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经典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是一部由杨瑾执导,李书晨/王琛主演的一部剧情/儿童/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观后感(一):有人赞美,有人聪慧,有人则不
我还是把片名这么题解了好理解电影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导演说,大人赞美小孩都是有目的的。小时候,收到的赞美也不少,那时候也是一个乖小孩,然后做了好学生,继续接受赞美。可是他们的目的在哪,”看,那家小孩学习多好,拿了三好学生。“”你家小孩真听话。“从那个年纪过来,我倒宁愿更多的相信这些赞美之词是随口说说,小孩子,嘻嘻哈哈,没有像那些成年人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他说你的好,是想让你帮他做什么事那什么东西,还是想让他自己的孩子受到激励,让他自己的孩子也像那个被夸奖的孩子一样去做一个三好学生,好孩子。没有,那个只是一个特单纯、特天真的小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么思维发达,想到一切想不到的事情。倒是那些大人们,他们才用心不良,居心叵测。
对了,说的就是这些大人们。电影里,杨晋和王小波把我带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类似的环境,类似的儿童游戏,只是没了给奶奶接接送卷心菜,没了黄河,还有煤矿,没有外婆。在家里,我是小的,次子,还有一个哥哥。也会玩一些尔虞我诈的把戏,最后谁也不理谁,僵持。或是闹小脾气,掉眼泪的那个人总是我,懦弱。童年,拿来回忆就够了,想得太多不容易从那种环境氛围中自拔出来。大人,大人才是片名的主角。孩子太小,不知道怎么赞美,不知道什么是聪慧。大多数的赞美是给了杨晋,大部分的聪慧是落在了小波身上。赞美杨晋,因为他有足以被赞美资本,学习好,记忆力好。小波聪慧,因为那是他的地盘,肥水不流外人田,说里说不过来点霸权也是由威慑力的。
大人,首先是马老师,他只能为杨晋发言,说他聪慧。别人在撕书丢书,他俩倒聪明,把那些有点分量的书汇集在一起,拿到废旧回收站换了车钱。大人到底太多……
tobecontinued.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观后感(二):走开了
毕业·旅行
留下便签,带上麻袋,孩子们的毕业旅行从拖拉机的轰鸣声中开场。游山玩水,吃吃喝喝,不掏钱的享受了成年之后付费的热情。有人叽叽喳喳贫着嘴,有人懵懵懂懂咋着舌。前路上是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的努力着:挖煤、种树、挑水,生活的不易把旅途的风景装点得分外鲜活;后方的俩无邪小儿,走在了人生的分叉口,注视着前方的泥泞,终归还在所剩无几的清净地里徘徊往复。旅途的尾声,吉普车里的白发和家畜,犹如人生的责任,召唤着童真引入了一条返璞归真的路。
发小
曾经我们睡在同一张床上,聊着一些天外飞仙的事。那个时候远没有基情和菊花的邂逅,也不用担心腐女同人们欣喜的眼。我想把你留在我家里,尽可能多的时间。你陪着我走亲访友,玩乐嬉闹;我带你见识各风情,游走体验。我耍小伎俩,欺骗你多留了几天。因为我在乎你,我想把你留在我心里。我知道你很照顾我,舍弃回家的机会也留在我身边。我们都还小,小到只想在夏日一起畅游黄河。
再见
不知不觉中曾经朝夕相处的朋友就这样悄然离开了。你有你的路要走,他有他的桥要过,交点之后面对的必然是分离。犹记得上课时窸窸窣窣,下课时吵吵闹闹;放学了亦步亦趋,郊游了一前一后。而今的某天,你们在大路相遇,也就只剩下一个简短的客套;那些过往只留有一个背影的浓缩。Hey,XXX,没有了我和你一起走路,你也要一直往前。纵然我们连招呼都不在,可我知道,我在的某个刹那,你曾拥有。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观后感(三):有人赞美有人则不
得承认,最初是冲着这忒长、拗口、清新文艺范十足看上去又有些“装”的片名去的,而有关它的简介又让我联想到那部LittleFlower抑或《菊次郎的夏天》?,于是不免带上了主观的期待
话说老长时间,都没有看过真正描述童年的国产电影,似乎它们就从未存在过?,咋看这片,独立影像?不错!彩绘海报?相当不错!还有动画情节?那更得看了!
嚼着一股葱味的薯条,在百老汇电影中心那昏暗狭小的影厅内,盯着荧幕坐满了108分钟。
文章主演的电影 全场几乎没有什么一致共鸣的时刻,偶尔迸发出零星的笑声,是被情节打动还是被表演打
动?不过也许有人睡着了?有人看得忘神了?……不管怎样,影片结束后稀稀拉拉的掌声,倒是将观众觉得有趣或无趣的心理表露无遗。
这倒是正符合这片名: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是不?
这又是一个有关夏天的故事,故事也很简单。一非专业演员的非本演出,僵硬而羞涩,一个追寻新鲜刺激却最终波澜不兴的假期,单调而清新,两个小“基”友,一段“超”友谊,让身处解构和恶搞时代的成人看得浮想联翩。黄河、运城、圆白菜、山西方言、煤矿、人物名称、黄土地……一个个似乎自然流露又处处刻意强调的词汇和意象,强调的是导演对乡土的营造和对时光的眷恋,那种从荧幕里处处流淌而出的情绪,在清新的叙事中显得有些浓烈,有人接受,有人则不。
我没有评判镜头语言的专业素养,也难以理解故事在酝酿和设定时的真正逻辑,然而故事,不总是要承载与传递一定的价值观念吗?它可以开放,人人皆上帝,也可以封闭,导演即上帝。
我们早已习惯了用成人的笔触去描述孩子的世界,那里可以概括为单纯快乐,不识愁滋;
也早已自觉地用成人的眼光去扑捉童年的光影,那里总是阳光明媚,天朗气清。然而,有人如此,有人则不。
影片在努力设问并回答:这一切都是真的吗?童年哪曾如此符合过成人经过筛选剔减加工后的想象和定义?童年是如此多姿多彩,人人性格突出,别样区分,它确充满简单的兴奋,也充满倔强的执拗,当我们用可爱、呆萌、单纯、活泼、阳光等等陈词滥调去定义每一个童年的时光,我们就自动选择了无视孩子们自己的世界、理想与价值判断:可能仅仅为了一个小小的念想,他们就做出“惊人”的举措。看看一向成绩优秀的杨晋,尽管已察觉差生王小波的虚妄和夸张,还是忍不住写信给父母撒谎,跟随他去了家乡,一切仅仅因为那里可以游泳、捉鱼……
然而当“理想”实现的那一刻,一切仿佛却又没有想象中的让人兴奋。在山沟里的几天,杨晋被小波和他家里的琐事牵扯着兜来转去,始终到不了河边,就算最终短暂的游泳捉鱼,心中却升起了想家的愁思,几次吵闹着回家的杨晋,屡屡又被“有心计”的小波设法留下,而当两人正享受着美味冰棍和美好友谊的一刻,离别不经意间陡然来临。
是杨晋木讷,还是小波狡黠?有人这样判断,有人则不。
杨晋能说出山西所有的地名,小波却连一首基本的诗歌都背不出。是杨晋天才,还是小波愚钝?有人这样认为,有人则不。
杨晋在家被百般呵护,小波在家常常被拳打脚踢。是杨晋幸福,还是小波可怜?有人这样感觉,有人则不。
……
影片似乎没有给出明确裁判,仔细一想,更大思维结构隐藏其间。
清幽的植被,黄褐的山谷,偏僻的村落,枯燥、平静、偶尔闪过一丝念想的生活……黄河边上的人家,在这条大河的千年流淌中,吸收和承继着许多,也似乎失去和麻木了许多,一些无理的事件在自然有理地发生,人人都淡然接受,默然生存,厚重的黄土和浑浊的黄河,让父亲没了壮志,让舅舅有了幻想,让有了新家……就连那个今天看来实在索然无味的夏天,那段看似简单的友谊似乎也显得模糊飘荡,面目不清,消失在颠簸的三轮车和二郎神的显灵当中。
如同我们每一个人曾经的童年,就连记忆的重组也交织着清晰和模糊,一切似有似无,先
有后无,无而生有……个中蕴含淡淡的哲理,瞬间闪现却又难以辨析。
导演真的做到了淡乎寡味,甚至成功体现出某种虚无的世界观,但是否到达了无味的至味?差了那么一点点。
据说片名来自导演恩师的一部着作。
有人赞美着影片和导演的聪慧,有人则不。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观后感(四):在黄河里,没人偏爱聪慧
有的电影你不用猜就知道电影是要讲什么内容,名字或者译名已经给你写的清清楚楚了:像星际穿越、疯狂的赛车、鬼子来了,简直是一种福利,是院线还是电脑里下载都有了提前预知的能力;还有以物易物的名字,两杆大烟、三块广告牌、大红灯笼高高挂,你使劲绞尽脑汁也能感觉出个大概,人们看电影大部分是看个兴趣嘛,哪怕你是专业看电影也是兴趣使然,总得有第一眼抓住你眼球的信息。杨瑾的本电影我第一眼没记住这是啥名字,还带个逗号。好像是另一个实验导演李睿珺拍的《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一样,很诗意但是摸不着头脑。《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这到底是讲什么呢,连个主语也没有。
剧情非常轻快可爱了,杨晋小朋友家里墙上贴了一墙奖状,比一般小孩都牛逼不少因为他在厕所里意淫老师的鸡鸡也没被批评,但是他听着好朋友小波炫耀自己的生活会悄悄愣神,脑中是小波吹嘘在湾湾的清水河边抓住鱼,回家他妈妈把鱼裹上面粉炸着吃的画面简直折磨着他躁动的心脏。这段遐想在电影中被表现成了一段动画,顺便把片头打上。《有人》就是一部导演本人经历改编的电影,是一段奇妙的旅行。对于没发生在杨晋眼前的事情,用动画最符合年龄的设定,又很具象的还原了青春的不清不楚的彩。在本电影中,对动画和画面语言的编辑简直达到了完美的能力,不是说剪辑,而是在什么时候需要遐想,杨瑾导演是真用上了小孩的视角看到大世界,于是后面你也能想象到所有回忆的部分都使用动画形式,这恰恰是不多不少的,摄影画面和动画交叉并行,相辅相成。在此一提,本片里绘制的有半小时的动画都是导演张勃的作品,画风有一点像良心国漫《快乐东西》。《有人》获得第63届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奖,这也是杨瑾导演可以在一大波新人导演能脱颖而出的实力体现。特别的地方还在于,这部片不能与许多一部分片子做比较,是因为它少见的纯儿童视角。当然是一部公路片,这也是小成本的成因,但是公路只是一种表现原手段,分析起来只能让人欣赏我的无知就不做多讲。儿童片其实很吃香,成年人讲不出来的话和看不见的东西儿童都能看到,这样朴实的青春的情感真的动人。在影坛内虽然这样的题材表现力不及剧情片,却对
节奏的掌控却简单实用的多,更能逃脱一些体制的压制。因为宗教以及政府的管控,儿童片在宝莱坞的发展就非常卓越,许多部金熊影片都出自于宝莱坞的儿童片,也是导演优秀吧,这与题材和视角也不分联系。我国也有优秀的纯儿童视角电影,姜文和蒋雯丽推出的俗称男孩的童年和女孩的童年两部电影是大家随便想想就能夸的。
就因为独特的动画回忆和如此结构稳定精致的剧情和儿童视角,再加上真实的情感和朴素动人的音效之美,我先把四星给出来。中国新生代可以有这种导演,不疲累不急功,踏踏实实的做让人舒服,给人共情的,和和缓缓的电影,只要有一个就可以足够了!当然不止一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