仏I C U L T U R E文旅
g g〇|||g
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
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
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多元的交通方式、便捷的购
票流程以及越来越快的速度使得现代人的出行变得容易。迈人
新世纪,人们关于交通工具的记忆不再是牛马拉着的硬板床、
拥挤而混乱的火车车厢,它变成了购票软件上的飞机票,变成
了每日早晚的地铁,变成了路边停放的共享单车.......
中国的交通变迁,很难用一个词语、一句话来概括,就让我
们跟随记忆,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人们,关于交通的记忆。
本刊记者/张颖颖
v U M
People's  Transportation
65
60后:快乐的牛拉车与满城的黄面的
提到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交通工具,家在辽 宁抚顺的张捷(化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牛拉车。 “那时候村里没有公路,最宽的路就是村民集体修 的用来送粪的牛车路,更没见过汽车,村里送粪用 的牛拉车是我见过的第一辆车。那可是我们小男 孩眼中的宝贝。”说起关于牛拉车的记忆,张捷眼 中还有着儿时的兴奋。
张捷生于1%3年,在他的印象里,牛拉车是 那时候最神气的交通工具。为了抢着坐送粪回来 的空车,村里的十几个小男孩每天都会提前跑到 村口等,一见到赶着牛车的叔叔出现,就立马冲过 去围着他屁股转.:可一个小小的牛车坐不下那么 多孩子,于是大家就商量着顺序,分班轮流坐i 有 时候孩子们还会比摔跤或者侧滚翻,谁做的多,就 能多搭一次牛车。对于那时的张捷而言,坐上牛 车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空车回来时是下坡路, 车跑的也快一些,路面高低不平,车子上下颠簸, 心里又觉得刺激,又怕车翻了。孩子们被吓得哇 哇叫,可就是不愿下车。
再后来,为了方便劳作,张捷的家里也有了牛 车。秋收时节,张捷最爱跟着母亲去地里割麦子。 割一段路,母亲就会几根有韧性的麦秸将割好
牛拉车是那时候最神气的交通工具。
上世纪80年代,被戏称为"黄虫"的大发汽车开启了中国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
的麦子捆起来,放在牛车上,把沉甸甸的麦子运回 去。牛车拉着张捷越过一望无际的麦浪回到家里, 也拉着张捷走完童年、走出农村。
1993年,因工作调动,张捷从辽宁来到了北 京。首都带给这个年轻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路边 停着的一排排黄面包车。这种黄面包车的兴 起于天津,上世纪80年代,被戏称为“黄虫”的大 发汽车开启了中国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那时, 乘坐出租车对于老百姓来说依然是较为奢侈的选 择:一直到1992年,北京提出“一招手能停5辆出 租车”的目标,允许民间资本进人,想要快速发展 亲民的出租车,天津汽车和日本大发共同生产的 微型面包车,成为了最合适的选择。随后,北京满 城尽是载客的“黄面的”,成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 风景线,大大方便了普通老百姓的出行。
“我记得刚来大城市的时候,特別爱坐这种面 包车,去哪儿都是十块钱。虽然颠簸,但是又大又 宽敞,过年回家的时候,我们几个老乡拼一辆车去 火车站,年货都能装得下。”张捷回忆说。黄面 包车的实用性,带动了全国范围内的“面的”浪潮。
然而,不过,品质不高的大发面包车,
也给城市带
66 CULTURE 文旅
来了较严重的尾气污染。
1998年以后,北京市政府大规模的清除“面 的”,完成了北京市出租车的第一次全面更新。在 天津等城市,也对“面的”进行了清理。被正规出 租车公司替换下来的天津大发车,流落到了各个 地方,鲜少出现在路上。
为什么不取消绿皮火车如今,马上快六十岁的张捷已经退休在家,他 经常带着刚上小学的孙女圆圆去附近的公园玩。“时间过的真快啊,我这个小孙女,昨天还缠着她 妈妈,要买那个什么.......哦!平衡车!说附近的
小朋友都有了,现在的小孩子啊,可比我们那时候 见多识广了 .......”张捷坐在长椅上,看着远处蹦蹦跳跳的圆圆说。绿皮火车,是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运营的火车,因外表为橄榄绿,故被称为绿皮 火。由于行驶速度慢,没有配备空调,绿皮火车的票价极其便宜。
70后:绿皮火车的时代记忆
丨3.4元一张的绿皮火车票,13个小时的时间,是丨989年贾松从山东烟台来到北京打工路上的所 有花销。“小时候我就爱顺着家旁边的铁轨走,想 着如果一直这么走下去,到达的地方会是什么样 子呢。高中毕业,我就带了二百块钱,买了张站票,坐着火车去北京寻机会,就想看看,大城市是什么 样的。”贾松回忆说。
如果要选出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交通工具,绿 皮火车应该是70后心中的不二之选。绿皮火车,是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运营的火车,因外表 为橄榄绿,故被称为绿皮火车。由于行驶速度 慢,没有配备空调,绿皮火车的票价极其便宜。绿 皮火车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主力,深绿的车身,低廉的票价,拥挤的车厢,缓缓后移的风景,成为 了很多七零后的青春记忆。绿皮火车的窗户是可 以开启的,每当列车停靠在站台边,从车厢一伸 手,就可以买到外面小贩卖的当地特产。拥挤、嘈 杂、鱼龙混杂是很多人对绿皮火车的印象,在列 车的慢行中,许多乘客会带些打发时间的东西,像书、扑克牌和各种各样的零食:,在充满市井气的
车厢内,人们可以和邻座的旅客天南海北的聊几
句,甚至在旅途中还能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青年时代的经常乘坐绿皮火车,成为了贾松
的记忆符号:“想到绿皮火车,就能回忆起年轻时
候拼搏的感觉,买站票站十几个小时,也不觉得
累_后来赚到了钱,买了辆小轿车,逢年过节带家
人回家过年不用再去挤火车了,但还是很想念那
个时候。”
随着动车、高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绿
皮火车已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依旧被很
多人怀念。那是一列正在淡出时代背影的“慢车”,
它虽然慢吞吞的,虽然嘈杂、闷热、空气里弥漫着
各种味道,但它是亲切的。就像个母亲,在每个小
站,“捎”上它的“孩子”,“呕当哐当”向前行。这
样的景象似曾相识,却已是那般遥远。
随着动车、高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绿皮火车已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依
旧被很多人怀念。
乂i C义遂People's Transportation67
80后:坐着高铁看中国
80后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年轻一代,也是 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美国把 这一代叫做“Y—代”。80后的成长伴随着我国经 济的飞速发展,身上具有鲜明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彰 显个性的时代烙印。与80后一同成长的,还有飞 速发展的中国高铁。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以1964年日本新干线铁路建成使用为标志,全球 开始发展商业运营高速铁路。1978年,同 志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铁路上的高速列车,高速 铁路因此正式进人中国大众的视野。20世纪80年 代,中国铁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困境,列车行驶速 度低于120千米/小时,客货混跑矛盾增加。丨990 年至1991年期间,中国开始高铁技术攻关和试验 实践规划,提出分期分段兴建客运专线、实现客货 分流的建设理念,以广深铁路为准高速化改造试点 线路,并优先选择在京沪线京津段和沪宁段设计。高速铁路高铁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科 研学术领域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将高铁 定义为新建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至350公里,运行 动车组列车的标准轨距的客运专线铁路。
从M广B铁到足张高铁,一条条局铁线串起 了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提
供便利,为国家经济提供着最强劲的推动力;一条
条高铁也串起了城市与乡村,打开了脱贫致富的
新道路,让乡村的孩子有机会看到城市的鲜亮,让
城里孩子能够体验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对
普通老百姓来说,一条条高铁也串起了无数的思
乡之情,通过不断提速而缩短的时空距离,让外出
的游子有了更多回家的机会。
截至2020年7月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4.1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铁3.6万公里,稳
居世界第一。而今,中国高铁已然成为国家形象
的名片。
从京广高铁到京张高铁,一条条高铁线串 起了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为城市之间的协 同发展提供便利,为国家经济提供着最强
劲的推动力。
68 CULTURE 文旅
90后.•飞机与地铁的无缝对接
2018年七月,凌晨两点的首都机场,一年轻 人坐在登机口,等待坐上飞往英国曼彻斯特的航 班。这些年轻人都是留学生,23岁的钟思忆也是 他们中的一员。“国际航班很多都是红眼航班,这 班飞机是我
比对了好几家航司才选的,不用转机, 北京直达曼彻斯特,在飞机上睡一觉,落地正好是 英国的早晨,正好免去倒时差的时间。”钟思忆是 一边说着,一边忙着给父母回报平安,这是她 第一次离开家,独自带着两个大箱子,飞往大洋彼 岸的异乡求学。都说最美的风景在求学的路上,一架架飞向蓝图的飞机,承载着学子们向学、向上 的执着与追求:
受益于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 一体化的影响,中国的90后一代站的更高,看的 更远,搭乘飞机,他们能去到世界上的各个地方。
1949年1〗月2日,民航局的成立揭开了我国 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 民航迎着共和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小到 大,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截止到 2018年底,我国民航业完成旅客运输量61173万 人次,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0家、运输飞机3639架、定期航班航线4945条,定期航班国内通航城市230个(不含港澳台),通航65个国家的165个城市,民航业排名全球第二,在不远的将来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与1949年民用航空局 刚成立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实现枢纽机场与 轨道交通的联接成为新的目标。截至2020年,共 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5个城市实现了机场 与地铁的无缝对接。同样实现无缝对接的,还有 正在逐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90后们。
2020年12月,再见到钟思忆时,她已经结束 了留学生活,步人社会,在中关村一家互联网公司 上班。如何挤上地铁四号线,成为了她每天要面对的第一件事。“每天早晚高峰挤地铁,都觉得自 己像被装进罐头里的金鱼,但大家都是这样的,所有人都在努力,看着身边的同龄人,我不敢懈 怠。”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迷茫,是无数的 九零后青年人正在经历的,他们曾被说是‘垮掉的 一代’,也在通勤往返的路上,逐渐成长为社会的 中流砥柱。或许正如鲁迅先生曾言:愿中国青年 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 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 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清晨的四号线,挤满了和钟思忆一样的年轻 人,他们生于新时代,这个时育了无限的可能 性;他们带着困倦的面容,怀揣着对梦想的期许,
奔向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