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政治认知、政治认同与对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研究
作者:陆智辉 叶盛珺
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3
        要:促进青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影响等,其中,政治认知和政治认同也影响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本研究通过对浙江大学的280名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青年学生政治认知水平总体有待提升,政治认同水平与志愿服务参与的热情和频率成正比。强化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形成志愿服务的良好风气,助推青年大学生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同时要探索构建大思政格局下实践育人工作的长效化发展,强化青年学生从志愿实践中加深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
        关键词:青年;政治认知;政治认同;志愿服务;思政教育
        一、研究背景
        政治认知是政治观念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政治主体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政治客体,即政治权利、政治体制、政治规范、政治功能等方面的认识与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较其
他体具有主导一致性与肤浅模糊性、稳定性与变动性、主动性与被动性、现实性与理想性等特点[1]
        政治认同是建立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的,政治认同是人民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情感上的归属感或依附感,本质上是社会工作对政治权利的信任、对政治价值的信仰[2]。青年的政治认同主要是青年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一是上的归属感,主要体现在政治认知认同、政治情感认同、政治价值认同、政治体系认同、政治工具认同和政治绩效认同等方面[3]。影响政治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外在社会环境影响、青年自身特点、学校教育等。
        加强青年大学生政治认知,提升政治认同水平是当今高校进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年学生从思想上对中国特社会主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是青年学生采取实际行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不竭动力。因此,本研究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是否存在促进作用,第一课堂的思政教育是否能真正推动青年参与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存在差异。
        假设二:大学生政治认知程度与参与志愿服务行为成正相关。
        假设三:大学生政治认同程度与参与志愿服务行为成正相关。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浙江大学学生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回收有效问卷280份。其中男性为121名,女性为159名,中共党员89名,大一75名,大二80名,大三42名,大四39名,硕士研究生34名,博士研究生10名。
        2)问卷调查
        ①政治认知
        对政治认识程度评估主要针对党的十九大相关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相
关知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时政信息等内容,编制包含1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答对一题计1分,从0-10分标记,0表示完全不了解,10表示完全熟悉。
        ②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主要包括去个性化、吸引力认同、建设性认同三个方面[4]。在蒲清平[5]等编制的政治认同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中的部分题目进行改编,问卷一共设置15个题目,从3个维度对政治认同程度进行评估,采用5点计分,1表示很不赞同,5表示非常餐厅。得分与政治认同程度成正比。
        ③志愿服务行为
        问卷共设置5个题目,分别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为主要从认识、参与形式、参与频率等方面进行评估。
        3)深入访谈
        随机选取每个年级各一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围绕政治认知、政治认同、志愿服务态度
和行为等方面进行一对一访谈,每个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约半小时。给每个访谈对象进行编码处理,如表1
        三、问卷调查结果
        1)青年学生政治认知与政治认同
        青年学生政治认知平均得分为6.21,党员的政治认知均分7.56。党员学生由于平时参与党组织生活较多,且对党务知识相对比较熟悉,政治认知得分较高。得分最高的是博士生,其次是大一、大四、硕士生、大二,大三学生平均得分最低。接受调研的博士生数量相对较少,且有5名为人文社科专业,数据的代表性不高。大一学生和硕士生大多刚刚经历高考或是考研,政治知识的掌握相对比较全面。
        总体来说,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分值还是比较高的,平均分为10.36,学生党员政治认同均分为11.11,高于平均水平。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均分最高的是大一(11.25),最低的是大四(8.75)。这个排序与政治认知得分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42)。这意味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对于促进青年政治认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是呈完全正相关关系。在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才能让理论教育起到正面的作用。
        2)青年学生志愿服务行为
        青年大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志愿服务行为的意愿。63%的青年表示对志愿服务有点兴趣或非常感兴趣,希望得到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机会。如图1。低年级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更高。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多学生对志愿服务不感兴趣。
        33.81%的青年学生一个季度参加1-3次志愿服务活动,7.83%青年学生一个月参加1-3次志愿服务活动,仅有3.2%的学生每周都会参加1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与对待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正面相关,低年级学生参与的频率更高,大部分大四及以上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低于每半年一次。如图2
        高年级学生对志愿服务热情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主体原因和客观原因。一是高年级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增大,致使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精力有所减弱。二是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力不足。大部分学生表示低年级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有新鲜感,活动创新性不强、模式单一,让青年学生参加一到两次后兴趣减弱。三是志愿服务意识培养不足。低年级学生更多参与学校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情怀更为强烈。高年级学生则更多关注成绩、工作、排名等,忽视家国情怀的培育。
        高考成绩怎么查3)青年学生政治认知、政治认同与志愿服务行为
        高水平的政治认同也促进青年积极认识和参与志愿服务行为。调查数据显示,政治认同水平越高的青年学生,更愿意且更积极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政治认分与对待志愿服务态度的相关系数为0.76,政治认同分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频率的相关系数为0.81,均为显著相关。可以得到结论,青年学生政治认同水平与志愿服务行为成显著正相关。
        可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青年对党和国家的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青年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投身社会服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个人力量。也有受访者在访谈中提到,政治认同与志愿服务行为的相关关系是交互的。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会提升个人对政治体制、国家建设等方面的认同感,从而推动更多地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过程本身作为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四、讨论与小结
        1)不断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发展,尤其重视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
确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6]。通过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强化青年学生的四个意识,加强政治认知,提升政治认同程度,引领青年用实际行动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新时代思想引领工作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要与时俱进,老一套的教条式说教并不完全适用于新时代的青年。要转变工作作风和方法,深入青年,了解青年,关心青年,通过青年喜爱的方式做教育,用青年常用的途径做宣传。面对时代的变革和挑战,共青团要站在潮头浪尖,勇于改变接受挑战。在新媒体时代,更要在做好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牢牢占据新媒体阵地,创新宣传方式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入青年耳,更走青年心。共青团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围绕新时代青年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破题,让共青团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于国家社会的发展。
        2)强化实践育人工作德育内涵
        一方面,有更强政治自觉的青年学生更愿意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从另一个角度看,更多的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服务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方面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作用。从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就会有体现;行动上参与了,思想上
也会有进步。
        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根本依据,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思政工作的基本途径[7],要把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中,坚定青年学生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确理解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引导青年学生在西部、在基层接续奋斗。
        3)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常态化模式
        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能只依靠学生的兴趣,更要用精神去感召,用成长去引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必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对社会的贡献价值。
        目前高校普遍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包括支教、助残、环保、公益宣讲、大型赛会等,一次两次的服务很难对受助人起到一定效果,只有坚持志愿服务项目化、常态化,才能切实发挥服务的作用,形成对青年的感召力。探索志愿服务常态化一是要规划,加强顶层
设计,谋划形式创新、特鲜明、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志愿服务项目,搭建学校与社会共建的志愿服务平台,引领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逐步链接社会。二是要坚持,做一件好事是容易的,但是要做一辈子好事却是不易的。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就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心和勇气,一人坚持做,一批批人接力做,才能体现出服务的价值。三是要创新,与时俱进地进行项目的规划和调整,结合时代背景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才能起到思政教育的作用。比如开展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公益宣讲、五水共治志愿服务项目等。
        4)探索大思政格局下实践育人工作长效化发展
        推动实践育人工作,要从项目化、制度化、品牌化上做文章。共青团开展志愿实践工作要准切入点,探索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避免志愿实践工作打一换一炮的现象,杜绝形式主义和表面工程。培养人的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靠深入、长期的挖掘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