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语言积累和运用(4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2分)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兴旺(xīng) B.不禁(jīn)
C.处境(chǔ) D.间断(jiān)
2.下列名言警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有意栽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A.兴旺(xīng) B.不禁(jīn)
C.处境(chǔ) D.间断(jiān)
2.下列名言警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有意栽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热水)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然而)
C.孰为汝多知乎(智慧)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河流)
4.注意加点部分,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澳门虽是块巴掌大的地方,但水远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这声音比蝉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5.下列关于本学期课本中作品的信息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先生的《腊八粥》生动地表现了粥的诱人和八儿的馋样。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热水)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然而)
C.孰为汝多知乎(智慧)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河流)
4.注意加点部分,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澳门虽是块巴掌大的地方,但水远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这声音比蝉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5.下列关于本学期课本中作品的信息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先生的《腊八粥》生动地表现了粥的诱人和八儿的馋样。
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日历”是用墨水在纸上长短痕记录的。
C.《江上渔者》主要表达了范仲淹对鲈鱼的喜爱之情。
D.《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谦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6.用具体事例说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观点,不合适的一项是( )。
A.我希望妈妈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B.司马迁立志编写《史记》,历经多年,终获成功。
C.唐东态布发誓架桥,为民造福,终于在西藏架起了一座又一座桥梁。
D.詹天佑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修建成功。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1分
1.(1)盈盈一水间,脉脉_________________。
C.《江上渔者》主要表达了范仲淹对鲈鱼的喜爱之情。
D.《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谦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6.用具体事例说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观点,不合适的一项是( )。
A.我希望妈妈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B.司马迁立志编写《史记》,历经多年,终获成功。
C.唐东态布发誓架桥,为民造福,终于在西藏架起了一座又一座桥梁。
D.詹天佑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修建成功。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1分
1.(1)盈盈一水间,脉脉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快走_________________。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_________________。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_________________。
(5)今夜月明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_________________。
(5)今夜月明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6)春城无处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学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惟弈秋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浩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加点的“之”指的是句中的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一儿曰南京有几个区:“______________大如车盖,____________则如盘孟盂。此不为远者小而______________乎?
4.《匆匆》: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_____________了,我也茫茫然跟着______________。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______________,过去……
5.《为人民服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
说过:“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句中“或”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学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惟弈秋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浩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加点的“之”指的是句中的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辩日》:一儿曰南京有几个区:“______________大如车盖,____________则如盘孟盂。此不为远者小而______________乎?
4.《匆匆》: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_____________了,我也茫茫然跟着______________。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______________,过去……
5.《为人民服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
说过:“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句中“或”的意思是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25分)
(一)端午的鸭蛋12分)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
线是掉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子子,里
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
是城隍庙送来的。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蓝的纸条,上面用朱
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头上画一个“王”字,
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②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没有,我不敢肯定,可能只有我们那里才有:放黄烟子。黄烟子
②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没有,我不敢肯定,可能只有我们那里才有:放黄烟子。黄烟子
大小如北方叫“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
一股黄,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还有一个风俗兴许
和
外地有不同: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儿红”,就是十二道红颜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
妙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
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
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节选,有改动)
(节选,有改动)
1.从文中看,汪曾祺先生认为他家乡的端午节和外地一样的风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5分)
2.文中和第②自然段加点词语“可能”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根据语段内容,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内容的打“√”,不符合的打“×”。(5分)
(1)文中百姓们“贴符”原本的用意是希望能辟邪。 ( )
(2)家乡的端午,放黄烟子的目的是熏五毒。 ( )
(3)作者认为家乡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风俗别的地方一定没有。 ( )
(4)家乡的黄烟子和北方的麻雷子完全一样,只是作用不同。 ( )
(5)在作者印象中,他家端午午饭的“十二红”里,苋菜、虾、鸭蛋是不一定有的。( )
(2)家乡的端午,放黄烟子的目的是熏五毒。 ( )
(3)作者认为家乡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风俗别的地方一定没有。 ( )
(4)家乡的黄烟子和北方的麻雷子完全一样,只是作用不同。 ( )
(5)在作者印象中,他家端午午饭的“十二红”里,苋菜、虾、鸭蛋是不一定有的。( )
(二)规 矩(13分)
①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家里的规矩却不少,他总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拿吃饭来说:不管在哪里吃饭,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就不能动;吃宴席只能吃面前的,大人不夹菜给你,不准站起来夹;吃完饭一定要请别人慢慢吃才能离开座位。我们都很害怕他,守不住这些规矩是
①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家里的规矩却不少,他总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拿吃饭来说:不管在哪里吃饭,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就不能动;吃宴席只能吃面前的,大人不夹菜给你,不准站起来夹;吃完饭一定要请别人慢慢吃才能离开座位。我们都很害怕他,守不住这些规矩是
要接打的。
②我四年级的时候,妹妹上一年级。暑假的一天晚上,邻村在打谷场上放露天电影,那个
②我四年级的时候,妹妹上一年级。暑假的一天晚上,邻村在打谷场上放露天电影,那个
年代,这可以算是我们的节日。晚饭后,爸妈下地活,奶奶在家看门。父亲临走时嘱咐我们
看
完电影点回家,还给了我们一角钱,允许我们买一小袋五香花生吃,这对于从来没有零花钱概
汽水,是用长长的塑料袋装的,桔红。看着人家喝,我们心里很是羡慕。妹妹说:“哥,我
想喝汽水。”我摸摸口袋里的一角钱,对说:“汽水有什么好喝的。”其实我知道这是在骗自
己,因为不光妹妹盯着邻居家孩子手里的汽水,我也时不时瞟一眼,甚至开始妒忌起来。过了
一会儿我实在撑不住了,汽水战胜了电影。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了一一父亲的工作是收电费,
他的包里装着很多小面额的电费钱,少一角钱,也许他不会发现。此刻,他的包就挂在家里
自
行车的后座边。于是我让妹妹站在那里别乱跑,自己悄悄回家,躲过了奶奶,从包里拿了一角
钱。喝着不义之财买来的汽水,妹很开心,我也很享受。
④汽水喝完,真的很满足,但我总觉得后怕。没几天,我的预感就兑现了。
⑤第二天,第三天,父亲并没有发现包里的钱少了,我在不安中暗自窃喜。不想邻居家的
④汽水喝完,真的很满足,但我总觉得后怕。没几天,我的预感就兑现了。
⑤第二天,第三天,父亲并没有发现包里的钱少了,我在不安中暗自窃喜。不想邻居家的
孩子因为跟我闹矛盾,一气之下把我和喝汽水的事揭发了。于是我们的厄运到了:我们俩跪在
门,等待被打,身在颤,心在抖。妹妹年岭小,又是女孩,只跪不打,所有的责打都倾泻在了
我身上。父亲轻易不打我们,但打起来让人受不了。
⑥我不记得被父亲从门口竹丛中随手折来的竹竿抽打了多少下,只知道每一下都钻心得
⑥我不记得被父亲从门口竹丛中随手折来的竹竿抽打了多少下,只知道每一下都钻心得
痛,每打一下,边上的妹妹也跟着震一下。在我们的求饶和邻居的劝说下,父亲终于停了手。
一连十来天,我的后背因为道道口子无法正常睡觉,每天都是趴着睡,趴得难受了再坐起来,
汗水让伤口的疼痛一刻也没有停歇过。疼痛让我记住了父亲定的一条新规矩:不该碰的东西绝
不能碰,还有——嘴不能馋。
⑦工作之初,父亲又给我定了一条新规矩:踏实实干工作,不要投机取巧。我们兄妹俩一
⑦工作之初,父亲又给我定了一条新规矩:踏实实干工作,不要投机取巧。我们兄妹俩一
直深深记着,并遵照父亲的规矩行事,在各自的领域体现着家规的影响。
⑧父亲的教育方式,也许是不符合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那些规矩也没有一个字是写在纸面
⑧父亲的教育方式,也许是不符合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那些规矩也没有一个字是写在纸面
上的,都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但是我知道它们有用。那些到现在我都整理不全的
规矩,都一股脑儿融在了我的血液里。
1.请在文中用“ ”画出“父亲”给“我们”定的有关吃饭的规矩。(2分)
2.第③~⑦自然段中,“父亲”给“我”定的两条新规矩分别是什么?(4分)
1.请在文中用“ ”画出“父亲”给“我们”定的有关吃饭的规矩。(2分)
2.第③~⑦自然段中,“父亲”给“我”定的两条新规矩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第③一⑤自然段的段意。(3分)
3.请概括第③一⑤自然段的段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③自然段中“我实在撑不住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撑不住了”反映“我”内心经过了一番挣扎。
B.这是动作描写,表现“我”看电影时间长,感觉累。
C.这是心理描写,表现了“我”虽然说没什么好喝的,但一直惦记着那种汽水。
D.“撑不住了”为下文“我”做出偷取“不义之财”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5.“那些到现在我都整理不全的规矩,都一股脑儿融在了我的血液里。”为什么“我”整理不全这些规矩?“融在了我的血液里”是什么意思?(2分)
4.对第③自然段中“我实在撑不住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撑不住了”反映“我”内心经过了一番挣扎。
B.这是动作描写,表现“我”看电影时间长,感觉累。
C.这是心理描写,表现了“我”虽然说没什么好喝的,但一直惦记着那种汽水。
D.“撑不住了”为下文“我”做出偷取“不义之财”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5.“那些到现在我都整理不全的规矩,都一股脑儿融在了我的血液里。”为什么“我”整理不全这些规矩?“融在了我的血液里”是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