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DAIYINGXIAO
郭万敏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为提升泛南海地区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力和规避全球化风险的能力,建立泛南海经济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 的,泛南海地区国家间有着悠久的合作发展历史和相似的文化传统,更有着共同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基于此,借助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形成的“一轴两翼”次经贸组织,将“右翼”扩展、细化,通过整体规划,有步骤推进,建构南海“中国海洋 话语体系”和有效运行机制,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内”“外”战略支点,建立泛南海经济圈,推动中国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良性运行。
关键词:经济圈;泛南海;策略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中国南海海缘政治战略研究(编号:G D15X M K05) 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jki.22-1256/F.2021.04.001
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地区和国家通过推进经济区域一体 化来规避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如欧盟、亚太经合
组织、东盟 等。近年来,大多区域合作组织都在不断扩大规模和影响力,推进市场经济和社会一体化。但是对于有着重要战略地位和 资源丰富的南海,尚未建立泛南海经济圈,泛南海域内各地区 和国家对南海的开发也大有各自为主的做法,导致南海局势 不稳定。因此,建立泛南海经济圈,制定相应的规则和运行机 制,在泛南海区域内展开多边合作,实现共贏是必要的,且从 当前的环境来看,建立泛南海经济圈也是可行的。在建设策 略上则可借助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形成的“一轴两 翼”次经贸组织中的“右翼”,经过扩展、细化,做到整体规划,有步骤推进,建构“南海中国海洋话语”和有效运行机制,以海 南自由贸易港为“内”“外”战略支点,建立泛南海经济圈,推动 中国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良性运行。
_、泛南海经济圈及建立的必要性
南海在亚太地区重要地缘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决定 了其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经济贸易活跃区。为提升 泛南海地区和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力,规避全球化风险 的能力及开发南海资源的需求,建立泛南海经济圈是必要的,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泛南海经济圈概念已然形成,在实践 上已有实质性的推进。
1.泛南海经济圈
从概念来看,泛南海经济圈的概念经过“东海南海经济圈 —(环)南海经济圈一-泛南海(旅游)经济圈—
—泛南海经济 圈”的演变过程。20世纪80年代,基于亚太战略和南海核心 区位优势及南海资源开发、海洋争端等问题,有学者提出构建 东海南海利益共同体、共谋东海南海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但 是,东海南海经济圈涉及面过广,难以实现南海聚焦发展,考 虑到南海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学者提出将 南海分离,单独建立(环)南海经济圈,以集中发展南海。2017 年2月,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与南海周边各国在海洋 旅游、海洋渔业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推动“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建设。随着“海洋命运共同体”建构倡议,建设“和谐海 洋”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和推进,仅以旅游和渔 业作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范围过窄,难以满足南海资源区 域间优化配置的要求,需寻求一个范围更广的经贸合作以实 现南海大开发,即泛南海区域更广泛的一体化经济合作组织 —“泛南海经济圈”。
泛南海经济圈是泛南海周边地区和国家地域性的“跨国 次区域经济区”“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理论基础,以新时代 全面统筹思想为政策指引,以中国海南省为核心区位,向内辐 射粤、桂、港、澳、台,向外辐射越南、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 亚、印尼、文莱、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东盟10国,形成1+ 10 结构的南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圈”。其重点产业是油气、旅 游、热带农业和智慧海洋。该经济圈能充分发挥区域规模效 益和竞争力,促进泛南海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和南海问题的解 决,使区域内达致和平、环保、高效、公平地开发利用南海资源,实现域内参与多方主体共多贏的局面。
2.建立泛南海经济圈的必要性分析
从地缘上看,南海处于洲际要冲的地理位置,扼西太平洋 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的 必经且最近的国际重要航道。其马六甲海峡处于南海通往孟 加拉湾的出口处,是远东通往西南亚、非洲和欧洲的咽喉,具 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日本称其为“海上生命线”,声称谁 掌握了南海的制海权,谁就控制了整个东亚的经济命脉。
从自然资源上看,南海区域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蕴藏着 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磷矿和可燃冰等矿产资源,海洋中拥有 大量渔业资源,区域内的太阳能、风能、波能资源和独特的旅 游资源等开发潜力也很大。
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合来看,受经济、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区域内的贸易合作多在非自由或不完全自由基础上展开。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联合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联系,多边合 作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大大弱化了亚太地区在国际经济中的竞 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不利于该区域内地区国家的发展。
近年来,处于亚太重要战略地位的泛南海K域的地区和 国家的经济交往甚密,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海洋经济的活跃程 度大大提高。但是,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导致在南海资源开发中出现抢夺战,且受域外国家的干涉,增 加了南海局势不稳定的因素,严重阻碍了泛南海区域内的协 调发展。
借鉴于国际上区域经济组织的经验,寻求跨国次区域合 作是有效的,前景是可期的。因为,在此区域内,成员间相互 毗邻,共同利益多,易于协商和达成共识;可充分发挥各国有 关地方的经济实体作用,合作效益高、进展快、成果大;合作各 方各有所长,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实现最佳组合,达到共同发 展的目的。可见,无论是在南海共同的地缘战略和资源开发 利益方面,还是“抱团”提高抵御国际经济竞争风险能力的方 面,建立泛南海经济圈是必要的。
二、建立泛南海经济圈的可能性分析
泛南海地区和周边国家间,有着悠久的合作发展历史,有 相似的文化传统,有共同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诉求。当前,区域 内国家和地区关系良好,具有好的合作前景,建构泛南海经济 圈是可行性。
1. 南海贸易圈和人文圈是历史基础
考察海洋空间可知,人类基于海洋空间形成了以海域为 依托的各种浅海航行线路的贸易圈。其中形成的南海贸易 圈,北起海参崴,南达新加坡,以商贸联结港口与城市,横跨南 海、马六甲海峡和爪哇海。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南海贸易 圈开启于汉武帝时期,到16世纪初、中期,葡萄牙人进人该区 域,建立香料贸易线路,首次将南海贸易圈与印度洋贸易圈、欧洲贸易航线和美洲航线联系起来,大大扩展其辐射的海域 空间。随着航线的拉长和节点城市的增加,南海贸易圈得到 快速发展,全球化贸易在东亚正式形成。20世纪后,延续了 16-19世纪的全球化商贸模式的南海贸易圈,作为一个拥有巨 大吸引力的海洋空间,吸引着全世界的资金,区域内贸易不断 扩张。
泛南海地区和国家人文历史相通,具有建设经济合作圈 的良好人文基础。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区域的人们 在生活方式、民俗风情、语言习惯、思维上都与中国相似,且东 南亚国家吸纳了大量中国移民体,形成了华侨圈、华人圈。这些都是中国与区域内地区国家的沟通和合作的人文基础,可促进各地区、各国的合作,减少合作过程中的摩擦与矛盾,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共同的利益诉求是内在动力
当前,亚太地区已然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之一,而泛 南海地区则是这一地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吸引着域内域 外国家和集团的目光,地区贸易发展迅速,也增加了泛南海地 区和国家的经济风险。
在泛南海区域内,新加坡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小国,中国的 香港、澳门和台湾是新兴工业地区,其他地区
和国家发展较为
:X I A N D A I Y I N G X I A O
落后,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优势不明显,非系统性风险 大。相同的风险,较弱的竞争力,势必使泛南海地K国家联合 起来,寻求区域合作,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泛南海 地区和国家对海洋的依赖程度加深,海洋经济的发展已获得 相当不错的收益。如文莱、越南等国家在南海石油、天然气资 源中获利颇大。故泛南海域内地区和国家亦纷纷制定“海洋 战略”,将南海作为本地区或本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所在。如中国的“海洋强国”、越南的“海洋强国、依海富国”、菲律宾 的“建成东亚海洋强国”等等。
然而,这种在南海获得收益的做法,大多是各个国家各自 自行开发或非常有限合作的开发。因此引发了南海资源争夺 战,增加南海地区的不稳定性,这并不符合该区域内各地区国 家的利益诉求。建立经济圈.在各国政府的主导下,在规则的 约束下,在机制的运作下,协调各方利益,缓解利益冲突,共同 合作开发,实现多贏才是正确的选择3
3.经济互补性良好,贸易关系良好是经贸基础
泛南海区域内各地区和国家,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技 术、人才、资金和产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
性,有利于拓展 区域内合作空间。如中国的工业资源比较丰富,其他国家(地 区)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越南、菲律宾人力资源较为充沛,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很大发展空间;马来西亚、中国的广东在 中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方面有比较优势;马来西亚和泰国 有成熟的制造业;新加坡有发达的服务业;中国产业体系较为 完善,可与域内各地区和国家展开深层次的、多维度的经济合 作。目前,区域内的合作正朝着注重发挥各方优势,充分调动 各方联合投资的积极性,以海洋产业为龙头,联合带动整个区 域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对于政治安全关系,域内经贸关系呈稳定向上发展的 态势。自2004年开始,中_与越、菲两国的商品贸易总量呈现 直线上升,经贸关系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贸易合作积极。中国 与包括越南和菲律宾在内的东盟的经贸关系,已经形成一个 相对独立且稳定的系统,南海争端的影响基本被限制在政治 安全领域。加上“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使中 国与泛南海各地区和国家在经济领域内的合作,已具备一定 的稳定度和抗干扰能力。近年来,在地区双边、多边经济合作 机制以及贸易协议安排的保障下,尤其在中国提出“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倡议的促进下,泛南海区域内贸易回稳向好,贸易结构渐趋优化。2010-2016年中国已连续5年保持东盟最 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0年一季度,东盟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 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 9913.4亿元,增长6.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1%。
三、建构泛南海经济圈的策略建议
建构泛南海经济圈是一个长期推进的过程,在现有的合 作基础上,借助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形成的“一轴两 翼”,将“右翼”扩展、细化,做到整体规划,有步骤推进,建构
现代营销
X I A N D A I Y I N G X I A O:
“南海中国海洋话语体系”和有效运行机制,并以海南自由贸 易港为建设泛南海经济圈“内”“外”战略支点,提升发展的内 外联动性,推动中国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良性运行。
1. 整体规划,有步骤推进
当前,中国南海沿省都建立了各自的海洋经济合作区,加 大了海洋经济发展力度。但是,各个省份在发展战略中各自 为政,没有从国家战略高度做出整体规划,划分过多的海洋经 济合作区,导致整个与泛南海各地区和国家的海洋合作上呈 碎片化特征,经济竞争力不强。
建构泛南海经济圈需做到整体规划,有步骤推进。中国 南海沿省应联合起来,从整体上科学规划区域内的合作,根据 各地、各省的地缘、资源、人才等不同的特征和优势,“配对”合 适的合作对象,规划成海洋合作布局合理、定位互异、功能有 差别的合作区域。
合作区域建设需一步步推进,有先有后,以建构空间框架 为先导,通过组团的辐射作用,依托陆地的经济腹地,实现以 点连线一以点带面一点线结合,最后扩展到泛南海区域,.形成多中心的网络状空间结构。泛
2. 建构“南海中国海洋话语体系”
当前的国际传媒秩序仍由欧美主导,在海洋话语权上,泛 南海各地区和国家都没有建构起相应的海洋话语体系,在处 理泛南海地区和国家的各种国际事务中,西方海洋话语仍占 据主导地位。于中国而言,应在致力于为泛南海各地区和国 家谋利的基础上,借助于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平台,建构 “南海中国海洋话语体系”,以此打破西方的海洋话语垄断。“南海中国海洋话语体系”应是融进泛南海域内各地区和国的 话语和文化特性,用中国的话语哲学、话语逻辑表述.解释泛 南海现象,分析泛南海问题,阐明域内各地区和国家的共同利 益,表明中国地泛南海的一贯原则是“和平”“发展”“共蠃”,旨在以建设“和谐海洋”为理念的泛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 构。
建构这样的话语体系需遵从认同逻辑、话语逻辑和行动 逻辑。只有被客体认同的话语才能在协商与沟通中易于达成 共识,减少冲突。话语只有被传播,才能为客体所知,起到对 客体的议题设置作用。当然话语应具备“行事”和“成事”的能 力,这才是建构话语体系的最终目的所在。
3. 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保证泛南海经济圈有序运行和发展 壮大的主体机制,其引导和制约着区域内相关国家、省、地区、公司、集团和人等行为主体,在各项海洋合作的基本准则和相 应的制度。因此,需区域各行为主体通过沟通、协商建立有效 的区域合作运行机制,其内容包括发展目标、运作原则、合作 内容、惩罚机制、协调机制、制裁机制等内容,可在合作实践中 不断完善和修正。
运行机制的建立,可以借助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签订的协议和借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五层运行机制。东盟 国家是泛南海经济圈主要成员,当前“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已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签订了多项协议,基本形成中国与东盟 国家经贸制度化,这都为泛南海经济圈运行机制的建设提供 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就当前来看,有中国及东盟国家参 与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包括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 议、高官会、委员会和工作组和秘书处的五个层次的运作机制 是成功的,其相关做法亦是可借鉴的。
4.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为联结"内”“外”的支点
自由贸易港的功能是联结区域(国家)和世界经济的桥 梁,可带动区域内各种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提升一个区 域或一国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建设 海南自由贸易港,使其成为泛南海经济圈“内”“外”战略支点,可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发展的内外联 动性,推动中国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良性运行。
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来看,海南自由贸易 港的建立,对外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拓展区域经 济贸易网络,推动形成辐射泛南海经济圈、“中国一东盟自由 贸易区”建设的支点,同时可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区域 内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形成的枢纽;对内可进一步促进与珠三 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开展合 作。
总之,建立泛南海经济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借助于 相应的策略,通过国家髙度的顶层设计和沿南海各省的积极 配合,将泛南海各地区和国家纳人到“泛南海海洋命运共同 体”中,有效规避全球化风险,实现多贏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上,应就具体的经济圈建构,如空间架构、运行机制等做重 点研究,以期推动泛南海经济圈的完全建立。
参考文献:
[1]刘胜骏.从亚太经济圏看南海⑴.军事经济研究,1989 (05):4-7.
[2|蒋元涛.南海经济圈的构建设想及海洋产业选择⑴.华 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⑴:26—%.
[3J刘静暖.新时代视域下泛南海经济圈建设研究[)】.海南 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8,25(5):113-116.
[41吕拉昌.环南海经济圈与我国的亚太经济战略思考U1.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12(1):4-5.
[5]张廷茂.关于16-17世纪初华商在东南亚活动的西方 文献⑴.中国史研究,2004(02):140-145.
[61刘舒羽.从南海贸易圈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 发展[J1.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〇17,3(^1):52-54.
|7]杜海涛.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 持增长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N].人民日报,2020-04- 15(03)
[8】陈秀莲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经贸 合作对策研究⑴.国际经济合作,2〇19(01):100-105.
作者简介:
郭万敏(1978-),女,汉族,四川自贡人,博士,讲师,从事 海缘政治研究、法治研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