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手法,对汉语四字成语是如何被改造为日语、融入日语体系的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汉语四字成语日语化过程所产生的词形变化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本文对于每一种类型均结合具体词例,通过汉日对比的形式对词形、词义的异同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对例词进行文献考证。另外,本文试图从汉语四字成语日语化的视角对日本文化之特征加以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成语;汉语四字成语;日语化;日本文化
成语,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精髓的沉淀,也是汉语中的瑰宝。汉语中成语所占的分量很大,可以说是汉语词汇中的重中之重。王涛中收录有18000余条成语。[1]汉语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结构工整,音韵协调,文辞典雅,朗朗上口,易诵易记。虽结构短小,但其一般都浓缩了一个故事,有完整的语境和情节,而且其中往往包含一条人生哲理,可谓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因此,成语历来是中国人识字学文、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路径。
众所周知,汉字在公元5世纪左右从古代中国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开始借用汉字表意记事。在
将汉字导入日语的过程中,汉语成语,这一凝聚中华文化、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表现形式对日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人不仅将汉语成语融入自己的语言系统、对其进行日语化改造,还模仿汉语成语的四字形式、自行创造出了很多汉语里见不到的“日造四字成语”。在本文中,笔者将着重探讨前者,即汉语成语的日语化。关于后者,即“日造四字成语”。[2]
汉语成语是如何被改造为日语的?在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变迁,早期被引入日语的汉语成语发生了何种词形或词义的变化?从这些变化轨迹中我们能否归纳出日本文化的某些规律?笔者认为,运用比较研究的手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很有意义。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汉语的“再认识”,还可以促进我们对日语及日本文化的理解。不过,正如冯峰指出,中日两国语言中成语的对比研究还几乎是空白状态。[3]115
在参考多部权威性辞书的基础上,[1][4][5][6][7][8][9]本文将汉语成语在日语化过程中产生的词形变化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原封不动型——保持汉语成语原样;调整字序型——调整或颠倒汉语成语前后字序;变换字词型——变换汉语成语的字或词;增减字数型——增减汉语成语的字数,将其改造成非四字形式。对于每一种类型,本文都举出
具体词例,通过汉日对比的形式来对词形、词义的异同加以说明,必要时还对例词进行了文献考证。限于篇幅,每种类型将分别列出20组词例(全文共80组词例)。
虽然汉语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但还是有些为非四字结构,因此,为严密起见,需加以说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对象限定为汉语四字成语,而且汉日语繁简汉字的差异不属本文探讨范围。另外,还需强调的是,对汉语四字成语的日语化进行分类和说明并不是本文的最终目的,本文旨在从汉语四字成语日语化的视角来把握日本文化之特征。
一、原封不动型
汉语四字成语一如原样地引入日语的例子数不胜数。笔者从中选取了在中日两国使用频度较高的20组来进行说明(按汉语拼音排序,而且为了方便起见,引用汉语时使用“”,引用日文时使用「」,下同):
(1)“半信半疑”→「半信半疑」 (2)“才兼备”→「才兼備」 (3)“大器晚成”→「大器晩成」 (4)“打成一片”→含有然的成语「打成一片」 (5)“单刀直入”→「単刀直入」 (6)“夫唱妇随”→「夫唱婦随」 (7)“虎视眈眈”→「虎視眈々」 (8)“柳暗花明”→「柳暗花明」 (9)
“落花流水”→「落花流水」 (10)“旁若无人”→「傍若無人」 (11)“起死回生”→「起死回生」 (12)“弱肉强食”→「弱肉強食」 (13)“四面楚歌”→「四面楚歌」 (14)“森罗万象”→「森羅万象」 (15)”温故知新”→「温故知新」(16)“一刀两断”→「一刀両断」 (17)“一刻千金”→「一刻千金」(18)“一知半解”→「一知半解」(19)“有名无实”→「有名無実」 (20)“自给自足”→「自給自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