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时代:呈现全新特性 呼唤移动支撑
  今天,在思考我国移动通信业的未来机遇何在之时,我们首先要认清的是,当前我们面对的究竟是怎样的全球化发展环境?全球信息社会发展呈现哪些最新的特性?
  纵观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的发明,再到登月成功,在悠悠的历史长河
中,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没有离开过科学技术的推动。尤其是近代科技的进步,使人类社会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了数百年。马克思曾经说过,工业革命开始后不到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人类过去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近几百年来的发展已经证明,科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崛起,人类开始不断猜想和论证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从最初接近乌托邦的预测,到如今信息社会的形态日渐清晰,信息社会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而随着信息社会的日渐发展,一种强调“无所不在”通信理念的“泛在”特性正在日渐清晰。这是信息时代人类通信的最新特征,也是移动通信业迎来的一个巨大发展机遇。
  信息社会正在变为现实
  人类首次关于信息社会的猜想是在1959年。当时,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最先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他认为,在后工业社会里,“理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是社会变革的直接力量。这实际上已经表明,未来社会的发展将有赖于信息的推动,将是一个信息的时代。
  尽管贝尔的理论当时显得有些超前,但是这一概念在随后的数十年内激发了众多未来学家的灵感。此后,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先是在其传世之作——《第三次浪潮》中系统地描述了未来的信息社会,将“超工业社会”定义为“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浪潮”。1982年,美国另一位未来学大师约翰。奈斯比特在其巨著《大趋势》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并描述了信息社会来临的标志和基本特征。
  20世纪90年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革命带动了一系列产业崛起,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一样,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随后的互联网的崛起大大推动了信息通信服务的普及,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信息社会的美好现实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进入新世纪,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成熟,信息社会的发展浪潮再次掀起。接连不断的技术创新催生了不计其数的新业务、新产品,信息通信和人类生活空前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如今,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并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知识结构、社会关系、经济和商业生活、政治、媒体、教育、医疗和娱乐等。
  就是在全球信息技术及应用不断普及,社会各种资源、技术等不断向网络汇合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文化形态开始出现,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通信文化和信息社会。信息通信网络使得随时随地的信息通信应用成为可能,社会生产率因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广泛使用而大幅提升,与信息服务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将成为社会就业的主体。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可以断定,随着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同生活和生产的进一步融合,电信转型后形成的信息服务业将彻底改变人类信息交流方式与商业交易形态,并造就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新经济”,从而引起社会组织质变和再造,最终辐射到全社会,形成全新的经济形态和社会文化形态。
  信息社会呈现全新“泛在”特征
  随着信息社会的渐行渐近,人类的通信需求也在进一步演进。就在近几年,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种更新、更高的通信目标,即无所不在(ubiquitous,简称U,或称“泛在”)的网络通信方式。U不同于以往的电子化通信,它强调的是促进无所不在网络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帮助人类实现“4A”化通信,即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都能顺畅地通信。由此,解决社会与经济问题,实现由IC
T所能达到的信息化发展蓝图。这一新的人类通信目标甚至被欧盟等认为是更加高于信息社会的一个宏大目标,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全面对接的最高理想。
  基于无所不在的通信的理念,全球多个国家陆续提出了一个更加高于信息社会的未来发展目标——构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简称UNS)。这一强调U特性的信息化发展方式取代了世纪之交兴起的电子兴国战略,即注重E(electronic,中文意为电子)特性的科技发展手段。从全球来看,从“E”到“U”的演进路线率先由日韩两国实现,不过这一趋势正在影响全球。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UNS)正在成为世界性的话题。
  ——日本:2000年提出e-Japan战略,2004年6月升级为u-Japan
  日本在战后注重科技发展,强调科技强国。在工业时代日本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在信息技术时代日本也希望继续保持这一优势。2000年日本政府首先提出了“IT基本法”,作为日本所有IT政策的基础,其后由隶属于日本首相官邸的IT战略本部提出了“e-Japan战略”,希望能推进日本整体ICT的基础建设。2004年5月,日本总务省向日本经济财政咨询会议正式提出了以发展ubiquitous社会为目标的u-Japan构想。在总务省的u-Japan构想中,希望在2010年
将日本建设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可以联网的环境。此构想于2004年6月4日被日本内阁通过,而且在总务省提出的年度ICT发展策略“平成17年度ICT政策大纲”中,被正式列为重点发展的项目。
  ——韩国:2002年提出e-Korea战略,2004年3月发布u-Korea战略
  韩国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韩国最先于2002年4月提出了e-Korea(电子韩国)战略,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加紧建设IT基础设施,使得韩国社会的各方面在尖端科技的带动下跨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为了配合e-Korea战略,该国于2004年2月推出了IT839战略。这个计划是近几年韩国IT产业最重要的发展计划。韩国政府希望通过这个计划使韩国的IT产业在2007年占到GDP的20%。在e-Korea实施不久后,韩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其后,韩国国内方方面面都希望借助已有的先进硬件提高生产效率、生活质量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情报通信部于2004年3月公布了u-Korea战略,这个战略旨在使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u-Korea意味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产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将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Page]
  ——新加坡:陆续出台措施提倡IT兴国,于2005年2月提出“下一代I-Hub”计划
  新加坡的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到目前为止,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蓝图已经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更新了多个版本。
  1992年,新加坡提出IT2000计划,即“智能岛”计划。以ATM交换技术为核心、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和ADSL并举的新加坡综合网担当“智能岛”主干神经的重要角,它经由局域网接入所有的办公室、公共场所和家庭,向社会各领域提供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此后,该国先后确定了“21世纪资讯通信技术蓝图”、“Connected City(连城)”等国家信息化发展项目,希望进一步加大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力度。综合看来,之前的数次信息化战略都可以说是处在“E”阶段,即通过提高信息通信技术的利用率促进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2005年2月,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局发布名为“下一代I-Hub”的新计划,标志着该国正式将“U”型网络构建纳入国家战略中。该计划旨在通过一个安全、高速、无所不在的网络实现下一代的连接。新加坡希望在普遍通信设施、商业政策环境和信息人才的良好条件下,到2009年在全岛创建一个真正的无所不在的网络。
  ——欧洲:1999年确立eEurope计划,2005年6月提出旨在创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的i
2010计划
  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理事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发起的“电子欧洲——全民参与信息社会”计划。此举意在利用新经济(特别是网络)带来的机会,在信息技术领域全面追赶美国。2005年6月,欧盟执委会正式公布了未来五年的欧盟信息通信政策架构“i2010”。i2010主要是以里斯本战略中促进经济增长及提升就业人口两大方向作为政策架构的基本原则,其中指出,为迎接数字融合(Digital Convergence)时代的来临,必须整合不同的通信网路、内容服务、终端设备,以提供一致性的管理架构适应全球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更具市场导向、弹性及面向未来的技术。i2010包含以下三个优先目标:一是创造统一的欧洲信息空间(information space);二是强化创新与ICT的投资(innovation an dinvestment in ICT);三是建立具有包容性、高质量的信息化社会(inclusion and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2006年9月举办的欧洲信息社会大会以“i2010——创建一个无所不在的欧洲信息社会”为主题,并达成一大共识:信息社会正在变为一个“无所不在”的信息社会,它意味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和任何物沟通。传统的电信网络正在转型为基于IP的网络。服务所能涵盖的将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包括物与物的通信,也就是物联网。终端将实现多功能化、智能化,会按照通信主体的需求自动接入最适合的网络。传感技术、RFID系统
、无线网络将成为最根本的基础设施。
  联合国2003年12月在日内瓦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首次为“无所不在的网络”提供了一个在国际上进行讨论的机会。2006年2月,国际电联在日内瓦举办了一个射频身份识别研讨会,会议特别强调了物联网的概念,指出物联网能实现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无所不在的网络连接。
  移动业撑起泛在网半边天
  综观各国、各地区的最新U型战略可以发现,U化最为注重的一个方面就是4A通信。这也就意味着,在移动性方面有着独到优势的移动通信将成为泛在通信的一个重要手段。事实上,从日韩等泛在网络先锋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移动和宽带已经被视为是构建泛在网络的两大核心,而以运营商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业确实在构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进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
  随着信息社会泛在特性的进一步凸显,各类通信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的融合将更加深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机器-机器对话一直被各方认为是UNS最大的特点之一。这也正是促
成全球形成这一趋势的一大原因。因此,随着物联网需求的激增,移动通信手段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
  比如,在韩国将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视为是成功站稳全球市场的关键因素之后,韩国政府与信息通信业几家巨头立即紧密合作,共同运用无所不在的信息通信应用技术,建设了一个示范应用环境——Ubiquitous Dream Hall(无所不在的梦想会馆)。韩国电信(KT)、SK电讯、KTF、LG电讯、三星电子、LG电子等企业都参与其中。2004年,韩国情报通信部选定韩国电信与SK电讯共同负责推动韩国的数字家庭网络发展,并分别组成SK协会与KT协会,将两者推出的标准化和相关议题与隶属于韩国家庭网络产业协会的家庭网络论坛的标准化相结合。
  同时,传统业务收入的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在传统的通信主体——人之外寻更大的市场空间成为通信企业的关注点。世间万物皆通信对于通信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因此SK电讯早在数年前就提出了作无所不在的服务提供商的目标,日本的NTT DoCoMo也制订了“移动泛在”业务的发展目标,并开发出了丰富多彩的U型应用。由此可以看出,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帮助国家构建一个无所不在的环境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