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悲剧命运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的文学作品和反抗事例
    在英国,19世纪的女性一直是文学中的“香饽饽”。有很多文学作品都会讲述女性通过反抗来实现自己价值的故事。“香饽饽”里不仅仅有我们熟知的“海伦凯勒”,也有非常多具有反抗精神和思想价值的其他女性。英国作家、思想家理查德·西蒙·贝克特就是其中之一。她本人在《我说自己与众不同》一书中就写到了自己反抗当时社会传统观念、女性道德和权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文章中,她也将这些情况做了一一呈现。对于女性解放的思考往往被人忽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具备“反抗精神”且具有很强影响力的女性文学作品和相关事例。
    一、《伊丽莎白和玛丽》
    在《伊丽莎白和玛丽》中,作者对伊丽莎白和玛丽二人之间感情与婚姻的关系做了深刻地探讨,这篇作品也让后世的女性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小说里,伊丽莎白和玛丽的爱情故事从开始到最后以悲剧收场,作者的批判达到了极致: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揭示了这种社会状况对于女性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伊丽莎白本人在小说中讲述如何对待“婚姻”问题,她对于婚姻的看法一直很强烈,在伊丽莎白出生后,玛丽就明确表示自己是不愿意嫁给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她认为这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平等……但伊丽莎白对此却并不在意,在最后她还是嫁给了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一个很有名气的牧师。她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讨人喜欢且让人厌恶的事情——在丈夫死后还和自己相依为命、做家务直到丈夫去世……但是这种生活却不被社会所认可与接受。伊丽莎白对自己和丈夫都有着极强的控制欲,而丈夫也是一个典型的渣男,丈夫在她面前几乎没出现过。于是她选择了逃避和反抗,但她并不甘心就这样消失在人们生活中。
女主角很强的小说    1、爱与不爱之间,谁更痛苦?
    在英国社会中,婚姻是夫妻关系的体现。如果说婚姻是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婚姻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就像两个人的思想一样,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因此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思考,一个人究竟要爱一个人,还是要结婚?如果都不爱,又如何会让感情变得深厚?爱情最终只会换来失望和痛苦……但实际上,这才是我们要面临的现实。因此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婚姻并非我们想要的东西,而是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做出回答”——我们不能被幸福和痛苦所束缚。而婚姻最终也只能走到这里。
    2、婚姻地位对于女性的重要性
    伊丽莎白和玛丽两个人经历了婚姻之后,社会对女性地位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一个女性不能有一个好结果,那么社会将不能承认另一个女人的价值。伊丽莎白和玛丽原本只是想要一个能让自己有安全感又能够得到温暖的人,然而他们发现了这样的矛盾——玛丽自己是如此渴望婚姻,而伊丽莎白自己则需要爱与自由。但婚姻并不意味着有自由与选择,因为婚姻就是人生的全部。在小说里,伊丽莎白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嫁给一个对自己真正深爱的人,这也是她自己想要过的人生。但是后来她也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也不能再有任何情感,在离婚后他会永远处于愧疚状态。而玛丽也最终嫁给了一个不爱自己、没有责任感、不负责任的人。虽然她没有做出什么让自己反感的事情,但事实却也确实如此。这种不幸福也反映到了她们对自己婚姻产生了一种不满足感。这种感觉本身就很痛苦,尤其是对丈夫这个人。如果玛丽和伊丽莎白能够在婚姻中到爱自己并且感受到幸福,那这一切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但这本书作者对此依旧有着强烈的批判态度:不会因为婚姻带来幸福而对婚姻不满意。
    3、伊丽莎白和玛丽的爱情故事,也是“两性之爱”主题中比较深刻的故事之一。
    两人的爱情也因此充满了浪漫彩。从开始到结局:玛丽总是以“不愿嫁给一个不爱自己
的人”为借口,将一切都强加给自己;而伊丽莎白却始终以为自己是正确和幸福的,从未意识到问题所在。可是,这段感情也最终以悲剧收场,爱情在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之后变得不再纯洁,她逐渐迷失了自己,而现实也将她牢牢地困住了。所以,她不能接受自己无法得到他人的爱,她必须自己面对情感。这也是导致两人婚姻悲剧的根源所在。最后两人却还是分道扬镳了……
    4、婚姻带来了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伊丽莎白二人虽被认定为情人关系,但其实她的身份早已不是丈夫和妻子了,虽然二人同住在一起,但是却有各自的生活空间,婚姻制度的束缚使得女人无法做出任何行动,只能被认为是附庸。所以玛丽才会在伊丽莎白死后还经常出现在伊丽莎白身边,陪着她打牌,还帮她打扫卫生,照顾她……但是这一切却让她彻底失去了自由,甚至是解脱,因为在结婚之前,她从未感受到过爱。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她和丈夫共同生活时间里唯一能够感受得到两个人情感的东西——婚姻。即使伊丽莎白曾表示过对玛丽这个人比较欣赏、爱慕,但是却没有深入了解,或者说没有勇气跟她一起生活下去。玛丽因为不愿意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死,这样的结局自然会让伊丽莎白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她选择逃避甚至是选择了逃避。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伊丽莎白作为一个典型“渣男”与“渣女”之间的差异:她想要做更好的一个人、甚至想要放弃和玛丽一辈子这样下去。她不能爱他、她做什么都不能被改变……她只有两个选择可供抉择:要么结婚,要么离婚;要么忍受。
    5、婚姻是爱情之路,却很难一帆风顺
    爱情是最美好的事情,婚姻也是爱情之路,可是婚姻这条路却很难一帆风顺。玛丽最初爱上的不是伊丽莎白本人,而是一位牧师。但是牧师却没有真心待伊丽莎白,他在离开后还试图到一个更好的爱情,来填补玛丽离开之后留下的空虚与寂寞。而她最后嫁给的却是一个心灰意冷、一心只想逃离那黑暗且没有任何希望的婚姻生活的人——那是一个牧师,这个牧师是一个没有自我意识,不懂得享受生活,只知道享受眼前的女人给予他温暖和爱而不自知。他认为如果他知道他会做这些事情,他就不会爱上那个女人。而且很有可能会因为爱而伤害自己……也有可能因为婚姻而选择离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是选择反抗,以她所不能承受之重选择接受自己这个残酷的现实。如果没有对社会造成过大的影响,也许她现在已过得很好。伊丽莎白和玛丽虽然都是英国封建传统社会下传统女性应有之样,但并不都好接受现代社会普遍存在一种婚姻制度,这种制度让女性在恋爱时陷入了一种无休止地追求自
己爱情与婚姻却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满足的情感世界中。虽然婚姻里每个人都有平等权,但现实中却存在很多无法实现平等、相爱却互相伤害的事情。因为相爱而结婚,而这也为以后可能发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6、婚姻关系对女性来说具有重大影响
    伊丽莎白与玛丽之间“相互爱情”,但这种爱情却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伊丽莎白与玛丽之间在物质上的“婚姻”,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虽然伊丽莎白认为自己和玛丽二人之间存在着不平等,但也因此,她能够与社会平等地交流。就像伊丽莎白自己说的:“我认为婚姻是一种美德。我相信我自己会做这些事,但我不喜欢这些事也不愿意再这样了。”在一定程度上,婚姻关系影响了女性对婚姻的看法和选择意识,并影响了女性之后发生的生活。在我看来。伊丽莎白和玛丽在婚姻关系中出现了一个特别令人痛心的结果。伊丽莎白虽然爱着玛丽,但却对自己始终存有不满之心。对玛丽所爱过、对自己家庭所存在的问题也存在着极大地反抗,甚至还有伤害。这种反抗精神,也使伊丽莎白和玛丽这两个有着不同性别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人生经历、有着不同命运前景以及不同人生追求的女性联系到了一起。这是一种普遍化、全面化的女性观念!所以女性对于婚姻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艾丽丝·布莱克的《我们》
    在《我们》里,布莱克的写作生涯开始于19世纪末70年代初。一个人的遭遇在她看来显得异常苍白无力,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布莱克对女性的反抗意识就是这种反抗的一个侧面。这也是《我们》最有影响力的一点,这本书写出来之后曾引发社会上关于妇女解放运动和家庭生活方式等的讨论。在《我们》里,艾丽丝·布莱克是一个不爱说话甚至有点懒散的女孩,但对生活有着积极热情的她却认为“女人有错吗?”,“她不需要别人提醒”,但在这个被社会视为理所当然的时代里,她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着,不去顾及别人对她的看法。因为这个她拒绝了丈夫奥利弗,拒绝他对她的爱和对自己生活的干涉。当他问到自己为什么不结婚时,她回答说:“我一直不喜欢他……我爱他的一切,包括他身上的一切,但也包括我自己。”对于女性自身存在的价值的忽视和无视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犯罪——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社会所造成的后果而选择逃避和继续下去。所以她会觉得这世界就是那样的残酷也不会有什么关系,而且还会让她痛苦一番然后继续生活下去……在一个连自我都要被否定了的环境中,艾丽丝·布莱克并没有放弃自己对这一点的追求,而是选择做那个被忽视和压抑的人。《我们》于1872年出版后就大受欢迎,最终还是因为《爱丽丝梦游仙境》里女主角玛丽而放弃了幸福……布莱克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在这世界上活得最好、最快乐吗?”回答是没有!
事实上并不好——艾丽丝·布莱克是想要通过这样一本书告诉人们:我们不能被束缚和选择去做不该做的事…当你为自己人生设定目标时、选择为自己活着就一定会成功!”——这或许也是后来布莱克作品不断出现被批判却依旧能够得到广泛认可这一点“的原因吧?”吧~
    的原因所在吧!
    ,艾丽丝·布莱克虽然一生都处于弱势地位,但通过对自我觉醒的追求以及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最终将自己的人生道路塑造得更加完整和美好。她认为人如果活在自己不被尊重、被肯定或忽视,那么就不会有什么意义——每个人都有权活得不快乐。艾丽丝·布莱克很少主动与人交谈,而且说话做事都很慢,如果在这个时期遇到她往往会觉得自己很无能……如果换成任何一个人都很难与她产生共鸣的时候,那么这种压抑的感觉或许只会更严重吧!布莱克的家乡科罗拉多州,已经是一个小城,但是现在却也依旧有着许多小城镇。在《我们》里,艾丽丝·布莱克对于“人生”这个问题有着深刻、大胆且极具叛逆之心,她在与家人团聚之后依然选择用阅读代替了传统上那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每天早起看报纸、在家里做饭或打扫卫生!可以说艾丽丝·布莱克是一个非常积极奋进、并且十分渴望变得更好的人。在她看来,女性应该为自己付出更加努力、提高自己价值去换取家庭中所需要的东西以及得到幸福,
而不是被当作一种理所当然。所以她会以逃避、以工作为主来达到对未来生活抱着积极乐观向上生活态度;“你可以在家庭中有地位、得到更多物质帮助……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出现得到却永远都不会出现的事情,”艾丽丝·布莱克认为这样才能够实现一个有意义又真实地生活。她觉得自己有义务为社会做些事情……自己不想要但还是要在别人眼里。于是她放弃了去追求什么价值,用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不想麻烦家人给自己增添烦恼的方式不断地生活下去……当一个男人或者女子不想要被看见,那么她就可以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这本书是因为艾丽丝·布莱克才会有现在这样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模样。也许正是因为艾丽丝·布莱克对这个社会没有去反省和正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还活在
    我认为这本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你是否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得好,但是你至少要为你自己活着。
    的原因,因为我们应该看到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想法,即使我们不能够去选择不应该做的事……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我们活得最好、最快乐吗?我们都没有做出任何选择,这就像人生总是有各种不公平一样。”这本书中艾丽丝·布莱克对丈夫奥利弗说:“我爱他,他也爱我,他身上一切,包括我自己…那为什么不呢?”但对奥利弗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帮助,只剩
下了爱!当然,在这本书里除了布莱克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去告诉我爱那一个人真相。当有一天艾丽丝·布莱克和奥利弗离婚之后,他依旧对着奥利弗说:“我爱你。”他也曾在别人面前表达了他自己对妻子自己的爱,但这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所受歧视“我爱你这个人和一切。”所以为了不再被这个世界欺骗和忽略自己而做出抗争,选择这样做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而又可悲罢了……如果艾丽丝·布莱克能够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她所做出来的选择并不是那么难……所以“爱”这个词才会对我们说出。——这样一本小说和它后来一直以来所引起的共鸣就足以证明布莱克对于女性反抗精神在整个美国男性心中是如此重要、并且一直影响着他们去选择和做这个事情。但事实却是非常残酷而又令人失望的;而正是这样一本书才让布莱克获得了如此大成绩……
    艾丽丝·布莱克是用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告诉我们如何去爱一个人,怎样做一个女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以活得很好,但只要做错了一件事就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更主要的是它展现出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困境与挣扎。而布莱克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她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女性和自由生活表达出来的向往以及对于“美”的追求都能够让人们看到,所以当自己内心有渴望时就能坦然地选择。作为“独立自强和追求自由”
这一点其实也是每个人想要做的事情。但是却被别人所不容,所不能理解甚至拒绝——这也许就是艾丽丝·布莱克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作品的原因吧!女性应该成为自由,这本身就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