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最近跟一位邻居聊天,得知她已经给自己的女儿报了课外班,天可怜见,小姑娘才不到 37个月,也就是3周岁多一点点,就要上3个兴趣班,英语、画画、乐高,分别每周上2节课, 每节课都要差不多2个小时。还没有上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补课,真的至于吗?这位妈妈 说,还不是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兴題班都贵着呢!
材料二:
我到了美国以后,抱着同样的心理,也开始关注各种起跑线。遗憾的是,我连一个起跑 线都没有到,但是我却看到了很多的终点线。美国基本的成长理论为“Take your time” (不用急,慢慢来),喜欢的是“Pull Back”(拖后)。我跟不少美国当地人以及美国的教育机构 交谈过,美国为何不重视起跑线?我得到的答复是,美国更斎重的是终点线。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从两则材料看,在对子女教育的问题上,中国人信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美国人更看重的其 实是终点线。
“起跑线''这个词语来自于体育运动,一般是指运动员的起跑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短跑才会重视 起跑线的起跑速度,长跑则拼的是耐力。
[参考立意】赢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要不得;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成功的教育是一次“马拉松”式的 学习长跑;既要赢在起跑线上,更要赢在终点线上。
【标杆作文】
不要按下成长的加速键  一类上48—49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成了当下中国家长公认的真理。于是中国孩子早早地背上小书包,周末被课外补习班塞满。而家长们则天真地认为让孩子尽可能地早学、多学,将来便可成人中龙凤。培养孩子似乎像看电影,按下快进键,便可以越过成长的点滴,迅速看到孩子成熟。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中国家长为何要让孩子成长地快些?无外乎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深植于现代人心中急功近利的心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的成熟让人才不再稀缺,大学本科毕业不到工作让父母们心生焦虑,把孩子送进辅导班,花了辅导费似乎能买一份心安。再者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这十八年的光阴有些父母等不及,他们渴望儿女有出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培养孩子,又怎能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
或许人生最令人回味的莫过于那对于世界一知半解却又充满好奇的孩提时光。然而,一旦成长被按下了加速键,孩子便没有时间留意春天的花开,夏天的蝉鸣,秋天清晨的露水以及冬日漫天的雪花。也许你会说长大后会有足够的时间,但那时或许你“杰出”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忘记生命中充满了美好。失去了这份心境,再多的成就也难弥补内心的空洞。现代人已经失去了故乡,又怎能再失去孩提与小伙伴追逐嬉戏的记忆?
同时,快速成长并不意味着优秀。朗朗固然成功了,一些他快速成长中遗失的快乐也许被他的成功所弥补,但是还有多少个没日没夜练着钢琴的孩子失去了童年也不曾为世界演奏,他们下了那么大的赌注却输得一场空。快速的成长还意味着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缺失,曾有这样的尴尬,当老师问道“月亮像什么”时,所有人回答“像小小的船”,只因儿时背过的那篇课文。
有人曾惊讶德国小学花一个月的时间学中国不到一周的知识,却不知他们让孩子去享受探索知识的快乐,形成对知识的渴求。这也是为何中国填鸭式教育下各领域高学识人才众多,却很少有人能有所突破,然而是那样的突破者真正引领着人类进步。
有些被按下成长加速键的孩子已成人,有些还在飞速“成长”,但那不是真正的成长。如果你正为人父母,如果你也按下了成长的加速键,那么请调回正常速度,当下春正好,何不带你的孩子流连于鸟语花香?
简评:
    一、立论:以“不要按下成长的快捷键”为中心论点,观点明确,说理形象。
二、行文逻辑严密,论证思维清晰。
首段亮明观点,以“培养孩子似乎像看电影,按下快进键,便可以越过成长的点滴,迅速看到孩子成熟。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形象发问引出下文。
王宝强孩子是亲生的吗然后扣住“当下”、“中国”、“家长”的功关键词,深入剖析家长们培养孩子“按下快捷键”的行为心理——“用辅导费买一份心安”、“等不住”、“盼子女出名”,直至社会现实。
接下来,分析“按下加速键”的危害:先从受教育的主题来谈,孩子们失去了可贵的孩提时光,以描写画面辅助议论,论述催熟的教育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发下美的能力,造成了内心空洞等不良结果。继而辩证分析“快速成长”并不意味着“优秀”,在加速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丧失导致了孩子在成长中,思维单一化、同质化,对比中德两国的小学教育,深入分析孩子成长的问题会影响社会的健康成长。谈危害、论影响,层层深入。
结尾收束,反问作结。
三、语言流畅,行文自然,显示了很好的写作功底。
(二)欲速则不达  一类中45
郑渊洁在一篇文章中谈及自己的育子心得,说到“应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尚且不知其子如今是否成才,但对他这句话是赞同的。与其让孩子痛苦地在跑道上奔跑却收获无几,为何不给他一个步行的空间让他慢慢长大。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成长的滋味。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番道理
朗朗可以成为一台“音乐的发动机”,确实少不了其父母的快速教育,但我认为也不能抛却他
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对音乐本身的热爱。若是没有这份热爱,不提成为这样的钢琴家,便是坚持下来都是难事
当年名噪一时的宁铂等中科院少年班的“天才少年”便是被这份快速教育而摧毁的。他们在被迫快学与早学,却并不爱学这门知识,于是乎学校的填鸭,家长的催促,反而造成了他们心理的负担,于是宁铂想尽一切办法逃避,不做科研,很少参与实验,甚至练起了气功,皈依了佛门。谁曾想一位曾经的“天才少年”会在这强加的速度中一无所成,最终徒留一个少年时的虚名呢
欲速则不达,成长的得太快不只让孩子因畏惧而逃避,更剥夺了他们童年的快乐,而没有这份快乐的人生注定是残缺的
迈克尔杰克逊与秀兰邓波儿见面时一言不发,只是抱头痛哭,哭什么?哭的便是他们那份“失去童年”的痛苦。演艺圈中的磨练让他们迅速成长,过早成熟,他们没有精力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山坡上奔跑,幻想拥有飞翔的翅膀,无法在小溪中赤脚抓虾,感受清水绕踝的凉爽。他们在严苛刻的训练下确有一番收获,但失去的快乐滋味,又该如何弥补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然而在当今这个不成才便无法在社会立足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学校或是家长似乎都卯足了劲儿让孩子在短期内学习成长。小诗人朱夏妮便差点在这填鸭中失去了最纯真的诗心。幸而其母终于发现了快速填鸭的弊端,停止了这种催赶式教育方式,给了她一条宽敞的路,让她放慢了脚步,自己体味成长
只希望社会上如夏妮母亲这样的家长可以越来越多,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教育者也可以坚持住自己的观点,让孩子可以更轻松地感受成长的痛苦与快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自我的目标。毕竟朗朗只是个例,而太多孩子是普通的,也需要一个不急不缓的环境去慢慢成熟
简评:
一、立论:观点明确——孩子成长,欲速则不达。
二、论述结构清晰,层层推进。
    开头引用郑渊洁的话“应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反社会现实,辩证提出观点“孩子成长,欲速则不达”。
以郎朗、宁铂为例,直击论述核心,一正一反有效印证了“如何欲速”、“如何不达”。郎朗成功加速只是其中一个秘诀,纵观成功另有其他重要原因;宁铂加速,少年天才,到头来遁入空门。
接下来,以迈克尔•杰克逊与秀兰•邓波儿见面抱头痛哭为例,论述早熟加速成长的童星,在成功背后的无限痛苦。论述中对失去的美好童年画面的描绘,以我笔写我心,生动感人与上下文中的直接论述相得益彰。
最后两段联系现实作结,同时不忘用例。
三、语言流畅,行文自然。
综观全文,论点清晰、明确,论述条例严谨、层层推进,体现了较好的思维品质。亮点是论据丰富,且具有现实性。在积累素材、使用素材这一点上,本文具有较强的教学参考价值。
起跑线≠终点线
  《虎妈猫爸》热播,引发全社会的热议,众多家长纷纷在“起跑线上纠结”,身心倍受煎熬!
难道“起跑线”真能决定“终点线”?我倒觉得:在个人成长的问题上,起跑线不算什么,只要自己坚定目标、把握节奏、不懈奋斗,也一样能如愿到达成功的彼岸。(援引热播影视剧引发的热议,反问启思后,阐明观点,具有领起下文、吸引读者的双重作用。)
  宋代“神童”方仲永,5岁便能“指物作诗”,震动乡里。但他疏于学习,十二三岁起就“泯然众人”,后来只当了个普通的农民。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3岁多还不会讲话,9岁时讲话还不流畅,在学校经常挨批评,甚至被老师定性为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人,可他却攀登上了科学世界的巅峰。方仲永和爱因斯坦,人生起步阶段一个天资聪颖、成名甚早,一个能力平庸、起步较晚,但人生结局却截然相反。可见,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人生的成败并非“起跑线”所能决定的!(列举方仲永、爱因斯坦一正一反两个事例,对比论证,有力否定了“起跑线决定论”的观点,为下文论述奠定了基础。)
  迈克尔·乔丹,历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之一,年幼的他身高一度只有5尺11寸,被教练从一队降入二队。可乔丹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凭着对目标的坚定不移和异常稳健的成长步伐,一步步登顶NBA总冠军,成为篮球界最耀眼的明星。我国草根明星王宝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6岁习武,8岁做少林寺俗家弟子,十几岁当
众演员……无论相貌、出身还是受教育程度,都着实“输”在了“起跑线上”,他硬是凭着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演艺圈突出重围。他出演的《天下无贼》《士兵突击》《人在囧途》等影视作品家喻户晓,他本人也成为了演艺界屈指可数的“硬汉”、大红大紫的“明星”。可见,只要不悲观失望,奋起直追,坚持不懈,即便“输在起跑线”,也能后来居上,赢在终点线。(列举体育、演艺界名人乔丹和王宝强的事例,对准论点,正面论证,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人生并不是百米短跑,起跑线决定不了冲向终点线的成绩。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输在起跑线上,请牢记,要瞧得起自己,守得住梦想,受得下辛苦,你一定会赢在终点,赢得人生。因为,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成为人生马拉松的冠军!(点明起跑线不能决定终点线的原因,让人信服。发出号召,具有鼓动性。)
  阅卷心语:
  此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严密,其示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中引出论题,聚焦教育“起跑线”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具有非常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思辨意味。
  二是选取古今中外方仲永、爱因斯坦、迈克尔·乔丹、王宝强等人的事例作为论据,真实、典型、代表性强,或正面论证,或反面阐述,有力证明了“起跑线不算什么,只要自己坚定目标、把握节奏、不懈奋斗,也一样能如愿到达成功的彼岸”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是采用“三段论”的论证模式,思路清晰、脉络清楚,娓娓说理、一气呵成,读之酣畅淋漓、深受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