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
1. 概念:金融风暴又称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风暴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
2. 十年以来的新情况及分布状况
长期以来,美国金融机构盲目地向次级信用购房者发放抵押贷款。随着利率上涨和房价下降,次贷违约率不断上升,最终导致2007年夏季次贷危机的爆发。这场危机导致过度投资,次贷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机构纷纷倒闭,并在全球范围引发了严重的信贷紧缩。
美国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和美林公司被收购标志着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随着虚拟经济的灾难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激增,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2011年1月10日,国际清算银行在巴塞尔召开成员央行行长双月例会及全球经济会议,分析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会议主席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世界经济已走出危机阴影,全球经济复苏已经确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为提振本国经济,先后四次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意在通过大量注入流动性,压低融资成本,以鼓励企业和居民的开支和借贷行为,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所谓量化宽松政策,主要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经济干预方式。此政策最早发端于日本央行,本世纪初为解决经济长期停滞问题,日本央行在低利率政策失效后,首度使用了量化宽松政策。
2008年12月,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至0.25%的水平并保持至今。2010年1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2010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减税延期法案。该法案的框架协议成本约8580亿美元,主要内容包括把将2010年12月底到期的布什政府时期全民减税政策延期两年;把2010年11月底到期的针对长期失业者的失业救济法案延长13个月;给予企业投资税收减免;将美国每人的遗产税免征额设定为500万美元、最高税率定为35%
等。奥巴马表示,该框架协议能够保护美国广大中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刺激就业创造和提振经济复苏。
2011年1月31日,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启动美国伙伴关系”计划以帮助美国中小企业创业并提振就业。
至2011年5月16日,美国联邦政府已达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公共债务上限;2011年7月31日,美国会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8月2日通过法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法案,美国债务违约风险暂时得以解除。
2012年9月1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为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市场改善,将进行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QE3),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未说明总购买规模和执行期限。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将零至0.25%的超低联邦基金利率指引延长至2015年年中。
2012年12月13日,美联储联邦宣布维持0-0.25%超低利率将保持不变,同
时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以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OT)。至此,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元。
2013年1月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此前参议员通过的解决“财政悬崖”议案。该议案主要内容包括从2013年开始,美国将调高年收入45万美元以上富裕家庭的个税税率,失业救济金政策在2013年延长一年,把将在2013年年初启动的约1100亿美元政府开支削减计划延后两月再执行等。
2013年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短期延长公共债务上限的议案,允许美国财政部在政府举债额度已触及16.4万亿美元上限的情况下继续发行国债。
2014年10月,美联储宣布结束资产购买计划。
3.金融风暴的分类
(1)货币危机
(2)银行业危机
(3)债务危机
(4)泡沫危机
4.金融风暴产生的原因
(1资产流动性过盛
(2)美国人的贪婪——为赚取暴利而滥用金融杠杆
(3)信贷过于宽松
(4) 美联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格林斯潘为金融危机始作俑者
5.缓解及防治
金融危机爆发时间欧美倾向:联合救市,政府发放债券对市场注入资金,通过促进货币流动性以抵抗经济衰退。
日本倾向:单独行动,在亚洲收购破产企业(如野村),以便在经济上同正崛起的中国抗衡。
日本倾向:单独行动,在亚洲收购破产企业(如野村),以便在经济上同正崛起的中国抗衡。
中国倾向:扩大内需,稳房价以防通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生改善,促进国内消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