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第四讲  修辞手法的判定与分析
【知识精讲】
一、 修辞知识
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句一般应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2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甲(本体)像(比喻词)乙(喻体)。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2)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中间不用比喻词。典型的形式:甲(本体)是乙(喻体)。常用“是”“成了”“变成”“成为”“等于”等联结。
(3)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接叙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典型形式:乙(喻体)代甲(本体)。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
3比喻的作用
正确使用比喻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4使用比喻时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用生僻的事物设喻。
(2)要抓准相似点。比喻的关键是“相似点”没有相似点的比喻不能成立相似点模糊不清也会造成费解。反过来说,理解一个比喻句,根本就在于抓准“相似点”。
(3)要注意感情彩。比喻常常体现说话人的感情倾向倾向错了就会影响比喻的效果。
5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都不是比喻句
(1)同类比较。
(2)表示猜度。
(3)表示想象。
(4)表示列举。
(5)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修辞中的比喻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具有的。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
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具体的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1)拟人:把物当人来描写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
(2)拟物: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甲物)当彼物(乙物)来描写。
3比拟的作用
正确使用比拟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蕴涵丰富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人或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人或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使用比拟时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氛围。
(2)用于比拟的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3)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于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
5比拟和比喻的异同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其不同点在于: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即“比作、当作”),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不分主从,浑然一体;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即“比方”),即以乙事物(喻体)来说明甲事物(本体),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3)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
借代
1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2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
(2)材料代本体。
(3)标志代本体。
(4)人名代著作。
(5)绰号代本人。
(6)专名代泛称。
(7)具体代抽象。
(8)部分代整体。
3借代的作用
正确使用借代或以简代繁或以实代虚或以奇代凡或以事代情能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使用借代时应注意的问题
(1)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
(2)借体往往带有褒贬彩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反面人物。
(3)借代不当常表现为本体和借体之间关系不明确。
5借代和借喻的异同
借代和借喻有相似处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但是二者也有不同之处:
(1)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的对象;而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
(2)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而借喻的作用是“比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
(3)借代是“代而不喻”没有可比物不能改为比喻;借喻是“喻中有代”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改为明喻或暗喻。
(4)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 ××”的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夸张
1夸张的特点
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故意言过其实对原有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要求使用时合乎情理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2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2)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3)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事。
3夸张的作用
恰当地使用夸张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4使用夸张时应注意的问题
(1)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
(2)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和事实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夸张还是在说事实。
(3)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
(4)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使用夸张。
(5)如果夸张脱离了现实基础或与思想感情不协调等易造成夸张不当。
5比喻、比拟和夸张的区别
因为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所以二者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没有夸张的成分。如果有夸张的成分尽管使用了比喻或者比拟的修辞格也应当归于夸张。
对偶
1对偶的特点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用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严格的对偶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互相对应的词性一致、平仄协调、实虚相对。现代诗文中对偶使用相当宽松只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声韵大体协调就可以了。
2对偶的种类
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
(2)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
(3)串对: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
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1)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符合对仗要求。
(2)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1)成分对偶。
(2)句子对偶。
3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4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排比
1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常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种类
从结构上排比常分为三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3)复句排比。
3排比的作用
句式整齐节奏匀称;文章贯通语势强劲;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排比必须由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
(2)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要求以平仄对仗为佳。
(3)排比的各项多由相同的词语来勾连,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
(4)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可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有时出现在篇首或句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
1反问的特点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往往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2反问的种类
反问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它有两种形式: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3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2)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
反复
1反复的特点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以加深读者印象的一种修辞手法。
2反复的种类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3反复的作用
主要用在诗文中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同时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又可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音韵上具有回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