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学生就业瓶颈与职业素质养成
文科大学生的就业难度高于理工科,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关;与理工科毕业生相比,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瓶颈集中体现在综合素质上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理工科毕业生挤占部分文科生的就业领地加剧了文科生的就业难度。对文科毕业生而言,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既是自己必须接受的外部条件,也是自身职业素养培养的基本内容。
[标签]文科大学生就业瓶颈职业素质培养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局面中,又存在着不同学科类别、专业和高校档次的明显区别。其突出表现就是文科生,尤其是普通高校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失业率要不同程度地高于包括理工科等在内的非文科生以及重点高校文科生。从2003年到2005年的三年时间内,工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理科毕业生次之、文科毕业生最低的排行情况一直没有改变;诸如机械工程师、质检员等理工科就业岗位明显多于管理、行政等文科类岗位,不少岗位还要求职业资格证;而法学、经济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文科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普通高校文科生就业率低于重点高校也是人所皆知。尽管许多理工科学生的工作环境与工资待遇也并不理想,但是,对于许多普通高校文科生来说,工作是否理想已经不是问题了,而是能否得到工作的问题了。实
际上,正是由于文科毕业生尤其是普通高校文科生就业率的不断降低,才在相当程度上凸现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社会体的整体就业难度的增加。
一、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瓶颈
从宏观上看,文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高于理工科毕业生,与我国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紧密相关。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即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第二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因此,对理工科毕业生的需求数量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也是必然的;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的是,作为吸纳文科大学毕业生最多的第三产业部门,近年来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处于波动上升态势。从历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所发布的数据看,2002年至2006年这五年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4.3%、33.4%、31.9%、40.3%和39.5%。但是,与此同时,对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同比增加,加之像计算机、电信这样快速增长的高层次的新兴的第三产业对理工科毕业生的偏好较为明显,文科毕业生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出路明显受到限制。
从微观上看,与理工科毕业生相比,文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瓶颈不仅体现在供求数量上的不
一致,而且也体现在综合素质上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与重点高校相比,普通高校文科生在综合素质上的差距既包括知识结构上的问题,也包括意志品质、沟通能力乃至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一般而言,大型国企、知名民企、机关团体、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行业、部门在绝大多数文科大学毕业生的心目中是就业的首选,这些企事业单位也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岗位供文科大学生们选择。但实际结果却是双方的签约率很低。这是一种源于结构性矛盾的就业压力。一方面许多单位的招工计划无法完成,许多工作没有称职的人干;另一方面,又有相当数量的文科大学毕业生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许多人没事可干。即便是在签约的人中,也以理工科学生为主,文科生的签约率要低于理工科。近年来,应聘学生普遍反映,用人单位的录用要求已经逐年提高,仅具有单一技能的人才已经越来越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提出了综合能力强、可塑性高、文理兼顾的复合型人才的用人要求。比如,同样是英语专业,那些与其他专业结合更紧密的金融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专业的毕业生就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尽管许多文科专业大学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所谓“二合一”、“三合一”等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就学期间就考取了诸多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外语水平证、网页设计师证、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证、汽车驾驶证等等,但是,由于这些证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分”,因此,很难真正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这些考证的大学生被认为较为“盲目”,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而一个“连自己都把握不住的人”自然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此外,文科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共性缺陷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率。例如,很少会有企业将学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直接安排到企业管理层,而是要求他们从基层做起。但是,有相当数量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不屑如此。这也是造成近年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签约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文科与理工科之间的专业知识的通用性差异通常较大。一般而言,对于文科生来说,理工科专业知识的通用性程度较低,掌握难度通常较大;相反,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文科专业知识的通用性差异则较小,掌握难度通常较小。换句话说,由于许多文科专业知识属于通识性知识范畴,因此,即便是理工科学生也都程度不同地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文科专业知识,这就为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好的理工科毕业生利用一些文科专业所具有的门槛低、上手快的特点,挤占这部分本应属于文科毕业生的就业“领地”创造了条件;与此相反,由于理工类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壁垒相对较高,因此,文科生很少有机会进入。总之,由于理工科学生的加入,再加上文科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缺乏竞争力的大学经历,使许多普通高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在求职时“腹背受敌”。此外,文科生就业问
题在近年来之所以如此严峻,也与普通高校文科生中的女性比例远远大于非文科专业有关。囿于女性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再加上女大学生毕业时就已接近婚育年龄,因此,工作不久,就可能遇到结婚、生育、哺乳等各种现实问题。这些都使女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深受歧视。而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各专业中,女生人数又占大多数,自然会使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从这个角度讲,普通高校文科大学生的就业瓶颈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文科女大学生的就业瓶颈问题。
二、文科大学生就业瓶颈产生的原因
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国家对于理工科人才都较为偏好。这是因为理工科学生就业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是显性的。他们所从事的主要是物质产品生产和硬体性服务,创造的主要是物质财富,较易量化衡量;而文科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是隐性的。他们的传统使命是管理社会、传承文化与价值、塑造时代精神,为人
文科和理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