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09-11-27T14:13:45.90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8月上旬刊供稿作者:董玉华李纪惠
[导读] 随着人口增长的减缓,未来10年左右,我们的高等教育将会因适龄高考人数的下降而普遍出现生源荒
董玉华李纪惠(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金融危机爆发时间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开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当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的危害逐渐加大的时候,民办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也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得到恢复并发展壮大起来,1996年民办普通高校仅有21所,2006年迅速发展到275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呈现了万人民办大学颇具规模的“西安现象”;在电子制造与
维修、服装设计和加工等方面为毗邻经济大省广东省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的“江西现象”;高起点办学的“浙江现象”;多元办学体制的“广东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11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民办教育研究中心,是国内综合型大学中最早成立的民办教育研究机构,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以教育政策与教育应用研究为主要研究领域,针对民办教育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同时为民办学校提供教育科研指导、校长和教师培训以及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等学校管理咨询服务。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压力,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十五”期间,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较快,民办高校由2所增加到10所,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省内各市,为辽宁经济振兴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我省正在起草的《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民办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辽宁的民办高等教育与拥有37所民办高校及高等教育机构的陕西等地相比,发展还明显不足。整体上看,我省的民办高等教育仍处于相对薄弱的位置,在外部的制度性环境、内部的管理机制、师资、教育质量、资金、规模、社会认可度、国际接轨等诸多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1 民办高等教育即将面临的形势
首先,生源问题。随着人口增长的减缓,未来10年左右,我们的高等教育将会因适龄高考人数的下降而
普遍出现生源荒。那么民办院校将与公办院校竞争有限的生源。其次,办学经费问题,公办院校有国家统一划拨的经费,而民办高等教育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自负盈亏,这就意味着民办院校无论在硬件条件的建设上,还是在软件条件的提高上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投资风险。再次,社会认可度问题。民办高等教育在社会的的认可度主要取决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非常不景气,到2009年7月,累计将近700万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1],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原本就业难的状况更雪上加霜。
2 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包括民办高等教育)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是危难也是机遇。在金融危机发生发展过程中,国外的高等教育受到的冲击较大。首先,由于国外的高校,基本上都已经上市,股市行情不稳定,信贷紧缩,存款被冻结。政府在财政紧缩的情况下,势必减少教育投入,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设施、设备改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其次,金融危机会明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从高教育发展的层面上现实应对由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唆的问题,就特别有必要让高等教育的发展能随就业市场的变化而发生自主性变化。以此影响形式影响内容为分析路径,那么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就会更现实地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社会的岗位供给满足不了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竞争更加激烈。而在国内,公办高等教育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在结构上和层次上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就给民办教育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由于包括民办高校在内
的高等院校几乎都没有上市,受股市行情波动的影响不大,政府投入持平。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校财务的影响不大。喻凯把金融危机对美、欧等国家和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影响做了对比研究。[2]
对于民办教育来说,本次的金融危机带来的更多的是机遇。首先在民办教育的资金来源问题上,民办教育不需要国家的拨款,不存在资金来源受限,不影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师资水平的加强;其次,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岗位竞争更加激烈,待业和失业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重新回归学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准备再就业或在原来基础上提高本身的技能;最后,在金融危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资金投入方面的考虑会慎而又慎,资金投入呈现从高科技产业向传统产业回归的趋势,而教育作为传统产业,风险相对较小。这种情况有利于解决民办教育融资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民办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3 金融危机背景下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途径
3.1 办学特—满足差异性需求如果说此前民办高等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是基于满足全民文化教育的需求,全民素质提高和过度性的教育需求,拾遗补缺,弥补政府公共教育投入不足,那么,今天的民办高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着眼于满足差异性的需求了,满足区域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公办教育所不能满足和提供的需要,采用差异性市场战略,因此,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同时,近来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将迫使或促使我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危机”是危难也是机会,
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把握。民办高校如何抓住这一“危难中的机遇”,借助自己运行机制灵活高效的优势很快适应这种调整所带来的高等教育需求。
换句话说,如何从外部制度性环境的公平合理和内部管理的规范制衡以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差异性的需求等方面,来真正促进我省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不容我们回避和忽视的问题。
3.2 发展思路—办学模式多样化随着知识经济作用的日益彰显,我们不仅面临着全球性经济竞争,更面临着全球性人才竞争,民办高校作为一支重要生力军,其作用不容忽视。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高等教育正在从过度需求向差异性需求衍变过渡。在高等教育所带来的个人发展利益的驱动下,民办高校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不仅能够在此前极大地弥补公办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满足过度需求,也能因其更适应市场而满足差异性需求。
民办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从目前来看,民办高等教育的制度性环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甚至制约和困扰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向现代大学的衍变,引发或者说加重了教育公平问题,就此,许多地方政府如湖南、珠海等已经先行探索,出台了许多创新性规范。同时,在内部管理机制和办学理念、办学特方面我们也欠缺积极有效的探索。在目前过度性需求还暂时存在的情况下,对于如何规范办学、差异化的办学,办出特来,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有就业
竞争力的人才,我们还思考的不够,对于将要面临着的发展风险还准备不足。
与国际化接轨,针对目前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开展多样化办学模式,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结合。对于职业教育:首先,职业教育可以与企业联合,实现订单式的培养,可以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理念,开展职业教育。可以充分的保证就业,周期一般为两年。其次,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为已有工作,但不理想,想要调环工作的社会人员举办的短期培训。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首先要好立足点,现在的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3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融资渠道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创始人最初投入的资本渐渐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在实际融资过程中,除了学杂费收入,民办高校也面临许多难处,因而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来融资,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民办高校的融资问题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3.3.1 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和支持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但现实中社会对民办学校存在偏见,严重的还有歧视倾向。比如民办与公办的同等待遇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虽然作了明确规定,但没有落实。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要借鉴外国经验,争取更多的国家补贴发展民办教育的可能微乎其微,但可以争取政府政策倾斜,在学校用地,税收,招生方面的给予优惠,以此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及办学水平的提升。
3.3.2 积极争取银行信贷目前大多数省份已放开对民办高校的贷款,但大多数民办高校获得的贷款基本上都是保证贷款,即以相关业务单位或担保公司做担保,贷款年限较短,而且银行贷款审批非常严格。银行贷款注重信贷风险,它往往需要贷款者提供担保等条件,而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民办高校很难获得相应的担保。因为民办高校属于公益性事业,依据担保法,民办高校的相应资产不得用于担保,所以银行贷款方面,只能靠信用贷款。且信用贷款额度通常都比较低,无法满足民办高校对资金的需求。银行贷款是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采取的融资方式。目前我国的许多知名民办高校都是通过“选准项目、借贷资金、负债经营、超常规发展”的方式完成了学校的原始积累和建设,现在大多数民办高校仍然在运用这一融资方式。实践证明,通过向银行融资,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校的规模建设是一种符合国情的迅速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成功的融资模式。国家应出台民办教育银行贷款实施办法,把民办教育向银行贷款列入银行年度工作职责范围。
3.3.3 成立民办高等教育投资基金,组建教育发展投资公司金融危机给人们带来启示,资金投入也有从高科技产业向传统产业回归的趋势。民办高等教育投资基金可采用公募与私募结合的发行方式。公募部分针对养老基金、企业等机构投资者,私募部分针对社会上的个人投资者。这样可以吸引尽可能多的投资者来持有基金股份,尽可能扩大民办高校筹资范围。该基金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充当发起人,也可由若干民办高校联合充当发起人。组建的基金针对若干所高校进行投资、经营,政府主管部门可在基金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退出,退出的方式是向社会转让基金公司股票,这样就形成由社会资本对高校进行
投资的局面。在基金封闭期内,由所投资的民办高校在每年的盈利中按事先约定的比例提取资金作为基金收益进行分配,其余的盈利用于学校的再投资。教育发展投资公司是以学校为主体,负责学校校产经营管理,并面向社会和市场融资后投资学校的公司。教育投资公司和学校之间签订各种授权合同,将学校所衍生出的产业通过法律的形式授权给公司进行教育产业开发。学校经费的来源主要是学费和集团投资,学费上缴财政专户,办学资金部分在安排预算时给予保证,学校收入的其他资金由投资公司进行产业化运作,或由公司自有资金一起投入学校,建设教学及其支持系统的基础设施,扩展学校教育供给能力。这样,把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校产运作与学校运行的关系明确地加以区分,并且以董事会的组织形式管理校产和学校重大决策。教育事业部分(学校)能够遵循教育公益和非营利的原则,又能通过衍生产业品牌授权开发的方式不断获得教育发展的投资;教育产业部分通过授权获得的教育品牌经营和拓展教育产业,依据市场原则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社会投资者通过投资公司向教育投资,同时分享教育产业给予的合理利润回报。[3]
通过对我省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状况与社会需求及竞争环境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制度性环境、内部管理机制的研究、分析,力图探索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和规避其风险的新思路,对于“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启动和推进实质性的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改善,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保障我省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满足振兴辽宁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无疑极具意义。参考文献:
[1]黄羽,张轩辉.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对策[J].考试周刊.2009.11.
[2]喻凯.全球经济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3]张开雅.民办高校资金筹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湘潮,2009.2
作者简介:董玉华,女,(1976.7-)民族: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工作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李纪惠,男(1977.5—),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工作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