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及相关概念的梳理
发表时间:2010-08-27T14:26:51.577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10年第7期供稿作者:黄芳
[导读] 随着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人们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黄芳(湖北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人们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演变。本文首先对学术界有关金融危机的概念进行了理论综述,然后分析比较了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债务危机以及经济危机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债务危机;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理论课题,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早在18世纪20年代,Richard Cantillon在其著作《论一般商业的危机》中就曾对金融危机进行过论述。进入19世纪,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对金融危机的研究更是成为国际经济学界、金融学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把对金融危机理论的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探讨、梳理金融危机与其相关的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以及经济危机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概念的界定
目前关于金融危机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有关金融危机概念的界定,著名经济学家雷蒙德.戈德史密斯 ( Raymond Goldsmith) 从金融危机的可识别性来界定,曾将金融危机比作西方文化中的美女,如同美女一样难以定义,但一旦遇上却极容易识别。戈德史密斯(R.W.Goldsmith)将金融危机定义为:所有金融指标或某一组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金德尔伯格选择了戈德史密斯
(R.W.Goldsmith)年给金融危机下的定义。在金德尔伯格看来,金融危机的特征是基于预期资产价格下降而大量抛出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换成货币,而金融繁荣或景气的特征则是基于预期资产价格上涨而大量抛出货币,购置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
克罗凯特 ( Crocket)认为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困难,绝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恶化,各类金融资产价格暴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
密希肯 (Frederc Mlshkin )则认为:“ 金融危机是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变得太严重,以至于金融市场不能够有效地将资源导向那些拥有最高生产率的投资项目,因而导致金融市场崩溃。”
国内学者对金融危机的研究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逐渐增多。198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有一大批著名学者编撰的《经济大辞典(金融卷)》末收有“金融危机“词条,定义为:“资本主义金融制度的混乱和动荡”。它的主要表现是:强制清理旧债;商业信用剧烈缩减;银行资金呆滞;存款者大量提取存款;部分金融机构连锁倒闭;有价证券行市低落;有价证券发行锐减;货币严重短缺,借贷资金缺乏,市场利率急剧提高,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国内学者扬帆等认为,世界上的金融危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发展型金融危机;另一类是投机性金融危机。他们认为,所有的金融危机最终都表现为金融机构呆账引起的流动性不足的危机。
现在,国内学者对金融危机的界定普遍采用的是刘园,王达学于1999年对金融危机的定义。即金融危机是指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及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金融制度混乱,主要表现为所有或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的超周期变化(Raymond Goldsmith,1997),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Miskin,1996),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金融危机往往与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但并未集中爆发的金融脆弱性紧密联系,二者通常被统称为金融不稳定。
总之,尽管国内外学术界从表现形式、原因等方面对金融危机概念给出了不尽相同的定义,但对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却有大致一致的描述:持续快速的货币贬值,银行发生挤兑,强制清理旧债,金融机构连
锁倒闭,股市崩溃,货币量严重缺乏,借贷资金枯竭,市场利率上升,汇率下降,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等。
二、金融危机与其相关概念之辨析
(一)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
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维护本币币值的行为又迅速地耗尽外汇储备。如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就是典型的货币危机。大量的经济学专家、学者对货币危机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克曼的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奥伯斯特菲尔德的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和道德风险等内容的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是最著名的研究成果。
所谓货币危机就是指由于投机冲击,导致一国汇率贬值,或者迫使该国政府为保护其币值稳定而进入金融市场强烈干预,从而抛出本国外汇储备以及提高本国利率等。此处的货币危机主要是指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危机,即币值稳定问题,也就是官方汇率难以维持的状况。它可以看作是广义的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也可以看作与狭义金融危机并列的一个概念。从表现形式上看,货币危机主要表现为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或被迫调整,外汇储备的急剧减少甚至枯竭,本币利率的急剧上升等。
从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定义出发,我们发现金融危机所包括的内容要比货币危机广泛得多。一般而言,出现了货币危机也就意味着一国发生了金融危机。但是出现了金融危机却不一定会发生货币危机。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货币危机更侧重于货币方面的危机,如货币在流通、购买力、汇价等方面。而金融危机则具有更加广泛的内容,它应该包含货币危机的全部内容,而且更多的强调了金融信用关系和金融资产市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不同,前者是指一种系统性的危机,金融市场遭到潜在的严重破坏,市场有效运作的能力受到损害,从而对实际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金融危机可能包括货币危机,但货币危机不一定对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破坏,从而不一定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
(三)银行业危机与金融危机
大多数学者认为银行业危机的定义应该从其共同特征的角度来定义:银行体系在受到经济冲击后,其负债超过其资产的价值而引起恐慌,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多,损失上升,投资价值下降,结果是银行因缺少清偿力而引起一系列的清算、兼并和重组,使产出下降或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银行业危机的重要特征一般表现为系统性的银行挤兑导致大量的银行存款难以兑现,引起大量银行倒闭。不过,与其说银行
挤兑是银行危机的原因,不如说是银行危机的结果,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大范围的挤兑现象。银行危机是指实际或潜在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致银行中止其负债的内部转换,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从而发生挤提,银行最终破产倒闭或需要政府提供大量援助。90年代中期的日本和东南亚危机中的各个国家就曾发生大批金融机构的经营困境和破产倒闭。
(四)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
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受到债务严重困扰的局面。债务危机理论主要是针对性的研究20世纪以来频频发生的,由于国家无法偿还所举的外债而引起的债务危机。大量的经济学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欧文·费雪在1933年面对大萧条提出了“ 债务— 通货紧缩”(Debt-Deflation)理论,沃尔芬森的“资产价格下降论”, Suter(1986)从经济周期角度提出的综合性的国家债务理论是比较著名的研究成果。
所谓债务危机是指因国家政府无力偿还外债而发生的危机。危机发生时往往伴随着资金迅速外逃,国际借贷条件的突然恶化。债务危机往往是在本国借入大量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偿债期限过于集中,而原有的偿债计划失败时突然爆发。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务危机强调的是国家政府部门无法偿还所举的外债,而金融危机强调的更广泛,强调的是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整个金融系统失去偿债能力。当然,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由于政府机构的偿还能力的丧失,必然暗示着整个金融系统的偿还能力早已丧失。
三、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之辨析
(一)经济危机
金融不等同于经济,经济体系里面含有金融,金融只是一个行业,只是经济中的一部分。金融危机的概念最初是包含在经济危机概念中的。传统的经济危机概念中包含着金融危机概念 ( 即金融领域发生问题的概念) 。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其内涵要比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宽泛得多。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一般表现为: 在生产领域中,工厂生产的商品大量卖不出去,大批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整个社会经济陷入瘫痪和混乱状态,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在流通领域中,商业停滞,商品积压,物价急剧下跌,商店纷纷倒闭:在金融领域中,现金缺乏,利息率高涨,有价证券价格暴跌,银行纷纷倒闭,出现信用紧缩;在国际收支领域中,资本大量外逃,纷纷要求用黄金结算,黄金外流,金价上涨,进而出现货币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金融危机爆发时间产生经济危机原因:经济政策错误;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自然灾害;全球化的后果;金融政策错误。参考文献
[1]孙景宇.金融危机形成理论述评[J].当代经济科学.2004,p30-40
[2] 曾康霖.金融危机理论及其研究方法[J].成都:财经科学,2000,p11-12
[3] 李邦金.国外金融危机理论综述[J].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998,p75-77
[4] 郞晓龙著.货币危机与资本管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p1,p17-61
[5] 王春峰.金融危机_理论与模型[J].天津:天津大学学报,2000,p1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