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说《飘》中的反讽言语行为的运用
田现辉女主角很强的小说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反讽起源于古希腊,几千年来,这种修辞手法一直受到文人知识分子的青睐。美国的著名作家米契尔虽然一生
只发表过一次小说,但其作品透露的反讽意味,成了后世研究她的重要标志。在她的小说《飘》中多次运用言语的反讽,嘲弄了当时美国南方的上流社会。下面文章结合米契尔的作品《飘》具体谈谈在其作品中如何运用反讽的。
[关键词]反讽;言语行为;解构
[作者简介]田现辉(1981-),女,吉林敦化人,硕士,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米契尔出生在亚特兰大。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她的母亲是一个妇女参政权论者,提倡妇女的权利。米契尔是听着他们的故事长大的。1919年,她回到亚特兰大。1926年,她被迫因病辞职,呆在家里。在他丈
夫的鼓励下,米契尔开始写小说《飘》。小说《飘》的创作过程历经十年,在这十年中只有其丈夫默默陪伴,其中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小说出版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在1937年获得普利策奖。1940年,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由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很快的,这部电影也成为年度最受欢迎的电影。1949年米契尔被一辆疾驰的出租车撞倒,之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作为小说家,她作品以及现实生活都充满了矛盾和讽刺。在这部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中,其反讽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的反讽言语行为(一)语言反讽
在小说的一开始,米契尔这样向读者介绍了郝思嘉,她并不漂亮,但却为邻居家的一对孪生兄弟所倾倒。在小说的一开始,读者读到这么一段话。先入为主,读者对郝思嘉有了第一次的印象,即主人公郝思嘉并不漂亮。但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一个女孩如何在没有美丽的情况下,可以吸引那么多“男人”,甚至让他们无意识的被吸引到。这与读者的观念相悖,根据常识我们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故事的发展,旁白进一步描述她的外表,读者知道郝思嘉不仅美丽,还是典型的“美女”。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小说开端的第一句话?小说的叙述者米契尔明显地告诉读者一些明显错误的内容,其借助于反讽的文学手法,介绍女主角的出场,对其进行描述,这种语言立马为读者定下了其不美丽的基调,接着作者米契尔采用这种讽刺的言语行为,提醒读者感知的郝思嘉这个人物,并让读者隐约感觉到女主角的非同一般。通过反差性的讽刺叙述,读者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对剧中人物的倾向。读者还可以到一些明确地具有讽刺意味的段落。比如对女主角郝思嘉的容颜描述,浅褐的眼睛,黑的睫毛,皮肤中
透露出的特有的南方女人的高贵等等,这些词语与读者脑海中备份的,作者米契尔原本传达出来的郝思嘉并不漂亮的意象截然相反,通过言语行为的反讽,作者将女主角郝思
嘉这一人物角推到了极致。此外,作者米契尔没有立足政治,用政治思考或者批判当时的南北战争,仅仅通过作家特有的笔触,用文学上的反讽修辞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披露出来,反而更比政治性的批判更加深刻。
(二)情节与人物反讽
除了语言上的反讽之外,《飘》中,还具有很强的情节反讽,其与语言讽刺一起,构成了小说《飘》的宏观反讽言语行为。情节上的反讽言语行为主要是通过作者对剧情线索以及故事中人物关系的处理,故事架构等方面的处理表现出来的。小说《飘》的主要线索为女主角郝思嘉与两个男人的爱恨纠葛,这是贯穿小说《飘》的一条主线。与传统描写爱情的小说相比,《飘》并没有完美无瑕的男女主人公,也没有一见钟情并相伴到老的爱情誓言,而是运用及其现实的笔触将现实中极有可能发生的爱情故事描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自该书诞生至今,畅销不败的原因。小说《飘》的男女主人翁从始至终一直是矛盾的,是言语不搭的,两人总是处在针尖对麦芒的阶段。即使在小说的结尾,男主角瑞特因为没有得到郝思嘉的心,而伤心欲绝,想要离开。直到这个时候,女主角郝思嘉才顿悟,原来自己对阿希礼的爱情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像,自己内心深处最爱的人一直是瑞特。在整个小说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女主角郝
思嘉一直以为自己爱的是阿希礼,从而忽视了瑞特。但是阿希礼也没有给郝思嘉一句半句的承诺,对比之下,反而瑞特却如影随形般地伴随着郝思嘉的一生。作者米契尔最后极具讽刺意味地揭示出,到真爱终将来临的时候,只是那个人却飘散在空中。
除此之外,小说《飘》中的人物关系,也被作者米契尔处理的很有反讽意味。小说中女主角郝思嘉的妈妈埃伦及其黑人奴仆,两人之间应该主仆关系,但是却没有主仆的那种势力关系,反而处理的相当和谐,埃伦和黑人妈妈两人各负其责,将家庭打理的其乐融融。在郝思嘉的家里,她妈妈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主人,将主仆关系,尤其是与黑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那么剑拔弩张,埃伦并不压迫和歧视黑人,这一点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小说故事发展过程中,郝思嘉想要嫁给入狱后的瑞特,在这里,作者米契尔对黑人妈妈的描写展现了:在埃伦和郝思嘉的家庭里,黑种人与白种人,没有肤差别,无种族倾向,即使黑人妈妈是一位仆人,但是她也可以
59
DOI:10.16412/jki.1001-8476.2016.06.030
语文建设
2016.
y ūw én ji àn sh è
关注
教学语言文学
文化纵横
学术
·
怒骂郝思嘉没有教养。纵观整部小说《飘》,读者可以从其中看出,黑人妈妈在南北战争之前的经济昌盛时期就在埃伦家做活,在战争的大萧条时期,也还兢兢业业,不离不弃。黑人妈妈一直陪伴着郝思嘉,陪伴着主人埃伦,两种肤的人种也生活和谐,患难时,共患难;繁荣时,共幸福。相比当时美国南方的黑奴制度,黑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仇恨白人奴隶主。美国南方社会上黑人对白人的仇恨,白人对黑人的奴役和压迫也构成了埃伦家,埃伦、郝思嘉和黑人妈妈两者之间的对比和反衬,从而形成了一种人物关系的反讽,在反讽中作者米契尔再一次嘲弄了美国的黑人奴隶制度。作者米契尔虽然只有一
部作品发表,但却为她赢得了至高的荣誉,纵观小说,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没有丝毫评论性质的话语,但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却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在展现作者高深文学功底的时候,也深刻地表明了反讽在其作品中的运用及其表明的含义。
二、微观的反讽言语行为
在米契尔的小说《飘》中,运用文官反讽言语行为的不下五十处,归结起来主要包括表达性质的反语、指令性质的反语以及承诺性质的反语等。作者米契尔对微观反讽言语的使用频繁,且运用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
(一)表达性反讽的运用
所谓的表达性的反讽主要是指说话人在表达自身情感,诸如褒奖、问候或者表达歉意和感谢的时候,所代表的一种事态的主观态度。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家提出表达性的言外行为是在表达说话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从说话人反语性质的话语中读者可以判断其主要意图,并对故事中的聆听者做出具有贬义彩的倾向,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人也要保证聆听者可以听懂其言语,并准确地体会到言语中传达出来的意义。在表达性质的反语中,根据笔者的总结大约有二十处。比如在小说《飘》中,当战败的联邦军队想要撤离亚特兰大时候,亚特兰大市的市民都要逃离,而唯有医生还在坚持,还去抢救需要救助的人,去抢救即将分娩的女子韩魅兰。因为心爱的男人阿希礼要照顾这位即将分娩的人,女主角郝思嘉也勉强留下。
随后郝思嘉意欲求得瑞特的帮助,使其和阿希礼逃往泰拉,瑞特帮助了她们,郝思嘉和阿希礼一行顺利地离开了亚特兰大市。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瑞特却在半路放弃了她们。郝思嘉因此而辱骂瑞特,瑞特却默默忍受郝思嘉冒犯性质的言语。在这里,在作家米契尔的笔下,瑞特总是一如既往地进行自我讽刺和诋毁,而这种行为正是表达性反语的最佳表现。
(二)指令性反语的运用
指令性的反语是指说话人指令他人做事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包括要求或者建议、命令等。根据塞尔的观点,指令性繁育的产生时聆听者根据语境、关联性以及共有的知识性原则,从指令的对立面去考虑说话人的意图。在小说《飘》中大
概有十四处指令性的反语。比如在郝思嘉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后,瑞特为了试探郝思嘉的心意,特意从巴黎为其订做了一顶礼帽。当郝思嘉为了得到心爱的帽子,却让瑞特问她,显然瑞特没有这方面的意图。他清楚地明白郝思嘉并非真心想让自己问她,而是为了得到物质上的享受———礼帽。但是为了得到郝思嘉的真心,瑞特让其接受礼物。此时瑞特运用了一句指令性的话语,恰恰这指令性的话语,反讽了郝思嘉虚伪和拜金。
(三)承诺性反语运用
根据塞尔的理论,承诺性的反语主要是指说话人在承诺做某事行为,诸如发誓、担保或者承诺等等。与指令性反语不同,承诺性反语指的是对将来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承诺,说话人本身就是承诺行为的执行者,但是当说话者和聆听者两人都清楚明白,说话人无法实现其承诺的时候,承诺性话语就具备了反语的性质。根据笔者的总结,小说《飘》中的此类话语大约有八处。举例来说,在小说中,郝思嘉为了筹到税收,前往亚特兰大瑞特,用嫁给瑞特的手法谋齐税收。但是瑞特拒绝了郝思嘉,在瑞特拒绝郝思嘉的话语中,明显地就能感受到作者使用的承诺性反语手法。首先瑞特说的并非实话,因为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法律并不会绞死瑞特,而其说的“你将会活在我的意志里”,这是一个承诺性的反语,对于女主角郝思嘉来说,这种承诺并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她的反语表面为“谢谢”,而这并非只是一句简单地谢谢。在小说《飘》中,当女主角郝思嘉去追求她本身渴望得到的,却违背传统道德伦理的时候,这种反讽性质凸显的更加明显。
结束语
米契尔写小说《飘》的时候,美国的南北战争已经过去数十年,但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旷日持久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的。文章从宏观言语和微观言语行为的角度,对小说《飘》中反讽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分析,让读者再次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美国南北战争给当时的美国人带来的痛苦。通过反讽的文学修辞手法,米契尔讽刺了美国当时的种族制度和男权中心社会,讽刺了美国南方上层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钟瑛.《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的人格结构分析[J].安徽文
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2]张杰.反讽艺术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3]赵颖.往事随风而逝期待美好明天———
解读《飘》的主题思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顾韶阳,王丽艳.《飘》与妇女觉醒———
《飘》中女性价值观浅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彭白良.译介学视野下论《飘》在中国的翻译[D].湖南师范
大学;2011年.
(收稿日期:2015-06-27)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