⼀块也⽐不上⼀个曹操。
那段写得真不错。然后到了战场上,两军中间,摆了⼀个茶⼏,请袁绍喝茶。实际上是等光过来照到袁绍的眼睛上。曹⼀上来说,我打不过你,饶了我吧。袁绍都傻了,这什么意思。他说我真打不过你,⼈不够,我把皇帝带来了,你拿⾛吧。挟天⼦以令诸侯的以后就是你啦。袁绍说⾏。曹谈得特别
像真的,都谈到了细节问题,说你保留⼀个地⼉,别让我太难看啦什么的。完全袁绍都接受了,然后到光过去的时候他就哈哈⼤笑。袁绍傻了说这⼈要⼲嘛。
我觉得特别像他们俩,⼀个猫玩⼀个⽼⿏,都完了这⽼⿏都不知道这个猫要⼲嘛。曹操特别⾼兴,像个⼩孩⼉⼀样,计谋得逞了,哈哈跑回去了。
回去之后开战,曹操意识到这是他⽣命中最重要的⼀战,把袖⼦撸下来,⾃⼰拿着⿎槌上去,咚咚咚,擂⿎。袁军⼤败,曹操提剑下车,要⼀个⾼地。哪⼉⾼啊,皇帝坐的那个车是最⾼的,就过去,拽⼀个⼈在地上踩着就上去了。曹操提着剑就来到汉献帝⾝边,汉献帝吓坏了,以为要杀他了。根本不是,把他推开,然后站在最⾼的台上,喊斩杀袁绍,⼀定要斩杀袁绍,他若不死,必然还会胡来,斩杀袁绍!最后嗓⼦都喊劈了。
曹操和关⽻之死
关⽻和曹操的关系是什么呢?像阴阳鱼⾥的阴阳似的,他们组合完成的⼀个⼈。《三国演义》⾥把曹操完全归结为⼈的⿊暗⾯、阴暗⾯,坏的典型;突出了另⼀个好的典型⼈物关⽻,所有⼈类的美德都往他⾝上贴。恰恰是这两个⼈碰到以后,产⽣了感情。我真是觉得奇怪死了,特别好玩。
每次我演这个戏的时候,我都要求⾃⼰看到于荣光演的关⽻,看到的就是我⾃⼰,或者是⼀个绝代佳
⼈。在曹操眼⾥,关⽻好到了极致。他们的关系你可以理解为⼈追求的互补,曹操多么希望⾃⼰有⼀个这样的兄弟,但是曹操没有。因为曹操跟刘备他们都不⼀样,他不是靠哥们⼉义⽓打天下的⼈,他跟⾃⼰的⼿下不是朋友,只是上下级,因为他的智慧和各⽅⾯的能⼒远远超出了旁⼈,达到了真正的王者的孤独。
那么孤独的王者,就不需要⼀个精神上的知⼰吗?我认为曹操也是有这个渴求的。为什么他在《短歌⾏》⾥说:“青青⼦衿,悠悠我⼼,但为君故,沉吟⾄今。”我觉得这些都是他内⼼当中渴求某种东西,渴求⼀个知⾳知⼰的证明,但是前提是他得看得起这个⼈,所以他跟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就我们俩了,刘备结果跑了,跟他开始⽃起来了。
在华容道的那场戏,我觉得曹操在那刹那间坚信,关⽻是⼀定会放他的。曹操也是普通⼈,他第⼀是
渴望能够活下去。曹操也不是⼀下就跪下去了,⽽是有⼏个层次。
⼀开始曹操很害怕很恐惧,但当关⽻真正出现的时候,曹操并没有说“啊!关⽻!”⽽是怒视他说:“你忘了我给你的恩典吗?你忘了我是怎么对待你的!”如果说曹操这辈⼦,只对⼀个⼈真正好过的话,那这个⼈就是关⽻。
狄威狄龙然后拔剑说:“我不愿意死在别⼈⼿⾥,请你执此剑砍我的头颅,把我杀了吧。”从曹操内⼼来说,与其死在⿏辈⼿⾥,还不如死在关⽻⼿⾥。另外这么做有可能打动关⽻。
最后不见效果,他“砰”就跪在关⽻⾯前了。他的眼泪,他的跪,都是真实的。因为只有这个真实才能打动⼈。打动关⽻了,⾃⼰就成功了。打动不了他,那曹操就死定了。
关⽻和曹操的死也互为关联。关⽻的死传来的时候,都很长时间没有曹操的戏了。关⽻死后,孙权不是把关⽻的⼈头送到曹操这⼉来了吗,就引出了曹操。曹操以最后的⽼年装出场,⼀⽼头⼉,在那个榻上,窝在那⼉,⼀束光下来,听着,听着,说:“哎哟,关⽻死了。”
⽂武全部都去⼭上送殡。故⼈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然后就说:“关⽻为什么死,是因为缺⼀个好主⼦。要是跟了我绝对不会这样。”然后他就犯了头风,就倒下了。
曹操和海涅
对曹操来说,我觉得不管是王霸雄图,还是帝王的⼀世功名,对⼀个将死的⼈来说,那些东西真的都不重要。他真的会感觉到⽣命、时光、光阴,才是最美的。这个东西可能我们⾝在其中,我们平常在⽣活中,当那⼀天没有到来的时候,你糊⾥糊涂为功名利禄在奋⽃。哪怕是曹操这么⼀个⼈,建⽴了那么⼤的功勋,到最后,他也应该发现了,最美的东西绝不是权⼒,⽽是⽣命。但想停下,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马雅舒 刘恺威曹操在死前他回顾⾃⼰的⼀⽣,然后是移交权⼒给曹丕:“我其实知道是你害死了曹冲,但是我仍然会
徐州区号把权⼒传给你,因为只有你有能⼒把它传扬下去。并不是因为我喜欢你。”接着安排他的妻妾,给她们分财产,让她们能改嫁就改嫁,让曹丕不要为难她们。
曹操说完了⼀⼤段很实际的话,最后突然说:“死亡并不可怕,死亡是凉爽的夏夜,可供⼈⽆忧地长眠。”这句话是我们在现场加进去的,这是德国的⼤诗⼈海涅的诗句。
曹操能征服现在这个世界,也⼀样能征服另⼀个未知的世界。就像他在戏⾥把造反的⼀个⼈杀了,那个⼈说做⿁也不会放过曹操,曹操就说那你记住我这张脸。他意思就是说,你们在阳间⽃不过我,到了阴间⼀样⽃不过。他有⼀种⾃信。
话全部说完了,曹操⼀指桌⼦,曹丕不知道怎么回事,在⼤殿⾥回头看桌⼦上有⼀个酒樽,曹丕就过去拿过来递到曹操⾯前。当时我跟导演商量,曹操在临死之前,看到酒樽⾥有⽉亮,有⼀个⾮常美的世界……他伸⼿去抓,但是什么也没有。他啪⼀弹这个酒樽,弹完之后就死了。再强悍的⼈,再不朽的功勋,也就是弹指⼀挥间⽽已。
这个动作作为曹操的标志性动作,我在戏⾥贯穿了三四次,下⾬的时候有⼀次,还有⼀次在⽔边,临死前有⼀次。
《三国演义》的开篇有⼀⾸阙词:“是⾮成败转头空,青⼭依旧在,⼏度⼣阳红。”我觉得这总结得太好啦!
我们加上去的东西,附着在剧本之上,我从来没有跟⼈说过这个东西从哪⼉来的,跟导演也都没谈过,但是我今天可以跟你们说,是因为,那些⼈:歌德、海涅,他们的某些思想⾼度,放在曹操⾝上,配得上。曹操也是⼀个⼤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