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抢,一小时卖光 买爆款基金需要注意些什么
作者:金不可失
来源:《投资与理财》2020年第03期
        去年98%的基金都赚钱,涨个60%都进不去前十,小编身边朋友都赚了不少,但大多后悔买少了。人是趋利避害的生物,这是人性,尤其是在投资路上。
        这不,今年以来,几乎所有新基金都被买成了爆款基金,上演了多次“一日售罄”盛况。如果是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就更抢手了,一小时被买光上限,需要80亿却吸金900亿,超额认购,一个比一个多。
        这背后恐怕就有大家的贡献,但小编细思极恐。大家想一想,这些几十亿乃至百亿的“日光基”是不是有点疯狂啊,就像不要钱一样抢,难道不担心亏钱吗?
        没错,风险总在过度乐观中慢慢浮现,就像一只猎豹,在小鹿湖边贪婪地饮水时扑上去,历史上每次出现百亿基金被抢爆的时候,几乎都是阶段性的顶部。
        大家被简单的赚钱效应吸引而来,蜂拥抢基,却不知股价早已涨了不少。既然这么多人抢着买货,主力不如顺水推舟给你,等待日后下跌到性价比更高时,再买回来,岂不是更好吗?
        有人会觉得杞人忧天,现在是科技牛啊。不过小编已经看到了两个风险信号,第一,新发基金大多相似,名字中常见科创、成长、信息、半导体、新能源等字眼,有种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感觉。这么多新基金,足足几百只都在最近半年快速成立,然后几千亿元去抢这些有限的筹码,真有点“人造科技牛”的味道。
        目前看,这些热点主题的估值都已经较高了,高处不胜寒。一旦抱团取暖短期散伙,独木桥撑不住这么多人的重量,后果可想而知。
基金赎回要几天        最重要的是,比较盲目。大家抢到新基金后,并不了解自己的基金情况,大多数人可能因为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或者周围朋友都赚了钱,所以才去认购。
        即使最近赚钱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亏钱了,就归结于市场不好,或者自己的运气不好。那么长期来看,赚不赚钱就要听天由命了,但大家愿意自己的辛苦钱冒这么大风险吗?
        小编一直在说,事在人为,其实只要学习了基金的基础知识,胜率会大大提高,心里也会踏实很多。小编曾经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平均每年基金的年化收益在15%就满足了,目前看基本都超额完成。
        并不是小编多优秀,而是基金非常适合普通人理财,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经济学知识。比如每次大家在买基金前,首先需要知道几个要素。
        第一,基金的类型,是股票型、混合型还是债券型等等,每种类型的风险和收益都大不一样。
        第二,基金的主题,投资是偏向科技、生物医药,还是银行、地产。不同行业的未来走势,影响着我们的收益水平。
        第三,费率,也就是认购和赎回费,当然越便宜越好了。
        第四,估值高低,可以看做判断一个产品性价比高低的指标。一个朝阳行业,当然是越被低估,捡便宜的时机越好了。
        如果大家能在买之前,了解这些情况的话,长期赚钱的成功率是不是提高了很多呢?但这只是成功了一半,真正的考验是买之后的应对。
        小编的方法就是便宜时开始定投,贵时逐渐卖出,通俗地说是“大跌大买,小跌小买,不跌不买,大涨大卖”这16个字。有點武功秘籍的味道,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做到。
        做买卖不外乎低买高卖,而何时低、何时高却是最难判断的。但指数基金都有估值表,
通过不断跟踪估值表的变化和自己的盈利目标,就可以大致做到相对的低位不断买入(绿),相对的高位分批卖出(红)。即使不是最低和最高,也算八九不离十了,长期保持下去,不就是常胜将军吗?
        咱们拿最近火热的科技主题基金举例。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基金成立,上千亿的资金匆忙进场,催动着科技股快速上涨,风险也在慢慢变大。
        从估值表看,科技相关的指数几乎都变得红高估了,甚至全指信息已经处于历史顶峰位置,说明大家乐观情绪也是史无前例的高涨,从爆款新基一日光盘就可见一斑了。
        虽说科技和新能源是一直贯穿了未来多年的大主线,但高位重仓进场,风险并不小。小编目前也在关注这两大主题,不过会在回落到黄估值时才开始定投,也就是小跌小买,毕竟回落到绿低估的时机可遇不可求。小编不去预测,严格按照秘籍执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