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祝祥 杜凤兰
(辽宁工学院外语系,辽宁锦州 121001)
摘 要: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为理论基础,以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词/黑0、/白0为例,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中基本颜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要总结其成因。
关键词:英汉基本颜词;认知;语义分析
Abstract:Under the framew ork of cogni tive linguisti cs and based on prototype theory,the theory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the paper takes as
example th e basi c color terms /black 0and /w hite 0i n both Engli sh and Chinese to analyze the cognitive semantic structure.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 -ences of the basic col or terms are analyzed an d a brief summary i s made as for the causes of these similarities an d differences.
Key Words:basic color terms;cognition;semant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5-0047-04
引言
人类的认知以及语言的发展与人类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经验密切相关。颜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对颜的感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Basic Color Ter ms:Their Univ ersity and E volu-tion (Berli n &Kay,1969)一书堪称是对基本颜认知研究方面的开篇之作,此后国外对基本颜词的研究经久不衰。尽管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但已取得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国内对颜词的研究大都从社会文化角度入手分析,涉及颜词认知研究的很少,对英汉两种语言基本颜词进行隐喻认知分析的则更少。
由于认知是人类共有的属性,颜词是各民族语言中共有的,那么对英汉基本颜词的认知语义分析不仅使我们更加明确这两种语言中颜词认知方面的异同,而且也使我们对认知语言学中的某些理论,如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 )、隐喻(m etaphor )、转喻(metonymy)、一词多义(polysemy)等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助益。
1.国外对基本颜词的认知研究
国外对基本颜词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颜是不同语言所共有的,对颜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关于人类对颜的认知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问题却存在不同的观点。一是文化相对观(cultural relativism)。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人类对颜的认知受特定语言
文化的影响。不同语言中的颜范畴源于它们对连续的光谱所作的不同切分;哪种颜词涵盖光谱的哪些部分是由某种语言系统任意决定的,与系统之外的因素无关;每个颜词具有相同的地位。二是文化普遍观(cul tural universalism)。持这种观点的学者(Berli n &Kay,1969:155)认为:颜词的范畴和认知具有泛人类性。所有人类语言中都有颜词(只是颜词数量不同),而且基本颜词的发展是进化式的,有序的,也
就是说各基本颜词的地位是不同的,有焦点(focal colors )和非焦点(non -focal colors)之分。焦点在感知和记忆中具有突显性,比非焦点容易辨认。
随着国外对基本颜词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还有另一种观点。它介于以上两种观点之间,既承认人类对颜的认知具有共性,又承认其个性的一面。持这种观点的学者(Jameson,2002:1)认为:人类对颜的认知既受人类共同的神经生理机制、认知机制的影响,又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本文在英汉两种语言基本颜词认知语义分析中即以此为依据。
既然颜词属于人类基本的认知范畴,自然就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论题之一。原型理论、隐喻、转喻等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当然也是研究基本颜词时要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现简述如下: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原型具有突显性,是物体范畴最典
型的成员,所有其他成员与原型具有家族相似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范畴围绕原型这个认知参照点建构,其边界依成员典型性程度向外扩展,形成边界难以
确定的更大的范畴。认知范畴作为认知概念存储于大脑中,其外部表现为语言中的词。因此,认知范畴可以看作与词义是等同的。范畴又可以扩大,从而使词义范围扩大,形成一词多义现象(赵艳芳,2001:63)。认知语言学不仅研究单一范畴,而且要解释同义词表示不同范畴之间的投射关系,这种投射关系涉及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方式。
在传统隐喻理论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而现代研究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Johnson,1980:4-5)等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他们把隐喻定义为:隐喻是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投射(mapping)而
作者简介:张祝祥(1964-),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杜凤兰(1966-),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义学收稿日期:2006-10-09;2006-12-17(修改稿)
2007年第5期总第218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7,l 5
Serial l 218
形成的。这种投射是经验和理解的结果,也就是人们将新认知的抽象概念与已知事物相联系,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从而用对已知事物的认知来表达新概念。
与隐喻理论密切相关的还有转喻。传统观念认为转喻是词语的一种替代关系。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也是人们认知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与隐喻相同,转喻也是基于人们的基本经验,其实质也是概念性的,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与隐喻不同的是: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而转喻则是相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一个概念、一件事物有很多属性,人的认知注意更多地往往是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突显性(赵艳芳,2001:116)。转喻也倾向于用具体的有关联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
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人们认识事物,以及对概念的形成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是词义扩展的主要手段。就基本颜词而言,其基本意义通常是人们对颜的认知,可视为原型意义。颜词的原型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大多是相同的,有共性的一面。以原型意义为核心,词义经隐喻和转喻呈辐射状向外扩展,形成不同的意义,这是基本颜词意义相异的一面。这些扩展出去的词义是受不同语言、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世界观等影响的。这就是本文在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基本颜词/黑0、/白0的认知语义结构时所持的观点。
2.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词/黑0、/白0的认知语义分析
研究者们(Berlin&Kay,1969;Taylor,2001;Hardlin,1998;Jame-son,2002)研究表明,人类对颜的感知有如下规律:亮度最强和最弱的颜最容易被人感知,而容易被人类感知又是焦点的一大特点之一。因此,本文拟以英汉语言中容易被人感知的两个焦点)))黑、白为例分析基本颜词的语义结构特征,探讨一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词是如何在原型意义的基础上,经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方式而具有其他语义特征的。同时,两种语言中相同的基本颜词又是如何经相同或相近的认知方式,受不同语言文化等的影响具有不同认知语义的。
2.1黑(black)
根据我国最早的汉语辞源学词典5说文解字6(现代版)(许慎, 2005),/黑0是指/火所熏之也0。根据5英语朗文当代英语辞典6 (L ongman Dictionary,1995:120),/黑0为煤、黑夜等的颜,所以,从辞源学上讲,我们可以说/黑0在现代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指某种具体物体的颜,用认知语言学的术语讲,这是/黑0的原型意义,属于颜域。下面,我们首先分析基本颜词/黑0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共性。
在日常生活中,黑经常令人联想到没有光亮,如夜晚等。表颜的/黑0和黑暗的夜晚的/黑0可一并归于人的感知。但/黑0是人对具体物体的感知,属颜域,/黑夜0虽同样基于人的感觉经验,却更具有抽象意义,可以归为视觉域。这种由一种认知域到另一种相近或相关联的认知域的转变引起了词义的变化,
这是转喻认知作用的结果。如:
(1)这屋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李燕,2003:24)
上句中的/黑0表示/没有光亮0之意。没有光亮人自然看不见东西,看不见就知之不多,因此,/黑0又引申为/不被人所知的0、/秘密的0。如:
(2)他是这场比赛中的黑马。
句2中/黑马0指/鲜为人知的获胜者0,这样,黑的意义又由视觉域投射到比赛域或政治选举域,是隐喻认知的结果。
/黑暗无光0又使人联想到隐蔽场所,人们在隐蔽场所从事的活动往往不是光明正大的,通常是/不正当或不合法的0,或者是/邪恶的0,这一意义是在/黑暗,看不见0的意义上经隐喻认知后产生的,由视觉域转到了法律道德域。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例如(a句是汉语中的表达方式,b句是英语中的表达方式):
(3)a.这是一批黑货。
b.They have sold the black goods.
(4)a.他已上了黑名单。
b.H is name is on the blacklist.
黑往往令人产生沉闷、心情不快等心理反应,所以往往有/沮丧的0、/悲哀的0等意义。英汉语言中都有类似的表达,如:
(5)a.在黑暗的旧社会,他们全家衣食无着。
b.H e i s a great w riter of black humor.
以上例句中无论是哪种表达,其中的/黑0都跟颜没有直接关系,(5)a中/黑暗0是/悲哀0、/沮丧0、/不愉快0之意;(5)b中的black humor(黑幽默)是指作家以滑稽幽默的方式揭露黑暗的现实生活。这里,颜词/黑0的词义由颜域经隐喻认知投射到了心理情感域,从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
英汉语言中有些表达方式是通过隐喻认知将/黑0的语义由视觉域投射到道德域,从而用/黑0表示/邪恶的0。例如:
(6)a.他对她的家产早就起了黑心。(李燕,2003:26)
b.A black vi llain(陆谷孙,1993:172)
类似的语义投射,英汉语言中还有,比如用/黑0表示/错误的0;用/白0表示/正确的0。例如:
(7)a.颠倒黑白/黑白不分
b.a rather black and w hite presentation of the situation
(L ong man Dictionary,1995:120) /黑0在英汉语言中都有用以表达/不干净的0、/肮脏的0之意。例如:
(8)a.这孩子的手和脸弄得黑乎乎的。
b.M y hands w ere black from working on the car.
每种语言都留有自己民族文化、历史、习俗、观念等的印记。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英汉语言中的基本颜词,以黑、白为例,除了有以上例举的各种语义共性外,还各有不同的语义个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中有/黑脸0的行当,如:他是唱黑脸的。在京剧里/黑脸0是刚直不阿、憨厚的象征。这时/黑0的语义由颜域经隐喻认知而投射到京剧域,有了不同的语义特征。
在中国古代,当一个人犯罪时,他的脸或前额会被用墨水涂上颜,以示抹不去的耻辱。古代的墨水是黑的,因此,汉语中也经常用黑表示/耻辱的0、/不体面的0。这是/黑0的语义由颜域投射到道德域的又一例证。如:
(9)你这样做会给学校和家长抹黑的。
黑是英语民族不太喜欢但却很常用的颜。受英语国家民族文化等的影响,英语中有些涉及到基本颜词的表达方式虽然都是经同样或类似的认知方式取得的,但却是汉语中所没有的。请看下
第3期张祝祥杜凤兰英汉基本颜词/黑0、/白0的认知语义分析#48#
列几个例子:
(10)blackmail 、
(11)a black lie 与a w hite lie 相对,指不可饶恕的谎言
(陆谷孙,1993:172)
(12)black sheep 害之马(陈家旭,2004:152)
以上几个例子中,/黑0的意义都发生了变化,都具有贬义,不再属于颜域。另外,下列英语表达方式中,bl ack 也不是指颜:
(13)black coffee 不加牛奶或糖的咖啡(14)to be in the black 银行有存款
(L ongman Dictionary ,1995:120)
以上分析表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词/黑0在相同的原型意义基础上经隐喻或转喻有时有相同的语义表达,有时受不同文化、历史、观念、习俗等的影响又有不同的语义表达,现在我们可以简单地绘图如下,以便能更清楚地看到基本颜词/黑0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语义结构特征及其语义变化情况。
由以上论述及图示我们可以较清楚地看到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词/黑0在其原型意义的基础上,经隐喻、转喻等认知方式语义发生了变化,并呈辐射状向外延伸。在两种语言中,同一基本颜词的语义扩展,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那么与基本颜词/黑0相对的另一基本颜词/白0的语义结构及语义特征又是如何呢?我们不妨可以进行同样的分析比较。
2.2白(w hite)
根据汉语辞源学词典5说文解字6(现代版)(许慎,2005),白乃/西方之也。用以指物白0。朗文当代英语辞典(L ongm an Dic -tionary ,1995:1633)对/白0的一个基本释义是:指牛奶、盐、雪的颜。从辞源学的角度讲,我们仍可将/白0的意义视为指某种具体物体的颜,这一语义仍视为/白0的原型意义,仍属颜域。其他意义是在原型意义基础上,经隐喻、
转喻认知而形成的。
图1 汉语基本颜词/黑0的部分认知语义结构
(/隐0代表/隐喻0,/转0代表/转喻0
)
图2 英语基本颜词/黑0的部分认知语义结构
(M 代表/隐喻0,M e 代表/转喻0)
我们还是首先分析基本颜词/白0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语义共性。事实上,白经常令人联想到没有颜、干净。这时词义由颜域转到了相近的认知域,是转喻认知作用的结果。英汉语言中都有类似的表达,如,白领/w hite collar 。
干净、一尘不染又往往使人联想到纯洁、无辜,这时隐喻认知使词义又转到法律道德域。如:
(15)a.他是清白无辜的。
b.a w hi te soul(陆谷孙,1993:2171)
英汉语言中都有用白指代某种情感的用法,这时语义由颜域投射到感情域。如:
(16)a.他气得脸煞白。
b.Her face w as w hite w ith fury.(Oxf ord Dictionary ,1997:1734)
汉语中,有/0的说法,英语也有w hite terror 的表达。这里白的意义从颜域经转喻投射到了情感域。
在分析/黑0的语义特征时,我们提到了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的表达方式:黑白分明/to separate wh i te an d black,这里/白0的语义由颜域投射到道德域,意为/正确的0。
/白0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除了有以上的语义共性外,也受英汉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等的影响,有各自的语义个性。白是汉民族的忌讳,经常在原型意义的基础上被赋予贬义,而在英语中白却是受人欢迎的颜,现分析如下。
在汉语中,白的含义经常与人体的某一部位相联系,从而使其语义在表颜的原型意义上经转喻而产生其他意义,例如:
(17)他是唱白脸的。(18)小白脸
(19)迎面走来个白面书生。(李燕,2003)
以上例句中,/白脸/白面0字面上都指脸的颜,但实际意义已发生了变化。例17中,/白脸0与/黑脸0相对,是京剧中的又一行当,喻指/奸诈狡猾之人0;例18中,/白脸0与例17中/白脸0语义相同。例19中/白面书生0兼有/面苍白、身体虚弱0和/只顾读书、涉世不深、缺乏经验之人0两种含义。
汉语中有/遭白眼儿0、/白眼儿狼0的说法。这里/白眼0字面上指人的眼白,但实际上,前者指/看不起,讨厌0之意;后者却指/恶人、坏人0。
类似的,汉语中有/白发苍苍0、/白头偕老0等表达方式,这里/白发0、/白头0本指头发的颜,但实际上前者用以形容人/年长、年老0;后者是人结婚时常说的祝福性语言,含/婚姻长久0之意。
白是一种亮度很强的颜,因此,又令人联想到/明亮0,如/东
方发白了0。在这一意义之上,/白0的意义又进一步投射到社会道德域,因而有/清楚、清晰、公开0、/正直0等意义。如:
(20)这事情已真相大白了。(5现代汉语词典6,2006:23)汉语中/白0还常常经转喻后,指/什么都没有0,如,交白卷、白开水、一张白纸等。再请看下列例句:
(21)解放前,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
(22)这对夫妇是白手起家的。(5现代汉语词典6,2006:23)以上例句中,/一穷二白0、指/穷0;/白手起家0指没有经济基础。
在以上意义基础上,通过转喻,汉语中的/白0又可指/免费的0、/徒劳的0。例如:
(23)你可不要白费精力啦!
(24)这些书是我们白送给他们的。(5现代汉语词典6,2006:23)例23中的/白0是/徒劳0之意;而例24中的/白0是/免费的0之意。
#49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年
此外,汉语中/白0还经常与/红0对应,汉语中有/红白喜事0的说法,/红事0指/喜事0,/白事0则意指/丧事0。
白在英语中也有其语义个性。a w hite lie 指善意的谎言。a w hite sheep 与a black sheep 相对,指守规矩的人。a w hite day 指吉利或走运之日。a white w ar 指经济战、不流血的战争。而a w hi te elephant 指虽有价值但对自己来说却大而无用的东西。在这几个例子中,白的语义也都从源域转到了其他目标域,从而使语义发生了变化。
我们不妨也将/白0在英汉语言中的语义认知结构简单绘图如下以便比较其中的异同。
同/黑0相比,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白0的语义范围要大得多,其语义扩展的方式基本相同,
都是经隐喻或转喻认知而产生的。
图3 汉语基本颜词/白0的部分认知语义结构
(/隐0代表/隐喻0,/转0代表/转喻0
)
图4 英语基本颜词/白0的部分认知语义结构
(M 代表/隐喻0,M e 代表/转喻0)
3.影响英汉基本颜词语义共性及个性之因素
尽管影响英汉语言基本颜词语义共性及个性的因素很多,但通过分析大体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3.1认知因素
影响英汉语言基本颜词语义共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类共同的认知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认知语言学注重认知结构,注重人类认知事物的结果,即人类的认知是如何对世界的经验进行组织,从而形成有意义的概念和概念结构的。事实上,在概念的形成和推理的过程中,人的生理结构、身体经验及感觉知觉能力(如观察、选择、注意力等)和人的想象力(如图式组织、心理意象、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方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感官共同的生理机制,人类有着共同的感知经验和心理反应,从而决定了人类共同的思维定势。/生理和心理上的通感构成了人类普通的一种认知方式,即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引向另
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形成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0(赵艳芳,2001)就颜词而言也是如此。人类视觉、感觉等共同的生理机制和颜本身的特点(如焦点、亮度等)是人类形成颜感知共性的基础。基本颜词的范畴化和命名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是基本相同的。当让人们指出基本范畴内最典型的颜词时,讲不同语言的人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些是构成基本颜词原型意义的关键所在。如上文所分析的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词/黑0、/白0最初在两种语言中可以说都用以指某具体物体的颜。这是/黑0、/白0两个词的原型意义。
第二,基本颜词在原型意义基础上的语义扩展主要通过人类共同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获得的。在基本颜词隐喻或转喻认知过程中,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思维过程及某些共享的知识和经验是相同的,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词隐喻或转喻认知也是相同的。如,/白0都有在原型意义上扩展出的/纯洁0、/干净0等意;/黑0都有/邪恶的0、/秘密的0等意。但词义在隐喻和转喻认知过程中,受不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语义。
3.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颜词语义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语言都深深地留有本民族文化的印记。英汉两个民族在利用隐喻或转喻认知时,受各自语言观、文化价值观、信仰、历史传统、生存环境、生活经历、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会对所认知的事物进行不同的过滤,使语言呈现出不同的个性。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历史因素在汉语语言中有明显的体现。如,汉语中的/黑0、/白0有时让人想到/阴0、/阳0,这与中国古代的八卦不无关系。英语中也是如此,如白在西方的联想意义有时与汉语不同。在西方人的婚礼上新娘习惯穿白婚纱,因为白象征着/纯洁0等。在中国人的婚礼上,新娘却习惯穿红衣服,以示喜庆。
事实上,我们可以对英汉语言中其他几个基本颜词/红0、/黄0、/蓝0、/绿0等做类似的认知语义分析。在此不做赘述。
4.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举例及图示等探讨了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词/黑0、/白0的语义特征及结构。显然,这里的例举并未穷尽这两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所有语义,而且有些地方也有主观臆断的成分。但这一分析是对基本颜词的代表性分析,而且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下观点:基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机制,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词的原型意义是基本相同的;由于受不同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这两个词的语义由原来的颜域经隐喻或转喻认知被投射到不同的认知域,从而使词义发生变化,词义的变化有时在相同认知方式作用下产生相同或相近的语义;有时受不同的认知方式作用而产生不同的语义。不仅这两个基本颜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如此,英汉语言中其他基本颜词的语义特征也与此相似。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
正确认识和理解英汉基本颜词的语义特征和用法,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参考文献:
[1]Berli n ,B &P.Kay.Basic Color Term s:T he ir University and Ev o -lu tion [M ].Berkeley:University of
(下转第55页)
第3期
张祝祥 杜凤兰 英汉基本颜词/黑0、/白0的认知语义分析
#50 #
5世世代代6小伙子的判断充分说明了他对女性创造力的清楚认识:正是代表母性的女性才具有传递生命密码、孕育生命、使生命不断延续的无限创造力。而小伙子自己得到的/启示0或/神谕0就是同女主人公共同孕育生命。在诗中,两者的结合象征着诗歌创造力和诗歌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性的行为不但暗示着激情与理性的结合,更突出了诗歌在形式的框架内承载创造力的可能。女性孕育生命的能力只有在与男性的结合中才能得到实现,诗人的创造力也只有在与诗歌形式的结合中才能呈现和保存。
5保罗的妻子6中保罗很害怕别人提及妻子的表现也很有深意:一方面,他对妻子所代表的创造力视若珍宝,唯恐亵渎它的神圣。另一方面,他担心过分强调妻子的神性会使两人的关系失去平衡。保罗的复杂心态反映了诗人对诗人创造力和诗歌形式关系的矛盾情结。代表创造力的激情和想象必须在形式的轨道中才能安全行驶,如果让激情和创造力冲破形式的闸门只会造成创造力的泛滥。
5枫树6中梅普尔和丈夫的婚姻象征着诗人创造力和诗歌形式的互生互动的关系。梅普尔显然是生命力的代表,她继承了母亲留给她的生命密码,并一直在探索着实现其生命意义的途径。梅普尔探求其名字意义的过程是一个诗学的隐喻:诗人创作诗歌的过程就是不断为其创造力寻意义方向的过程。梅普尔的丈夫在不知道她的真正名字之前就感受到了她独特的/像枫树0(Frost,1986:224)的品质;丈夫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显然代表了诗歌创造中某种理性因素。在诗人的创造活动中这种自然的理性因素就表现为诗歌的形式,特定的形式不但顺应诗人的创造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在二者的结合中帮助创造力到最终的意义。
三、结语
弗洛斯特叙事诗中的女性人物一直是评论界忽略和误读的对象。对她们的不公正对待必然导致对弗洛斯特女性观和诗学的片面理解甚至错误定位。事实上,弗洛斯特在其作品中对女性人物的刻画和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诗歌技艺更折射出他的诗歌旨趣和创作理念。
弗洛斯特进行诗歌创作的年代正是美国诗坛面临重大变化和挑战的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诗歌的主要读者是女性,而当时的诗歌审美情趣和创作倾向都流于平庸和保守。面对这样的现实,弗洛斯特表现出和现代派的先锋人物如庞德、艾略特等截然不同的观点和做法。
在庞德与艾略特的笔下女性人物或是软弱低俗文化的象征或是道德沦丧缺乏生命力的代表。于是庞德在诗中公开表明女性是/文明的毁灭力量0(杨金才,2002:76),而大力崇尚男性气概与力量。而艾略特则通过古典神话中的贞洁少女形象来讽喻美国现代社会失去道德伦理观念毫无生命活力的女性。
弗洛斯特在其叙事诗中对女性人物的描绘不仅体现了他对女性独有创造力的赞美,并以其独特的辩证思维探索构建一种/平衡诗学0的可能。将女性的创造力和男性的理性相结合的诗歌理念根本不同于庞德和艾略特等诗人排除大众读者走/文学精英化0的路子。弗洛斯特的诗学和实践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诗歌大众读者的品味,并且开创了现代诗歌中/雅俗共赏0的先河。从弗洛斯特的女性人物入手透视弗洛斯特独特的诗学观不但使我们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它的诗歌艺术,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关照能够更清楚地把握美国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观念形态。
参考文献:
[1]Brow er,R.The Poetry of R ober t Frost:Constellations of Intention
[M].Oxford Universi ty Press,1963.
[2]Frost,R.Collected Poems of Robert Fr ost[M].New York:Bucca-
n eer Books,1986.
颜的意义[3]Kearns,K.R ober t Frost and a Poetics of Appe tite[M].Cambridge
Universi ty Press,1994.
[4]M ordecai,M.T he Poems o f Robert Fr ost:An Exp lic ation[M].G.
K.Hall&Co.,1991.
[5]Richard,P.Rober t Frost:The W ork of K now ing[M].Oxford Un-i
versity Press,1977.
[6]Timmerman,J.H.Robert Frost:The Ethics of A mbiguity[M].
Rosemont Publishing&Printi ng Corp.,2002.
[7]Tyson,L.Critical T he ory T oday:A User-Fr iend ly Guide[M].
New York&London:Garland Publishing,Inc.A M em ber of the Taylor&Francis Group,1999.
[8]詹姆斯#费伦著.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
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理查德#普瓦里耶马克#理查森编.弗洛斯特集)))诗全集、散文
和戏剧作品[M].曹明伦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10]苏珊#S.兰瑟著.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
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杨金才主撰.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2.
(上接第50页)
Californ i a Press,1969.
[2]Hardin,C.L.Basic Color Ter ms and Basic Color Categories o f Col-
or Vision:Pespectiv e f r om Di f f erence Displines[M].Berlin and New York,1998.
[3]Jameson,K.A.Cu lture and Cognition:What is Univ ersal A bout
the R e p resen tation of Color Exper ience?[M].University of Cal-i fornia,2002.
[4]Lakoff,G.&Johnson,M.M etaphors W e L ive By[M].Chicago:
T he Universi ty of Chicago Pres s,1980.
[5]L 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Z].Beijing:Forei gn
Language T each i ng and Research Press,1995.
[6]Sapir,E.La ng uage:An Introd uction to the S tudy o f S peec h[M].
New York:Harcourt,Brace&Co,1921.[7]T aylor,J.L ing 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 ingu istic T heo-
ry[M].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8]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9]李燕.A Cognitive Se mantic A nalysis of the Basic Color T erms in
Chinese[D].中国学术期刊网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3.
[10]陆谷孙.英汉大辞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1]许慎.说文解字(现代版)[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1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13]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5#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