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语文(含答案)
南京市秦淮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参考答案
    一(26分)
    1. (11分)(每空1分,错漏添倒一字本空不给分,第(8)(9)两句各2分)
    (1)有仙则名 (2)念天地之悠悠 (3)王安石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双袖龙钟泪不干 (6)烟笼寒水月笼沙 
    (7)吟鞭东指即天涯 (8)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9)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 (6分)(1)(1分)俯瞰
    (2)(2分)遐 暇 辍 缀
    (3)(1分)
    (4)(2分)jīn qiè
    3. (3分)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正确、工整、美观各1分)
    4. (3分)B
    5. (3分)示例一:① 运用对偶(或:对称句式/变换词语顺序),把航天成就嵌入其中,灵巧工整,令人印象深刻。
    示例二:② 一语双关(或:运用拟人/嵌入诗句),肯定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就,语言含蓄,富有诗意。
    (选择并给出相应理由1分;只选择,不提供理由不得分。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意近即可。)
    二(44分)
    (一)(16分)
    6. (2分)梅花 比喻
    7. (2分)借梅花不断地散发出香气,可以看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精神。
    8. (2分)C
    9. (4分)(1)停止 (2)本来 (3)听,听到 (4)曾经(每空1分)
    10. (6分)(1)这并不是因为动物会报仇,(是因为)气息间的相护感应罢了。
    (2分,意对即可)
    (2)崔庄无赖少年生吃毒蛇而没被毒死(却没死)。(2分,意对即可)
    (3)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或: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2分)(照抄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只可得1分)
    【课外文言文译文】
    【乙】蛇是会报复的,早在古代的书中就有这样的记录,但是别的有毒之物却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也曾听老人们讲道:碰到蛇的时候,只要你不去招惹它,那它就肯定不会主动咬你;但是你要是一看见它们就起杀害之心,那么迟早会受到报应的。事实说明,老人们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但这也并不是因为动物们知晓报仇,只是因为气机间的相互感应罢了。狗看到杀狗人就会一起对着他狂叫,这并不是因为认得那人,而是因为闻到了他身体上的气息。世界上有一类人,他们专门食用有毒的虫子,说是吃这些东西能够增补体力。普通人要是被毒虫咬到基本都会死亡,但是他们把那些毒虫全都吃进了肚子,却什么事情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崔庄中有一个无赖少年就专门修炼这种吃毒虫的本领,我曾经看到他抓起一只赤练蛇,把蛇头砍掉后就直接食用,似乎味道很好的样子。也许正是他那种残暴的气息打败了蛇的毒性吧?
    (二)(11分)
    11. (3分)A
    12. (4分)将“包几何课本”的“包"去掉。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句子更规范,语言更简洁合理。因为后文中“包书皮"就含有包这个动作,避免了重复(2分)。将“书皮”改成“包书纸
",这样改更准确,消除了歧义。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2分)。
    13. (4分)第一处“常常”写出了对叶圣陶先生不凡业绩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以及对他的怀念(2分)。第二处“常常"强调了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对所有文字工作者的重要性(或:规范引导作用)(2分)。
    (三)(17分)
    14. (3分)停止转动 环球旅行 海上日出(每空1分,意近即可)
    15. (5分)(1)(2分)运用排比(或:反复)(1分)。写出了“我"出生时特定的生活环境,交代了刹车时代北半球生活环境的严酷(1分),表达出“我”内心的沉重、遗憾的心情(1分)。(修辞1分,后面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3分)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海水从大楼中自高而下涌出的情景(1分)。交代了地球发动机带来的全球高温融化了极地冰川,给城市带来的灾难性后果(1分)。渲染了文章悲剧性气氛(1分)。烘托出人物紧张害怕的心理(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6. (9分)
    (1)(3分)选B句(1分) ①因为前文提到去看日出,人们表现出“没有人动"“目光呆滞”“像突然冻住一样僵在那儿",可以看出人们内心的一种恐惧与害怕(1分)。②人们看到日光觉得像怪兽喷出的鼻息。这与B句中寒“令人胆寒”相符,正是因为内心的恐惧甚至产生令人窒息的感觉(1分)。③A句只描写了太阳升起时海面和天空的景,没有任何恐惧感(1分)
    (一点1分,任写两点即可)
    (2)(2分,具体情节1分,技术或装备的名称1分)
    示例一:阿龙纳斯教授和康赛尔接受尼摩船长邀请去海底平原散步,穿上了特殊装备的潜水服得以在海底自由行走。
    示例二:诺第留斯号在托列斯海峡撞礁石搁浅时,尼摩船长用电击退巴布亚土人。
    示例三:尼摩船长穿上潜水衣准备到海底平原散步,背上的卢格罗尔呼吸器帮助我们在海底自由呼吸,没有困难。
    示例四:阿龙纳斯在尼摩的指引下参观潜水艇时,尼摩展示了诺第留斯号特有的流体压力计、温度测验器等先进设备。
    (3)(4分)快速阅读(或:跳读、略读)(1分)。(阅读方法言之有理即可,精读不给分)
    《海底两万里》中景物描写、大段的专业知识介绍或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都可以先跳过去(1分,画线部分任意答出一点即可)《刹车时代》一文中涉及到地球发动机喷射原理、“氢闪"现象的形成等有关专业知识可以先跳过去,回头再根据需要和个人兴趣补充阅读。
    (2分,答出任意一点专业知识1分;其他难点,如言之成理得1分)
    三(30分)
    17. (30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23分切入。南京市秦淮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语文(人教版)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26分)
    1. 按要求填空。(11分)
    生活处处有诗文。登高时,我们可以吟咏刘禹锡的“山不在高,(1)__________
    __________”,陈子昂的“(2)    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还有(3)_________(作者)的“不畏浮云遮望眼,(4)    ________”;出游时,我们不妨默诵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5)___",杜牧的“(6)___,夜泊秦淮近酒家”,龚自珍的“浩荡离愁白日斜,(7)___";面对困境,我们常常用《游山西村》中陆游笔下的(8)“___,___”安慰自己,还有《望岳》中杜甫所写的(9)“    ________,    ________"激励自己。
    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和悦悦、萌萌选择了“中国航天日"作为学习专题,完成了下面的学习任务。
    2. 悦悦通过查资料,为2021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写了一段介绍文字,你和萌萌看完后与她做了交流。(6分)
    萌萌:这段话里有一个词用错啦。
    你:我也看到了,是(1)“___________"吧?悦悦可能误解了它的意思。
    悦悦:谢谢你们!我赶紧改一下。
    萌萌:我刚才又读了一遍,发现还有两个错别字。
    你:是的,悦悦,你看,这才是正确写法呢:(2)_____应为_____,_____应为_____。
    悦悦:你们可真仔细,再帮我看看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你:我觉得(3)第_____句话跟中心无关,可以去掉。
    萌萌:跟我想的一样。现在我来考考你俩,这段话里的“禁”“锲"两个字怎么读?
    你:我来抢答,读音分别是(4)“________”和“________"。对不对?
    萌萌:完全正确!你们看,生活处处有语文。
    3. 悦悦和萌萌准备做一张小报展示学习成果,请你用正楷字帮他们书写以下报头。
    (3分)
    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
    4. 同学们看了小报,围绕报头的结构形式展开讨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扬帆起航”和“逐梦九天"的短语结构是一样的。类似的短语还有“驿路梨花”“太空一日"“河中石兽”。
    B. “扬帆起航"和“逐梦九天”的短语结构不一样。与它们结构相同的短语分别是“最苦与最乐"“放松下来”。
    C. “扬帆起航"和“逐梦九天”都是四字短语,构成对偶,音韵和谐,读来铿锵有力,便于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D. “扬帆起航"和“逐梦九天”改成“扬帆起航向重霄"“逐梦九天舞寰宇”就完全符合对联的格律要求了。
    5. 萌萌和悦悦在班里征集“中国航天日"宣传标语,同学们积极投稿,下面是两人各自选出的最佳宣传语,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3分)
    ①天问问天外,火星星火燃。 ②最是天上好风景:嫦娥舒广袖。
    你最喜欢第______句,理由是: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南京有几个区
________________。
    二(4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16分)
    【古诗阅读】
    见梅
    [宋]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3月版)
    6. 诗中“佳人”指的是__________,这里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7. 品析“天寒日暮吹香去"中的“香”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