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探讨
目的: 对比分析含蒽环类及含紫杉类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04-2014.04确诊的原发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6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27-80岁)。其中32例患者接受术前4周期蒽环类(FEC方案)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32例接受术前4周期紫杉类(TP)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术后完成规定,应用B超结合触诊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蒽环类组临床有效率为62.5%,而紫杉类组临床有效率为84.4%,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采用含紫杉类药物HER2阳性乳腺癌,可有效控制肿瘤发展。
标签:HER2;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已经成为妇女健康的最大威胁,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又称为术前化疗,术前化疗能评估肿瘤组织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临床上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其它组织分型乳腺癌预后差,棘手。本文试研究探讨何种方案能使HER2阳性乳腺癌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0.04-2014.04间确诊的原发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6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27-80岁)。其中32例患者接受術前4周期蒽环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FEC(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表柔比星75mg/m2,静注,第1天,环磷酰胺600mg/ m2,静注,第1天,5-氟尿嘧啶600mg/ m2,静滴,第1天或200 mg/ m2/d,静滴,连续21天,每3个星期为1周期,32例接受术前4周期紫杉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TP),紫杉醇60mg/ m2,静注,第1天,第8天和第15天,卡铂AUG6,静滴,第1天,每3个星期为1周期,各4周期后行统计学分析。
1.2 研究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的方法检测术前穿刺乳腺癌患者样本中HER2的表达状态, HER2以染大于10%肿瘤细胞着且着评分为3+定义为HER2阳性。两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根据肿瘤的大小选择行乳腺根治术或保乳手术。在化疗之前和4周期之后通过B超检测以肿瘤两个最大直径的乘积计算乳腺癌肿瘤的大小,对乳腺肿瘤进行临床评价标准为:如果肿瘤评价为部分缓解PR(肿瘤大小缩小50%以上)或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被视为有效,术后继续应用相同的方案;如果肿瘤没有达到部分缓解(肿瘤大小缩小不足50%即SD或肿瘤有增大或进展PD),被视为无效,改为其它方案。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通过 χ2检验比较两组临床参数及临床有效率对比。
sj成员资料
2 结果
两组在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选择及激素受体状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蒽环类组中CR 2例,PR 18例,SD 10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62.5%,而紫杉类组中CR 5例,PR 22例,SD 3例,PD 2例,临床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相比有许多优势,例如能缩小肿瘤,为局部创造条件,也可以评估肿瘤组织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在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中,临床应用最多的是以蒽环类和紫杉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1,2]。在乳腺癌分型中,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其它组织分型乳腺癌预后差,是由于HER2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会在20%-25%的乳腺癌患者中检测到有基因扩增或过表达,HER2基因的扩增或过表达同时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之一[3,4],而新辅助化疗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选择出哪部分病人真正能从适合的化疗方案中获益,从而获得最有效的,所以本研究试探讨HER2阳性的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方案中如何获益。
本研究结果提示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含紫杉类组的新辅助中能获得较高的临床有效率,这与类似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6],均提示含紫杉类化疗方案无论是应用于乳腺癌的辅助还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解救,其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较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有明显疗效。这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来说,因各种原因无法使用靶向药物的时候,含紫杉类药物方案也许是新辅助化疗方案中较好的选择。尽管如此,我们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需要更多大样本研究或采用(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作为观察指标的研究方案去验证。
参考文献:
[1]Rastogi P, Anderson SJ, Bear HD, et al.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updates of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Protocols B-18 and B-27. J Clin Oncol, 2008, 26(5):778-785.
[2]Sikov WM, Dizon DS, Strenger R, et al. Frequent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s in aggressive stages II to III breast cancers with every-4-week carboplatin and weekly paclitaxel with or without trastuzumab: a Brown University Oncology Group Study. J Clin
Oncol, 2009, 27(28):4693-4700.
[3]Romond EH, Perez EA, Bryant J, et al. Trastuzumab plus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operable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05, 353(16):1673-1684.
[4]Revillion F, Bonneterre J, Peyrat JP. ERBB2 oncogene in human breast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Eur J Cancer, 1998, 34(6):791-808.
[5]Konecny GE, Thomssen C, Luck HJ, et al. Her-2/neu gene amplification and response to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2004, 96(15):1141-1151.
[6]Hayes DF, Thor AD, Dressler LG, et al. HER2 and response to paclitaxel in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07, 357(15):1496-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