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2019年8月  营销界(第4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实践研究
■陈静(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培养理念及侧重点上与传统普通本科教育迥然不同,传统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985”“211”院校更多本科学生的本科毕业目标是考研;而应用型
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多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进入社会就业,因此在培养上应重在“应用”二字,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及市场导向,毕业后为当地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国内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转为应用型发展都选择了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之路,努力将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等环节融合于产业链、公共服务链和价值创造链[1]。因此,也需构建新的学科方向,布局新的专业结构,打造新的课程体系,更新理论较强的教学内容,设计新的教学环节,改革死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在融合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过程中,如“冠名班”“订单班”“零距离对接式”“捆绑式培训”“学徒制项目式”“采购教育集团实战项目嵌入式”“双循环式”“产学研一体式”
等等[2]。虽然推出了很多形式,但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其一,缺乏权威的政策法规支持,政府部门多是倡导式、引导式,多数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是自发式、松散型;合作不稳定,融合渠道不贯通;其二,合作对象不能很好的匹配,经费难以保障,相关利益驱动机制差;其三,合作表面化,不够深入,校企互动少,企业主动性差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其四,培养层次定位不准,没有形成长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综上所述,归根结底来说这就是合作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机制策略
(一)从政府层面看,创新政府对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1.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政府统筹保障权威、可操作及有效性
德国通过《职业教育法》确立一系列工作机制;在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德国把产教融合上升到法律基本要求,并具体规定了教育与经济、劳动、行业组织各方的职责、义务、工作方式,其职业教育相关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过程都切实贯彻产教融合的原则,教育与企业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其保障权威使得双元制职业教育顺利推进
摘要:应用型本科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元化融合职业能力教育培养模式之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是融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捷径和大多数应用
型本科院校做出的选择。但在发展过程中其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很大程度上还属于意向性浅层次开展,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深度合作程度不够,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不大,合作机制不完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利益需求均衡的动力机制,深度融合共建共享、互助互进、共管共赢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合理、有效、可持续融合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作机制
课题来源: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6-GX-152);重庆市教委重点教改课题(课题编号:172033)的阶段性成果。
[3]
。美国也通过《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以职业教育著称的“社区学院”根植于社区,服务于
社区。而联邦政府为有效推进社区学院产教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专门设立了“校企协作专项资金”“贸易调整援助社区学院和职业培训补助金”等;成立了“为美国未来奠定技能之基”联盟;推出了“从学院到职场”项目全方位改革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授方式,教学共享企业设施开展实习实践;兴建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共同体”推行“社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形成了“社区学院-地方产业-地方政府”相互依赖、优势互补的动态循环效应[4]。
277
2019年8月  营销界(第4周)
有积极性,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水平和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弱,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项目攻关的层次和能力较低,不能有效满足企业需求。对于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缺少行业背景,又因为不是老牌的研究型大学,所以在与企业进行协商合作时往往很被动,企业无利可图,企业碍于情面与院校进行“友情”合作,故在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深度合作上无法真正“参与”,更谈不上“深度”。
从企业角度看,如何利用学校资源促进企业常态化、内涵化、品牌化发展?事实上,不少企业在发展理念上已开始转变,大多数企业已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由原来只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社会责任并重,并有意识“参与”政府推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促进企业应用型人才的高质量“对接”提前筛选储备及培养人才。但在“主动参与”和“有效对接”机制上还有待完善以保持“对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从学校角度看,如何让企业主动参与?主动做好应用型本科教育融合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扎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企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明确定位,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规模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共享资源联合企业孵化及开展应用型科研,推动应用型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及产业升级,让企业“有利可图”。
因此,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时绝不能忽视存在的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的不对等地位。将从校企关系的重构,优化政府、企业、行业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内在教育结构,改革单方教育体制,形成内部合作利益链,创新增强合作稳定性方面的机制;促进形成产业链及教育供应链的互补优势及持久效应。
(三)从共育管理层面看,创新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及管理机制
在目前存在的问题合作表面化,不够深入,校企互动少,企业主动性差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方面,亟须创新校企人才交流互助成长及共育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创新管理协作机制。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有效对接,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平台。为推进校企合作,地方政府应出台更有利的财政、税收等方面的
从德国及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有三方面值得借鉴:一是用法律手段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权威性;二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具体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三是从宏观决策机制到联邦、各州、区域以及学校各层面系统设计确保产教融合机制的有效性。通过这些机制,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从而达到了良好效果。
2.改变倡导模式,政府出政策注投入,促“政、校、企”协同育人
我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5]。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要形成多个办学主体、多种投资主体共同办学的多元办学格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生产技术和社会公共服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供给的匹配”[6]。政府及政府代言人多是倡导模式,力度还不够。
借鉴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以“职业行动为导向”密切结合企业实践和学校理论教学,职业教育紧跟产业发展。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学院”的有效做法,联邦政府为有效推进社区学院产教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专门设立了“校企协作专项资金”“贸易调整援助社区学院和职业培训补助金”等;政府、企业、学校一体化“产销对路”服务社区应用型人才培养。政府“出政策,出投入”,让行业“树标准,强产业”,让企业“愿参与,乐合作”,让学校“育人才,优服务”,破解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稳定的教育投资,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是自发式、松散型;合作不持续,融合渠道不畅通,形式化执行的问题。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监控作用,提供政策和法律环境保障,规范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7]。尚需制定产教互动、整体融合、市场驱动、创新机制;细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激励政策。
(二)从校、企搭建层面看,创新院校与企业“对接”及“参与”利益驱动机制
就产教融合的本质来看,产教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应考虑驱动社会与经济效益粘合产教间的关联性。大
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中合作对象不能很好的匹配,经费难以保障,相关利益驱动机制差。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之所以没
278
2019年8月  营销界(第4周)
985和211哪个级别高
经济及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企业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行高校与企业共管共育,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达到资源共享实现双方共赢。创建和完善共管共育的法规保障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统筹督导机制、激励补偿机制、多元质量评价机制等互助互进机制[8]。
应用型本科是破解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难题的深层次变革,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9]。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构建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机制十分重要,以有利于可持续性人才的培养与供给,以有利于真正满足社会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
[1]刘桓,陈福明,程艳红.基于产教园的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51-56+61.[2]罗月明,杨科钰,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职校论坛,2011,15,614-615.
[3]王辉.校企协作助推产教融合:美国社区学院校企协作“项目”的兴起[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03):102-109.
[4]刘立新.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18-23.
[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14-6-23.
[6]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讲话[R].2019-3-5.[7]胡茂波,王思言.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22):12-17.
[8]钱程,韩宝平.多重制度逻辑下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路径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4):14-18.
[9]钟秉林,王新凤.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若干热点问题辨析[J].职教论坛,2016(22):60.
具体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院校进行职业教育改革,为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劳动融合提供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产教融合、校企深入合作的教学实践、实习、培训等条件,使现代职业教育在各个环节得以真正落实。
二是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教学运行机制。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
系向能力导向转变,课程教学大纲向行业职业能力需求转变;共同构建课程供应链体系,建设理论教学、实践、实习等教学资源;共同实施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景;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及考核评价,实现校企协同育人,驱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这方面在学校层面已经有很多好的探索,可以从国家层面上深入总结各地各校经验形成制度。
(四)从实施层面看,创新人才培养共管共育及互助互进机制
从实践方面看,操作层面上的产教深度融合,需创新人才培养的共管共育,需实现职业能力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渗透融合即产教的延伸融合,实现产业链人才打造与教育内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互助互进及融合重组,逐步形成互动发展、利益共赢的融合体。院校与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学校在理论与实践课程配备上进行互派组合,优化教育教学师资结构;院校教师可深入企业进行挂职实践接受培训,组建“校企产教创新团队”“技能工作室”“产教融合中心”“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校师资的理论研究可在企业经济发展战略及生产或营销策略上进行渗透或指导,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创建产业品牌;也可以为企业发展进行科研服务建立研究机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并反哺教学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生也可在“企业课堂”进行实践、实习甚至实战锻炼,密切融合产业与教学,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学校即为地方
相关链接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
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随着高等教育进入以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一种崭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随科技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它是相对于理论型本科教育和实用技术型教育而言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