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lè qù      qiào lì    xuán yá    zhèng fǔ    pí juàn
tàn wàng    tí gòng    páo xiào    yàn yǔ      zī yuán
二、把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来。(4分)
唱和.(hé  hè)塞.外(sài  sāi)要.挟(yāo  yào)呻吟.(yíng  yín)
恶劣.(lüè  liè)避.免(bì  pì)号.叫(háo  hào)石缝.(fèng  fèn)
三、请你为“肖”字加偏旁,组成新的字填写的空格内。(3分)
陡()的悬崖胜利的()息俊()的姑娘
()好的铅笔弥漫的()烟元()佳节
四、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生:A生疏;B.具有生命力;C.果实没有成熟;D.产生,发生。
1.经常锻炼身体的人,很少会生.病。()
2.这是个生.柿子。()
3.今天我又学会了八个生.字。()
4.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五、请你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3.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丛墙上窥着行人。()
4.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六、选择正确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中。(3分)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外貌描写
1.他正在厨房里,紫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七、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B.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C.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D.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八、下列有关鲁迅先生的介绍,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B.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C. 鲁迅得到过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民族魂”。
D.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呐喊》《彷徨》等。
九、按要求写句子。(8分)
1. 老支书在瓢泼大雨的夜晚镇定地指挥村民过木桥。(2分)
缩句: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2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
改为陈述句:
3.泉水唱着歌儿,欢快地向前奔去。(2分)
仿写:
4.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2分)
改为夸张句:
5.春风吹绿了江南大地。(2分)
改为“被”字句:
改为“把”字句:
6. 开展“手拉手”活动可以增强友道。(2分)
修改病句:
十、课内阅读。(10分)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结合本文,下面对贝多芬《月光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盲姑娘虽然看不见这样的景象,但她懂音乐,能感受到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B.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的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是虚写。
C.盲姑娘被贝多芬的琴声所陶醉,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这是实写。
D.贝多芬技艺高超,有卓越的才华。
2.对选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皮鞋匠对音乐的热爱。
B.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
C.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
D.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
3.下列对盲姑娘仿佛也“看到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盲姑娘是看不见,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B.再一次听入了神,所以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C.因为盲姑娘是不可能看见这些景象的,她只能凭想象去感受。
D.盲姑娘真的在贝多芬音乐的感召下看到了东西。
4.“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下列对这句话中“醒过神来”的理解准确地一项是()。(2分)
A.贝多芬的琴声具有魔力,唤醒了昏迷的兄妹俩,突出了贝多芬高超的演奏技巧。
B.兄妹俩最后终于知道了这个人就是贝多芬,所以说他们醒过神来了。
C.兄妹俩多年来的贫困导致营养缺乏昏倒了,贝多芬就救起了他们。
D.指回到现实中来,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让兄妹俩陶醉了。
十一、课外阅读。(20分)
故乡的“水墨画”
故乡那些长满菱角池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
卧在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
每年初春,过了一冬的池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漂浮在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
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的、淡红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时常有几个心急的孩子,放学后奔到池塘边,拾一根树枝,拨两三块菱盘过来,翻起来看结了菱
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出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凉津津的,胜似苹果。站在岸边的孩子们早已等不及了,走进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了,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出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清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而今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水墨画()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木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
1.照样子写词语。(4分)
(1)疏疏朗朗:
(2)争先恐后:
2.从文中出相应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4分)
( )的水墨画( )的菱叶  ( )的菱盘 ( )的菱香
3.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4.品析句子,回答问题。(6分)
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卧在村边地头。
(1)“水墨画”指的是什么?
(2)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手法。
用以上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5.“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句中的“掀”“掐”是写什么动作?表达了怎样的心情?(3分)
十二、表达与交流。(共30分)
“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歌词让人感到温馨、幸福。请以“温馨的一幕”为题,把你和家人之间最感人的画面描述出来。
要求:①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②有真情实感③400字左右。(作文纸自备)
答案:
一、乐趣俏丽悬崖政府疲倦探望提供咆哮谚语资源
二、 hèsài  yāo  yín liè  bì  háo  fèng
三、陡峭消息俊俏削好硝烟元宵
四、1.D. 2.C. 3.A4.B.
五、1.排比2.反问3.拟人4.夸张
六、1.E. 2.C. 3. B.
七、A.
八、B.
九、1. 老支书指挥村民过木桥。
2.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略
4.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地掌声。
5.春风把江南大地吹绿了。
6. 开展“手拉手”活动可以增强友谊。
十、1.C 2.A 3.D 4.D
十一、1.(1)红红火火白白净净(2)七上八下起死回生
2.大大小小细小水淋淋扑鼻
3.,“”。,,,,……
4.⑴从“黄梅”前的“细小”“稀稀疏疏”到“黄梅”后的“涨满”
5.(1)长满菱角的池塘
(2)比喻
(3)一只手掀,一只手掐,准确写出了采菱女轻盈熟练的动作
十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