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援华女专家成了时尚风向标。流行裙装:布拉吉
款式特点:宽松的短袖,褶皱裙,简单的圆领,腰际系一条布带。但由于布拉吉宽松,肥大,布料颜、花样比较单调(主要是碎花、格子和条纹),质地粗糙,对女性风采的体现有限
街头效果:是中青年女性的最爱,是文教界女性夏季的必备服装。在近期热播的各类同时代影视剧中,《金婚》里的小学教员文丽,便以一身布拉吉引领了厂区家属的着衣时尚。
点击图片翻页
流行插曲:当时,因为大量制作布拉吉连衣裙,小花布或大花布进入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还发生过要求共青团员等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带头穿的事儿。一时间,甚至街头的三轮车夫也穿起了花布衣服。
上世纪70年代:江青裙
上世纪70年代:江青裙
流行背景:上世纪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的大门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有必然联系。
流行红裙子
款式特点:各种款式,但无一例外的是同样的红或同样的黄。街头效果:似乎是一夜之间,全城的人都流行穿红裙子、黄裙子,你不穿就显得过时和落伍。各式各样的红、黄裙子成了80年代中期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女性的时髦装束
流行插曲:2007年杨恭如在某选秀节目做评委时,接受了某记者的采访,事后,出现的报道说其“穿老土的黄裙子”。如果记者知道当年黄裙子的风靡程度,是不是就可以把杨恭如往怀旧上靠了?但不知是黄真老土了还是人们怕穿黄的招虫,如今,还真少见黄裙子。
1984年拍摄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彩和样式的标志性道具。
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在第28期第4版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一篇报道迅速瓦解了红裙子统治的天下,女性着装进入了红黄并存的鲜艳时代
上世纪90年代初与国际接轨,出现专卖店,流行裙装:超短裙
流行背景: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变化最快的时期。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几乎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在大城市里,这一时期的女性都习惯到专卖店买衣服、鞋子,而低收入的城市女性则更多地光顾各种服装摊,那里有更多的款式与花供人选择,价格也更加便宜
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一时门可罗雀,除了外地游者,几乎无人问津。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服装摊,成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的两极,中间地带几乎不存在。
款式特点:超短裙在上世纪60年代由被称为“时髦活跃的伦敦女王”玛莉.匡特催生,并在上世纪70年代风靡全球。它的长度由最初的膝盖以上5厘米,逐步演变为膝盖以上20厘米。
街头效果:上世纪80年代后期,超短裙与宽松式西服上衣或外穿羊毛衫相配,穿着季节上也局限于春、夏季
90年代中期,更多的是与紧身上衣和高筒靴相配。这种穿着时髦性感,穿着的时间也扩展到秋冬季
流行插曲:超短裙的出现,着实让传统人触目惊心,加上“迷你”两字,如同捅了马蜂窝,部分保守媒介甚至将“迷你”裙称为洪水猛兽
流行起因:在国际时装潮流趋势影响下,北京等大型城市出现了频繁的时装表演秀,而国际二线品牌也开始走向中国。品牌专卖店出现在城市街头,超短裙正式进入中国,并很快受到时尚女子的喜爱
上世纪90年代末内衣外穿从吊带开始,流行裙装:吊带裙。流行背景:1998年,某时尚杂志的文章写道:假如昨天在米兰或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款式,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要奇怪。
“吊带裙没有件名牌的行头没法见人”成为女白领的普遍共识。与前面提到过的六七十年代相比,中国女性在20年间像跨过了一个世纪。
款式特点:这种样式的关键和醒目之处在于肩部的吊带。它原本是内衣上或晚装上的一个部件,却移植到了日常服装上。街头效果:吊带裙90年代中传入中国,当时在消费者中并不流行,只是演艺明星们偶尔穿着,过了一两年后,才有少数时髦姑娘在海滨浴场穿着它们。
姑娘们在并非很热的日子穿吊带裙,通常在外面加穿一件半透明的轻薄长裙。如果是夏季,身着吊带长裙的女郎的脚上,必穿一双松糕底或其他厚底的凉鞋。 流行插曲:有些女同胞既想赶潮流又怕舆论压力,就想出聪明的方式,内穿T恤外穿吊带裙
流行起因:吊带裙的流行其实是内衣外穿,98年夏季,它抢足了时尚的风头。时髦女孩子把属于鸡尾酒和晚礼服的袒肩露背带到了阳光下的草坪。其实,在96年、97年夏季就已经有了预兆:吊带裙曾被若隐若现地罩在短外套下。吊带裙并非新款,1960年就曾推出。
1世纪初中国元素成为世界时尚,流行裙装:旗袍
公开
公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