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中的颜象征
时间:2021.03.04 | 创作:欧阳地 |
佛教,尤其是密教有独特的颜表现手法,其彩观念极为抽象,近乎直觉一般的朴素,但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人说只有佛教密教才有所谓虹化身的说法。
所谓“虹化”,是指修瑜伽的人在禅定状态下将物质之身转化成了光。虹化身的出现,据说是修瑜伽行者在企及涅槃清净光之前,离此流转世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虹化时所见的斑烂彩犹如通常我们所见的谱,它象征着涅槃甘露门打开之前修行者所经历的不同次第或阶次。
所谓“虹化”,是指修瑜伽的人在禅定状态下将物质之身转化成了光。虹化身的出现,据说是修瑜伽行者在企及涅槃清净光之前,离此流转世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虹化时所见的斑烂彩犹如通常我们所见的谱,它象征着涅槃甘露门打开之前修行者所经历的不同次第或阶次。
佛教的密教中强调五种颜,亦即白黄红兰绿五种。密典如是这样描绘不同颜的宗教功能的:
青为瞋与杀,白为息且思,黄则禁制与利养,红则屈服与感召,绿意为法术。列举这些颜的顺序可能不同,但数目总是只有五个。因此那象征佛性的不同侧面的所谓五方佛便被赋予了各种成就里的五种颜:毗卢遮那佛为白身体;宝生佛为黄身体;阿阉佛为蓝身
体;阿弥陀佛则为红身体;不动成就佛则是绿身体。
由于这些佛可以成为不同的观想对象,其自然具有不同的转换功能,可以将修行者的种种不同的迷妄转化成为积极的品德。对于禅定者,这些佛各有代表颜,也各有不同意义。
白据说有将无明化为真实正智的功能;黄转化我慢使生平等智;青(黑或蓝)转化瞋恼使生圆镜智;红转化愚痴使生无分别智;绿转化贪嫉使生成就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佛教所关注的是颜的精神寓义, 这一点自然也会影响到佛教美学思想的发展。透过《大日经》看颜的意义,我们可以琢磨一下该 经中所说的不同的曼陀罗坛场,按经上的说法,其中的曼陀罗的顺序是先从白开始,然后逐一地转到红、黄、蓝、青上面。《转德续 》的密典上说,坛城的墙应该涂饰不同的五种颜。中央为青,其他四个方面依次东方为白,西方为红,南方为黄,北方为绿。《时轮密续 》上面则有完全不同的说法,青在东方,黄在西方,白在北方,红在南方。无论各个方位的颜如何配伍,有一点是不变的——坛场的外圈总是红。
佛教依据不同的背景情况,自然有不同的颜配伍的考虑。修行者无论想要净化自己,还是
想要获得神通力,都要考虑并借助不同的颜象征的宇宙力量。这个力量通常又是同相异的神抵联系在一起的。就拿人们崇拜或作观想对象的度母来 说,白是她的眼,蓝则是耳,黄是鼻,红为舌,绿则为头。
按藏密中的说法,六字真言“嗡嘛呢叭迷吽”中的“嗡”是发五光的,虽然在用颜表现它的时候画成青。而新月状上面的一点也应该为青,新月本身为白,头上为黄,“哈”的字音则为红,而那个元音“乌”则是绿。
依据《时轮密续》上的讲法,地水火风这四大的颜分别配伍成为青红白黄, 这四大元素又寸步地被描绘成为半圆、三角、圆圈以及方形。这样一来,密教中的 方位与颜也就搭配起来,并且构成了整个密教世界的全部象征的基础。因此尽管具体情况各有差异,但主要的几种颜——白、黑(或青)、蓝、红、黄以及 绿——的象征意义是不会变化的。
白:其实并不必然地是单一的。红黄蓝三混合或者在光谱中观察时它只是其中的一段。白同光本身许多时候是同一的,光因之就被认为是白。每一事物都存在于白中,白表现了无所掩饰、一切显明、无秘密义、也没有分化;因之那个代表知识与智慧的辨才天女沙罗室伐底的衣著便是白的;众所周知,对任何人说来说,知识与智慧便都是显明的无所
隐覆的,人可以得到的。白被认为是非常冷的意思,如白雪所示的那样,它也可能是炽热的如同高温下的金属。白因之可能表示生命受到威胁,表示残废与事物的终结。依据宗教象征中的逆反原则,那代表长寿和平安的白度母便突出了白的主要调。自然从白我们也可以得到清净、神圣、以及不受黑栓桔的意义。白又是一种集合的颜,也是使日常生活的种种彩相互分离的颜。佛教的传说当中,释迦牟尼在入其母亲的胎室时,摩耶夫人所梦见的便是一头白的大象在空中飞行同时还用象牙触打她的右胁。现在人们都说那头白象意味着强大的体力以及智慧。白又同雨云相联系,再进一步雨水同作物的繁殖和生长又相关。释迎牟尼在前生就是一头白象,除了孔武有力和庄严与神圣, 白通过本生经获得了吉祥的意义。
颜的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