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教学反思
惠东中学      兰辉      2006446 
反思一: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2、 采用直观教学,形象地展示两次工业革命成果、过程,创设情境,时空结合让学生感受工业革命成果对社会及人们生活带来的冲击。
3、采用模仿性学习方式,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的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大企业时代到来等部分内容。
4、结合课本上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课前搜集的工业革命前后的相关数据资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对比分析,从而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联系的加强。从而加强对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反思二:本课采用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⑴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也叫结构主义,其最早思想可追溯到皮亚杰。其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交流”是强调学习的条件和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2、 问题解决的原理
1 在试图解决某个问题前,要先对它进行明确的阐述和规定。
2 要超出某些显而易见的东西。
3 要避免把注意力只局限于问题的一个方面。
4 要当心和避免产生功能固定和负迁移的可能。
5 要放弃无希望的的线索并寻另外的可行途径。
6 要弄清楚任何前提所依据的假设。
7 明确区分数据和推论。
8 要利用未证实的假设中得到的信息。
反思三:本课存在的优点
1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
石油大王
设计思路:教师阐述工业革命的含义,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组织学生用表格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特点性的发明,教师配合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加深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感性认识。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生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人,你会发现你的生活有那些变化?”让学生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 整体设计比较好
  整体设计:本课内容较多,要用两课时讲解。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前两目,讲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侧重于蒸汽机的发明、铁路运输出现和电力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课时讲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两目,主要讲述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从工厂制
度的确立到大企业时代的到来的特点、世界市场的形成时间及方式。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推动了资本主义综合实力的迅速提高,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初具规模,成为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早期表现。
3 利用表格、图片产生感性认识
设计思路:展示图片导入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变化,工厂制度出现及其特征,让学生总结工业时代早期的特点。用图片资料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引入第二个问题学习,大企业时代的到来。通过设问层层深入让学生探究大企业时代经济组织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简要评价。
④有巩固练习和书面作业
反思四:本课存在的不足
1 时间有限,内容较多,可能教受不完。
2 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没法自主完成探究。
反思五:解决的措施
1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进行课前指导。
2 把学生进行分组,每六人一组,设组长一人,带动其他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本文参考书目:
      ⑴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⑵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⑶鲁克:《创造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