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记得最初接触《Harry Potter》这一系列的电影是在什么时间,但却记得当时熬夜把之前出的那些一一看了过来,从中不但体会到魔法世界的神奇和黑暗也可以看出作者J.K.罗琳这个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神奇的世界的人该是多么令人佩服。当最后一步《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2》在2011年7月的上映,我又重新从头一部一部看过来,但最终还是最喜欢第一部《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影片除了最后之战那一段稍微有点紧张外,整体上还是比较轻松的,这种感觉在以后的几部中都再也没有出现过。也许是因为第一次见的缘故,记得当时看到那个魔法学院里的很多事物都感到很新奇,再加上影片通过人物的谈话对这些都做了介绍,使得我对这一版的那个学院里一切的印象都很深,而且当时的主角们还都是萌孩子,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当小小的哈利从刚开始接触魔法到逐渐成长的最初经历。
当J.K.罗琳把她的床头故事讲给全世界听,全世界都认识了这个戴着眼镜名叫哈利波特的魔法小男孩。第一部前前后后看了N遍,是七部里面最熟悉的一部,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应该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确实为整个哈利波特系列铺好了坚实的基础。在最初看到的是哈利相对悲惨的童年但这并没有泯灭他心底的阳光,按照我们的理论,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候是孤独的感受不到爱的,那么成长起来的他是不是也不懂得去爱别人。可是哈利没有,他依然是那个正直懂事笑起来温暖的他。生日的对比。达力的生日有礼物有美食有动物园,哈利只有用尘土给自己一个蛋糕。可是当11岁来临的时候,之于他一个全新的生活开始了。
在整个这一部剧中第一个震撼我的场景是在海格瑞特领着哈利进入Diagon Alley时那堵墙的变化以及展现在我面前的魔法世界。不过说实话那些goblins精灵实在是长得不怎么好看,但Gringotts古灵阁的地下金库也挺壮观,都是钱啊。当Harry走进Ollivanders 进行选魔杖时,整个故事才算拉开序幕,第一次提到了Lord Voldemort 伏地魔也就是开
始了Harry Lord Voldemort 的战争故事。从他们用同一种魔杖开始?从哈利的额头上留下那道疤开始么?第一部是所有故事的开始,正如开始便总会有结局一般,我们再恋恋不舍也会有结局。
也是在国王十字车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哈利遇到了他这一生最好的朋友罗恩和未来的妻子金妮,也是穿过那堵墙哈利真正的进入了魔法世界,坐上火车去了霍格沃兹。而穿过国王十字车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大不同的世界,会动的楼梯、画像和报纸,餐桌上飘来飘去的幽灵,海格和他的毛毛、牙牙和萝卜,里的半马人,骑着扫帚的空中球赛、隐形斗篷、巫术棋,……,无限制的想像力与现代电影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哈利波特的世界,也迎来了魔幻电影大规模高规格来袭的时代。据说是作者本人要求,因此哈利波特系列是全英阵容的电影,这真的算不上是苛求,因为英伦从来不缺好的演员,无论是偶像系的帅哥美女还是实力派的戏骨,即使在好莱坞他们也能划出不小的地盘来。饰演邓布利多校长和麦格教授的分别是戛纳影帝理查德哈里斯和奥斯卡影后玛吉史密斯,如果说拖着长长白胡子的邓布利多校长和戴着尖尖巫师帽的麦格教授是正义与善良的化身,那么一脸阴郁表情永远高深莫测的斯内普就活脱脱是黑魔法的代言人,还有教飞行课的霍奇夫人,后来看
艾伦里克曼和佐伊沃纳梅克这两位的其它表演时,一度会有违和感。如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慈爱而令人尊重,有的老师严厉而深沉,像斯内普那样看起来坏透了却一直在保护着你,这是他的性格和经历所致,无法改变。
后来读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书。看完后发现,影片对原著中精彩情节的涉及是比较全面的,尽管也许是容量问题电影确实也删了些东西(比如说原著中霍格沃茨的四个学院到电影里变成了两个,不过好在另外两个学院里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人物),但基本上没感觉有什么遗憾的地方。而看书我觉得最大的作用就是对很多细节做了了解,比如说哈利私
自骑着扫帚飞出去的时候被麦格教授发现了,于是麦格教授叫哈利到她那里去……当时电影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曾经猜想哈利会不会因为擅自飞行而遭到惩罚,后来看书的时候发现原来哈利自己当时也这么想过,尽管最后的结果是哈利不但没有因此受罚而且被选入队中。哈利波特演员重聚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有一面神奇的魔镜。从来没有见过父母的哈利在镜中看到父母微笑的站在自己身边,而笼罩在其他兄长光环下的罗恩看到自己成为了佼佼者。”这镜子能看到将来吗?”罗恩兴奋地问哈利。“当然不,我父母都已经死了。”哈利黯然地说。这是一面厄里斯魔镜(THE MIRROR OF ERISED),在它面前看到的只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It shows us nothing more or less than the deepest,most desperate desire of our hearts.)。哈利为这面镜子着迷了,常常违规来到镜子前面,享受
与父母共渡的美好时光。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能见到朝思暮想的父母,才能体会被父母关爱的幸福——尽管那种爱只是表现在镜中的父母对镜中的他的抚爱和微笑。刚开始时,哈利会不时的回过头来,看看父母是否真站在身后,而后来便只是席地坐在镜子跟前,呆呆的看着。他明明知道镜中的那个哈利并不是自己,但是他却无法不为之沉醉。这时,阿不思邓不利多教授出现了。他告诫哈利:“这面镜子既不告诉我们真相,又不增长我们的知识。人们在它的面前变得很脆弱,沉迷于他们所见到的,甚至变疯了,但不知他们所看见的是真还是假。”
只有世上最快乐的人,才能在镜中看到真实的自己。然而每个人都有欲望。我们向往快乐,但却会为了各种事情而不快乐。在真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欲望就希望在虚拟世界中得以满足,在自己身上没有达成的目标就寄托在子女身上,利用常规手段难以企及的财富就投注于上。因为这样,有的人会网络成瘾,有的人会恨铁不成钢,有的人会嗜赌如命。然而,不论是通过虚拟世界,还是子女,或是妄想实现欲望的那个“我”,都不是真实的我。要让自己幸福,我们所要依赖的只能是镜子外的那个自己。
同时整个片子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哈利、罗恩、赫敏的友谊,它代表着正义、勇气、团结的友谊。我想我会被一次次感动到真是成长的信号,是心智的共鸣。这种感动有别于集结号所带来的那种感动虽然表面上看都是义气友谊这些元素但实际上片子三人的关系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用让你觉得世界真是美好。罗恩在第一部里的勇敢是令我震撼的,平时活在哥哥们光芒下正直可爱的罗恩在第一部里格外的勇敢,在下西洋棋的时候,他勇敢的选择了牺牲了自己并对哈利说:是你,不是我,也不是赫敏需要面
对这一切。
而我对哈利的期待,持续了很多年。只一眼,便爱上。幼小的年纪,最擅长的,无异于幻想。连做梦,都常常梦到扫帚及那我最爱的隐形衣。大雨时,常和一个同样痴狂的好友站在教室窗口,对着学校里的一片人迹罕至的树林开始想象。那样快乐无知及温馨的往事,如今想起,依然喉咙发酸。我总在想为什么我像做功课一样,每年假期都要重看一遍哈利波特,而且对第一部有着偏执的热爱,可能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连同着记忆,当我们读过好多遍原著,是电影帮我们把脑海里想象的城堡,魔法学校变成了眼前的一切。“每个哈利迷也许都曾想过,在十一岁那年霍格沃兹也曾给自己寄出了录取通知书,只是路太遥远,给我们送信的猫头鹰迷了路,永远没有到达……于是,我们就这样与魔法擦身而过,永远当着麻瓜……”
对世人膜拜哈利的那道伤疤,邓布利多说:你妈妈牺牲自己在你身上留下了痕迹。哈利指了指头上的那道疤。邓布利多说:是爱。
太对了,虽然我们没有魔法,可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岂不是就留在了身体发肤。你想想,那些可以感知的痕迹都不是以实体存在的,正如你深深爱着某个电影,很多时候不都是因为它引起你深深的共鸣,和让你想起你的某些经历。所以我们深爱着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着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