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民族文化保护、继承
和发扬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开展
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工作,既要学习和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同时还要保护和
发展地区特民族文化,把真正的民族文化精华保存
下来,传承下去,保护好祁连山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收稿:2022-04-24)
参考文献:
[1]胡海胜.论民俗旅游开发研究的一般方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52-56.[2]孟前莉.浅谈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J].时代文学,2009,(02):178-180.[3]崔玉范.关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05):51-55.[4]蒋志成,汪有奎.如何消除生态旅游对保护区居民的消极影响[J].中国林业,2012,(14):57.[5]蔡世保.关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J].科技资讯,200
8,(01):179-180.作者简介:蒋志仁(1980-),甘肃天祝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南京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赵婵璞1,杜名扬1,薛欣艳2,张天柱1,3﹡
(1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北京海淀100083;2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10000;3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海淀100083)
摘要:以南京市40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
对南京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状和制约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多采用街道农服中心主导的运营管理模式,产学研合作紧密、集约化程度较高。针对体制创新不足、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用地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用地保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园区;
发展建议校、涉农机构的专家学者,针对南京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对策建议等主题进行学术讨论。1.2.3资料收集。通过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区农业农村局、园区管委会收集基本材料,并通过金数据发放线上调查问卷进行深入了解。资料收集于2020年7-9月,调查问卷获得39份,其中浦口区的江浦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因城市发展扩张,已不存在。1.3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根据研究需求,设计1个园区基本情况表和1个调查问卷。园区基本情况表主要参照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监测评价办法》及《现代农业园区调查统计表》,包含基本情况、主导产业、
科技支撑、集约经营、绿发展、联农带农、
支持水平7个方面的41个发展指标,主要为统计数据。调查问卷以江苏省现代农业
产业示范园建设绩效评价表为基础,
分为园区管理与运营情况、园区建设情况、园区建设效果、
园区发展需求4个部分,共计50道选择题。2现状分析2.1园区类型特点调查表明,按园区级别分类,省级及以上园区14个,占比35.90%,其中国家级园区4个,省级园区10个。按园区所属街道类型分类,园区所属街道为农业主导型23个,占比58.97%;先进制造业主导型7个;
南京市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
突破口,从2007年开始,以设施农业建设为契机,
南京有几个区组织开展了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市政府在2012、
2014和2016年分3批共认定了40个市级现代农业
示范园区。2020年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搭建了南京
市“农园通”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引导和服务园区发
展。为摸清园区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了解其发展需
求,2020年7月30日-2021年9月11日,南京市农
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组织中农富通调研组对40个
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
察走访、交流座谈、资料分析与专家研讨等方式,
对示范园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性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
应的发展建议。1研究方法1.1调查时间、地点调研组于2020年7-9月,在南京市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栖霞区、江北新区、雨花台区8个区开展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实地调研。调研组以40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为调研对象,与区农业农村局、园区管委会交流座谈,
考察走访园区代表性项目及入驻企业,通过面对面深
度访谈的方式,摸清现状、发现问题、挖掘需求。
1.2.2专家研讨。通过专题研讨会的形式,邀请科
研院1
93〇
现代服务业主导型9个。按组织管理机构分类,由街道农服中心管理的园区20个,占比51.28%;由园区管委会管理的园区9个,平台运营公司管理的园区10个。按经营主体分类,多为政府主导型(街道农服中心、园区管委会),占比76.92%,企业主导型园区9个,仅占23.08%。按主导产业分类,以稻米为主导产业的园区17个,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园区10个,以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园区6个,以林果为主导产业的园区8个,以花卉苗木为主导产业的园区10个,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园区5个。
2.2运营管理模式
2.2.1街道农服中心主导的运营管理模式。街道农服中心是园区所属街道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街道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宣传、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工作,同时承担园区的规划、建设、发展、管理、运营、技术推广、招商引资等工作。
2.2.2政府主导的管委会运营管理模式。园区管委会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政策措施,通过高效规范的管理体系,实现园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溧水区白马园区的管委会下设“一办、五局、三条线”,各办局、条线内设机构健全,实现管理体制相对统一、机构设置优势互补、人力资源得到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
部分园区采用了“镇园合一”的运营管理模式,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既承担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任务,也承担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六合区竹镇镇实行园区与乡镇合一的运行模式,解决了现代产业园发展中牵涉的土地、资金、收益与属地镇村间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为带动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
2.2.3政府主导的农业公司运营管理模式。园区在街道政府的引导下,成立农业公司进行经营。街道政府掌握园区的发展方向,企业落实实施工作。该模式下,企业主要靠政府扶持运转。
雨花区板桥园区采用“村园一体”发展模式,由板桥街道全资建设和运营。街道成立了南京永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管理、资金使用等工作,下设综合办及财务部、营销部、接待部、建设部、生产部、安保部6大专业部门。江北新区盘城园区以核心区域的渡桥社区和双城社区分别成立了2个村集体公司,在街道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园区内该村的村庄开发与管理事项,并代管园区其他区域的建设与运营。
2.2.4管委会主导的农业公司运营管理模式。园区在管委会基础上成立了运营平台,以“管委会+公司”模式运营管理,行政管理和市场化运营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六合区阳江园区成立了阳江园区现代水产养殖管委会和江苏迎湖现代海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际运作中,管委会为总协调,负责日常管理、招商引资、项目规划、绩效材料、科技团队引入等,公司主要负责项目建设落地等工作。
2.2.5农业公司主导的运营管理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下的管委会和公司相对独立,管委会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对经济运营等活动不进行过多干预,由专业园区运营公司承担经济运营,公司保留有较大的管理权限。
一是国企管理的公司运营管理模式。江宁区台创园管委会下设公司——
—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园区日常建设与管理工作,形成“公司+园区+人才+农户”的带民致富机制,以兰花为主导产业引进了林语花海、瀚灏园艺、兰谷花卉、瑞之馨花卉等10余家兰花种植企业入驻。江宁区新农发展集团汤山翠谷园区成立新农集团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管委会下设南京新农科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南京新农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负责汤山片区和竹镇片区园区的运作,并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和公司化运行机制。
二是村集体持股的公司运营管理模式。该种模式由园区内村集体联合成立的园区平台运营公司,统一负责园区建设与运营。栖霞区龙潭园区成立南京市栖霞区龙潭现代农业示范园管委会,并建立了园区运行平台——
—江苏芳草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基础性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江苏芳草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街道18个涉农村集体持股,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规范稻米种植,公司统一加工和销售,从而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为集体经济创收。
三是民企管理的公司运营管理模式。该模式由管委会下的民营企业实施管理运营。浦口区雨发园区由一家民营企业——
—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管理与运营。园区产业业态不断拓展,逐步将农业之外的酒店、旅游等新业态进行专业化管理。
2.3集约化经营
南京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街道或村庄流转土地,统一提升农田道路、灌排等设施后,流转给农业企业、家庭农场或种养大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0%及以上的园区有21个,占80.8%;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100%的园区有4个,占15.4%。入园参与生产经营企业793个,生产经营合作社1318个,生产经营家庭农场1567个。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建立稻麦、水产养殖全产业链孵化平台,改进传统产销模式,实行统一的生产模式,形成农业产业联合体,有效实现品质控制与机械化生产。
2.4产学研合
作194〇
各园区依托科教资源优势,加大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合作,通过共建研发中心、科研基地等,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落地。目前,多个农业园区分别与知名专家团队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省级及以上科研单位设立研发平台135个,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引进推广经费支出2.44亿元,专业技术人员2056个。据调研数据统计,31个园区建设有产学研合作平台,占比81.6%;拥有8项及以上科技合作协议的园区有5个,拥有4~8项的园区有16个,少于4项的园区有15个,占比41.7%。经过对39家园区调研,园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有以下3种。
2.4.1区管委会组织建设科技平台。园区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实验基地、创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或引进高校入驻等,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入驻企业及农户提供科技服务。
溧水区白马园区建成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科技示范中心基地、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马基地、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试验检测基地等,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机械、农机技术、种质资源等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江宁区湖熟园区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市水科所、中科院中山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众多科技服务合作平台。江宁区淳化园区与万建民院士深度合作,开展“宁粳”系列优质稻种选育;栖霞区八卦洲园区与扬州大学共建实验室,开展优质芦蒿选育
推广;江北新区盘城园区与陶建敏教授合作,推广阳光玫瑰优质葡萄品种;溧水区晶桥园区芝山村合作社成立教授工作站,开展河蟹、杨梅、富硒农产品等培育工作。
2.4.2入驻企业建设科技平台。园区入驻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求,成立企业的科技研究部门,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紧密合作,研究企业发展需要的新科技,突破自身科技壁垒,不断发展壮大。六合区横梁园区艾津公司专门设立了农技集成研究院,开展植保技术集成、农药新产品与应用技术研究、作物栽培管理综合技术研究、智能农机以及高标准农产品全程产业链研究等,制定了“艾津标准体系”。
2.4.3入驻企业与科研机构咨询合作。园区入驻企业通过自身渠道,自行与科研院校合作,咨询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通过企业向科研机构咨询或者双方共同合作项目来促进高校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转移到企业内,切实强化企业的科技力量。栖霞区龙潭园区水一方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荷花科研团队开展了密切合作,建成2hm2荷花种质资源圃,收集国内外荷花品种700余个、睡莲20余种,推广了荷花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水一方荷藕产业化发展,带动水一方周边农民致富。
3存在问题
3.1体制机制创新不足
一是园区运营多停留在政府扶持层面。多数园区是政府引导建设,依靠政府的财政扶持,园区长期依赖
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导致园区缺乏市场化运行机制,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二是园区盈利模式缺乏创新。多数园区仅从租赁土地、农业设施等方面获得少量收入,缺少技术转化、咨询服务等平台管理型收入,尚未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自我造血能力不足。三是缺乏准入及退出机制。对于发展意愿不强、经济效益差的园区,缺少退出制度和规范管理;对有强烈意愿并且发展基础较好的其他园区,缺乏新增准入机制及有效的途径进入市级园区行列。
3.2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
南京市所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虽然都成立专门的园区管委会,但根据调研发现,在39家农业园区中,22家依旧是由街道或街道的农服中心运营管理,行政化倾向很强。实际运营中多数园区的管委会建设不到位,缺少编制,缺少经费,缺少专职管理人员。
3.3园区发展定位不明
79%的农业园区没有及时对规划修编,86%的园区有农业规划需求。许多效益不高、发展堪忧的园区均存在发展定位模糊的问题,部分园区也存在面积过大、空间界限范围不清晰等问题,造成园区“大而全”,没有做到精准高效,给园区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3.4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
一是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类型分散。多家园区有稻米、蔬菜、林果等多种主导产业类型,且布局分散,产业规模聚集效应欠佳。各个园区单打独斗,单项农产品的年均产值不高,缺乏有特和竞争力的产品。二是产业后端发展不足。大多数农业园区仍停留在农产品初级加工阶段,资源综合利用不够,农产品加工档次偏低,多层次开发的产品为数不多;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以众彩批发市场为主,中高端销售渠道占比不高,82%的园区需要更多的产销对接资源,加强产销对接。三是品牌分散、知名度不高。南京市每个区均创建了区域公共品牌,但并未在“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中上榜,百度搜索大数据中关键词搜索也未被收录,品牌价值不高且知名度较低。86%的园区创建了省级农产品品牌或国家地理标志,但是多而不精、大而不响。与全国稻米、茶叶与果蔬等主产区相比,多数园区在单产效益、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明显优势。
3.5支撑保障体系制约
一是科技体系不完善。基层科技服务不到位,
195〇
道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不足、知识水平不够;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引进推广整体投入不足;农业新技术对接渠道不畅,科研成果难以实现转化与应用。二是建设和运营资金短缺。园区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获取渠道有限;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农业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管理经费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银行融资贷款较难且资金压力较大,投融资困难。三是农业专业人才匮乏。专业科技人才不足,专职管理人较为匮乏,缺少专业营销团队,缺少高素质劳务人员。四是用地保障不足。设施农业用地紧张,休闲农业旅游配套用地指标短缺,土地三调数据与林业林地统计数据不统一产生林地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均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壮大。五是获取信息滞后。园区普遍反映当前在园区信息、市场服务信息、专家咨询信息等获取方面存在困难。
4发展建议
4.1强化园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及时调整和修编园区发展规划,制定科学的中长期总体规划和特产业发展规划。准园区定位、战略方向,创新商业模式;明确园区功能及发展方向,划定核心区范围;
策划新业态、新项目,增加园区发展活力;优化项目布局,合理划定配套用地,为南京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新一轮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2理顺农业园区管理机制,推动园区有序运行
按照公益性与非公益性功能定位,明确各园区性质。发挥科技示范、示范带动功能的公益性园区,应继续以政府为主导,利用政府的行政力量去解决农业园区的科技支撑、人才组织、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等共性问题。发挥精品生产、教育培训、经济增收功能的非公益性园区,按公司制原则设立运营公司或者开发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革把政府职能分开,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政府为园区发展提供服务、监督和管理。
4.3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主导产业。稳定和做强稻米、现代水产养殖业2个主导产业,做精、做特、做优、做亮蔬菜、林果、花木、茶叶4个特产业,重点提升农产品品质、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增加产业价值。以鲜活果蔬、水产品为主的园区,重点发展预冷、保鲜、冷冻、清洗、分级、分割、包装等仓储设施和商品化处理;以稻米为主的园区,重点发展烘干、储藏、脱壳、去杂、磨制等初加工;以溧水白马、洪蓝等有基础的园区,拓展开发休闲食品、果蔬加工、畜禽加工、功能保健食品加工等精深加工产品以及农业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农业和未来食品等
新兴领域。三是建立销售联盟组织,促进产销有效对接。从市级层面组织40家市级农业园区成立南京市名优产品销售联盟,承担品牌农产品展销、信息交流等功能,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运营。四是打造高端精品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绿化、精品化、特化产品供给为定位,以高品质和高附加值为方向,通过走精品路线发展高端农业,满足都市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五是整合优势农产品品牌资源,扩大品牌竞争力。突出主导产业和产品特,有序引导品牌评选,做响固城湖螃蟹、南京雨花茶、金陵味稻、台创兰花、南京农业嘉年华等区域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业竞争力。
4.4搭建南京市“农园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对接
一是提供园区政务服务,包括园区信息采集与展示、有关政策实时发布、工作组织在线调度、相关通知公告发布等服务,建立高效沟通与服务管理渠道。二是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围绕各个农业园区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及人才培训等环节的专家咨询需要,及时高效地为各园区提供专家推介和邀请等相关服务,实现各园区之间专家资源整合、专家高效利用。三是提供市场合作服务,围绕各个农业园区在招商引资、人才服务、金融保险、科技推广、农资农服、品牌运营、产销对接、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等方面对外合作需求,提供优质的市场合作单位及产品信息,帮助园区便捷高效地对接市场资源。
4.5加强理论研究,制定南京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体系
南京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经成为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按照全市农业功能区划,建
设科技支撑型、休闲文化型、产业带动型、循环生态型等多种类型的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南京市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制定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指标和监测评价体系,对进一步推进南京市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收稿:2022-04-06)参考文献:
[1]顾金峰,程培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 2014,42(12):501-504.
[2]杜徐君,金爱武.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农户特征和生产经营状况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74-79.
[3]季国军,赵荷娟.南京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417-419.
[4]陈晓.南京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4):6-8.
作者简介:赵婵璞(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与都市农业等。
通信作者:张天柱(196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设施农业与农业规划和农业科技推广等
。196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