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网瘾?网瘾的主要表现。
2. 检查自己的上网情况如何?是否已到网瘾程度?
电脑日益普及而变得无所不在,它将戏剧性地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不但会改变科学发展的面貌,而且还会影响生活的每一方面。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
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网络社会已经形成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人类开始进入了“数字化生存”时代。互联网也已经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知识之窗,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扑面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无穷无尽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和诱惑。作为“网络新生代”的青少年,如何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互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生存状态,
已成当务之急。
小资料:
2007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进行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青少年学生网民总数已达到5800万人,占总网民数的1/3(35.8%),占青少年网民的70%。青少年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6.9%,也就是说,每十个青少年学生中就有四个是网民。部分青少年学生存在网络沉迷现象,影响了学习和身体健康。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为网民提供信息和沟通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暴力、情、极端主义等不健康影响,尤其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形、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网民而言,这种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症”成为情少年新的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
第一节 网络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网络,是指由计算机、远程通讯等技术联结世界各个国家、部门几个人的高速信息交互系
统。网络社会,也称赛博空间或虚拟社会,是建立在全球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上,有人、机器、信息源之间相互联结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空间。
一、网络社会与青少年
(一) 网络社会与青少年
根据我国第20网上购物的网站次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青少年网民总数已达到5800万人,占总网民数的1\3(35.8)。青少年所以能成为网络社会的主力军,是由于网络社会和青少年二者的特点相契合所致。网络社会与青少年的契合只要表现在以下四年方面:
小调查
1. 你喜欢上什么样的网络?
A 娱乐时尚类网站 B 交友聊天类网站 C 新闻报社网站
D 教育学习类网站 E 文学及社会类网站 F 电子购物类网站
G 性爱情类网站
2. 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聊天交友 B 看电影等娱乐 C 看新闻
D玩游戏 E 辅助学习 F 收发邮件
G参加论坛讨论 H 其他
3. 你每天花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时间是多长?
4. 你不上网的时候是否有抑郁不安的表现?
5. 你是否为网络花费大量金钱依然义无反顾?
1. 网络活动是自主性、平等性适应了青少年的内在发展需求 网络是自主符合青少年追求个性的心理,青少年最怕和别人不一样,但更怕和别人一样,他们追求一切有个性的东西。互联网的自由原则最大限度上满足了这一心理,提高了青少年社火化的自主性。 网络使人们的社会化空间得到扩展。“网络社会成员”身份是匿名的,社会化的接受者可以相对自由的、不受约束地从这一“社会环境”中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和信息,这提高了青少年接受社会化
的自主性,也给了青少年拥有自己平等的权利和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2. 网络行为的交互性为青少年搭建了开放自我的平台 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影视文化、书刊文化、广播音乐文化等三大媒体文化的他点,具有集合优势,并采取相对独立的形式。网上浩如烟雨的信息内容,涵养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这些新的人类文化成果及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和思路,为青少年日常生活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同时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人际交往广阔空间,青少年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发表意见,张贴图片,甚至即使表演,并且及时得到回应和互动。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难以建立的开放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提供了现实生活中无法进入的互动团体。
3. 网络的开放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满足了青少年的强烈求知欲望,网络大大扩展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4. 网络世界和虚拟性实现了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替代和迁移 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为青少年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缓冲的空间。青少年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
到多种矛盾和冲突,有很多压力和焦虑,甚至会发生心理状况的异常,网络世界为处于发展冲突期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可以完全没有烦恼的新天地,实现生活中的烦恼和不愉快,甚至憎恨暴躁等情绪,都可以在进入虚拟世界时得到迁移和解脱。
总之,网络社会是一个新的事物,而青少年天生就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拥有其他体不具备的快递接收能力。互联网在青少年眼中是“万花简”,充满无限的吸引力。
(二)青少年的网络心理
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包括:网络尝试心理、网络猎奇心理、网络减压心理、网络情感表达心理和网络伪装心理等六个心理方面。
猜一猜
1. 两眼含泪放声哭。(打一个网络名词)
2. 从今改变志向。(打一个国内网络名称)
3. 太阳能跑车。(打一个电脑配置名称)
1. 网络尝试心理 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开放性,大大激发了青少年的尝试心理。传统媒介(广播、电视、报刊等)的接受者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处于接受者的地位。而网络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不管时间早晚、不管身处何地、不管身份如何、只要进入了互联网,网络参加主体都相互以平等方式进行信息文化制造、交流和使用。由于网络可以匿名进入,于是参与者可以毫不顾忌、不受任何约束地畅所欲言、展现自我。这对于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青少年而言,网络社会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网络交流是一次人际关系的革命。青少年在网络社会可以不受任何时空的制约、不受任何显示世界的清规戒律的束博。于是青少年的网络尝试心理应运而生了。
2. 网络猎奇心理 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共同特征,喜欢猎奇是他们的鲜明个性特点。网络资源的超乎想象的丰富,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网络资源的图文声像并茂、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实现了他们空间界限的跨越,极大地扩展了青少年的视野、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实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
3. 网络减压心理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诸多压力。网路社会的隐匿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为青少年适时转移
、倾诉和宣泄不良情绪提供了机会和场所。通过网络,他们可以获得一定的心理自疗效果,使之从日常的精神中解放出来。上网,极有可能成为青少年躲避孤独、排解心理压力的场所。
4. 网络娱乐心理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滞后的第四媒体,它具有不分地域界限、传播速度快捷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目前的文化和娱乐状态,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网络媒体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于一个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森严界限;网络媒体中,信息接受者自己可以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改变了传统媒体中受众的被动性;网络媒体将参与者的各种感觉全部打开,使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和嗅觉协同活动,达到真正的审美通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于是,网游,网络即时通讯(QQ,MSN,UC等,)听音乐,看电影,在线阅读等网上冲浪活动,已经成为青少年业余休闲的一种重要形式。
5. 网络情感表达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正是情感比较丰富的时期,情感表达是他们的一种重要的内在心理需求。通过网络交友,可以使青少年的隐藏于心的对爱和友谊的需要得到满足。在网络中,任何人都不会孤独,总会到志同道合的网友,相互交流、倾吐内心的
秘密。因为网络具有的虚拟性,所有的网络交流内容都经过了一定的修饰、美化,所以通过网络展示出来的自我,极有可能是理想化的自我。于是青少年在网络中可以到理想化的“白雪公主”、“白马王子”,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对纯真美好的友谊和爱情的渴求。
想一想:
下列案例中的学生出现行为异常的原因是什么?
“快救救我儿子吧,我现在每天提心吊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把房子点了!”一名初三的家长来到网瘾疏导中心,忧心仲仲地向专家求助。
据这位姓张的母亲说,她的儿子今年上初三,迷上上网已经一年多了。刚开始只是每天放学玩一会,后来时间越来越长,最后干脆不上学,成天泡在网上。每天起床,脸也不洗,衣服也不换,打开电脑就上网,一上就是20几个小时,连吃饭都得把碗端到电脑前,一边上网一边吃。经常上网玩到凌晨四、五点钟,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在床上睡一会儿,睡醒了在继续上网。本来就很内向的孩子,现在更是几乎连屋门都不出,每天“猫”在自己房间里,和父母几乎没话说。可是只要父母不让他上网,他就会大哭大闹,寻死觅活。前不久,父母下定决
心把他房间里的电源拔掉,结果他跑到厨房就把煤气打开,差点引起火灾。现在,张女士和先生每天轮流在家看着儿子,生怕他又闯出什么祸来。
6.网络伪装心理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每一个参与者都在扮演者自己和别人期待的角,以此来逃避现实生活的冷漠、摆脱现实生活的狭窄、尝试多重性格的追求。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多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社会进步节奏的加快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冷淡。而网络交友则没有任何实际的功利目的,这时许多青少年认为:网络交友才是更加纯洁、真实、可靠地交友方式。网络为青少年提供来了一把最好的保护伞,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用另一种身份、另一个自我来对待这份难得的真实。同时,网络是匿名的空间,学生可以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这种“身份丧失”的变化,可以让青少年暂时摆脱现实的枯燥的单一的生活方式,尝试自己从没有经历过的社会角,享受伪装带来的极大乐趣。网络空间的多重人格的表现,也满足了学生自身多向度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可以在网络上不断追求扩展的、更新的、不断有新奇感的生活感受。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青少年的网络尝试心理、网络猎奇心理、网络减压心理、网络娱乐心理、网络情感表达心理和网络伪装心理等网络心理,如果应用得当,可以使青少年从网络中获得知识、经验、情感的全新的正向体验;如果应用不当,则极容易导致网络沉溺、使青少年陷入网络性心理障碍的泥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