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弄”是常用的一个泛义动词,不仅意义丰富,而且用法繁多。本文在考察有关泛义动词“弄”的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弄”的语义,句法特征和语用用法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关键词:弄;语义;句法;语用
一、“弄”的语义分析
我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可以看到“弄”字有以下四个义项:
1.用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
2.做、干、办、搞
3.设法取得
4.耍、玩弄
然而这四种具体的释义并不能概括“弄”字的全面释义。“弄”作为一个泛义动词,它的语义宽泛而且不确定,在不同的语境下,它还可以代替不同的动词:
例如:①刘兆林《雪国热闹镇》:“我摸过去,钻进一家牛棚,弄了两暖水袋加两行军壶奶。”
在这里“弄”是“灌”的意思。
②陆文夫《围墙》:“去年技术员的老婆得疾病,是马而立他弄了辆车子把她送到医院里。
在这里“弄”就有“”的意思。
③老王为了招待我们,还特意弄了一桌菜。
在这里“弄”就有“摆”或者“做”的意思。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它所代表的意思也就不同。因此,可以在上面四种释义后再加上以下几个义项:
5.“弄”字用作一般的及物动词。
二、“弄”的句法特征
(一)“弄”主要在句中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因为“弄”是一个泛义动词,所以“弄”跟一般实义动词相比,单独作谓语的情况比较少,而作谓语中心的用法比较多。并且“弄”字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时多出现在口语中,例如;
1.我要这样子弄。
2.但同是疼痛,为什么肿瘤的疼痛就这么难弄呢?
例1中“弄”可理解为“做”,例2的“弄”理解为“难以承受”。可见,“弄”的意义不固定,需要借助语境去分析。但“弄”单独做谓语或谓语中心的情况只能口语中出现。在书面语中,“弄”的主要用法是充当述语,其后跟宾语或补语。
(二)动词“弄”的后面可以带宾语或补语
1.“弄”带宾语的情况如下:
(泛1)“弄”直接带宾语
“弄”直接带宾语时,宾语的类型可以是名词性宾语。
例:妈妈弄饭给我们吃。
(2)弄+量词+宾语
例:咱们弄点钱花。
“弄+量词+宾语”中的量词可以是“点(儿)”、“个”、“些”、“把”、“笔”等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弄+点(儿)+宾”的结构。
(3)弄+动词+宾语
上面这个结构中,动词是“进”、“出”、“来”、“过”等,其中趋向动词居多。这类动词其实
例:先弄出一些响声,让虎不安藏匿,突然跃出,落入陷阱。
2.带补语:
“弄”带补语的情况非常普遍,下面就具体分析其后所带补语的情况。
(1)带情态补语:
“弄+得+情态补语”是现代汉语里很常用的结构,“弄得”之后可以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或介词短语。
例:老舍《四世同堂》:“他开始有点后悔,不该为闲扯而把自己弄得进退两难。”
(2)带数量补语:
例: 你把它重弄一下。
(3)带结果补语:“弄”后的结果补语有的时侯是形容词,有时也可以是动词。弄+形容
词:弄清、弄坏、弄破、弄脏、弄平、弄反、弄紧、弄清楚、弄糊涂
弄+动词:弄开、弄走、弄到、弄断、弄完、弄懂、弄进、弄通
(4)带趋向补语:
这类带趋向的补语中,绝大多数都是表示动作的趋向。
例:他们把食物弄上了车。
(5)带可能补语:
例:下脚时你要小心,弄不好会踩到碎玻璃上。
例子中“弄不好”在句中作可能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果能否实现。
(四)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弄”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我们不能说“很弄”、“非常弄”。以上是“弄”的句法分析。泛义动词“弄”的语用用法替代功能
“弄”进入句子后,它有许多方面的功能;作为泛义动词,因为其意义宽泛不确定,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因此具有替代功能。有时,“弄”会替代前面已经出现过的动词,或者指代某一动作行为,来避免词的反复使用。例:
那个可恶的东西不让我拿:他把我推开,把我弄痛了。
我弄不开门链,就跳了进去,顺着两边种着蔓延的醋栗树丛的石路跑去。
结合“弄”搭配的宾语或补语以及前后语境,可以推断“弄”所替代的动词。
例 中“弄”字替代动词“推”,例?中“弄”字替代动词“打”。(二)表达感情彩的功能
从语体方面来看,“弄”经常出现于口语中,因此一般用于非正式的场合,表达轻松幽默的彩,很少用于政治法律等正式的场合。因为“弄”的表达的意义义比较宽泛,所以它既可以表示贬义,也可以用于褒义句。例:
现在事情弄成了这样一个局面,这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的。市长把市里弄成现在的气派,我支持他。
可以从上述例子中看出,第一个例子中的“弄”字用于贬义,而在第二个例子中“弄”表示褒义。
结语:
泛义动词是动词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它们不仅意义复杂,而且使用广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是在考察有关泛义动词“弄”的资料的基础上,对“弄”的语义,句法和语用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描写。希望藉此加深对泛义动词“弄”的认识,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加深对现代汉语中意义很大的泛义动词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3] 李临定.动词分类研究说略[J].北京:中国语文,1990,(4).
作者简介:
代婷婷(1992.10-),女,汉族,安徽蒙城,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2015级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