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科文献综述(上)
一、在高中开展综合文科课程研究活动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的问题
(一)在高中开展综合文科课程研究活动是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能否以富强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开展综合文科课程研究活动,正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国际经济竞争、科学技术竞争、综合国力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世纪,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当前,由干“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挫伤,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改变,最终将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
(二)开展综合文科课程研究活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现代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随着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发展变化,中小学课程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从课程
类型来看,国内外中小学课程改革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趋势。
(1)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是为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培养目标,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体现了必需的共同的要求。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将来学习、工作和生活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保证学生发展的基础。选修课程则是学生根据各自的意愿选学的课程。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拓展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志趣的目的。适当增加选修课程的科目和课时,减少必修课程和课时,是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
(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现代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要求的条件下重视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科课程主要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活动课程则旨在培养兴趣、特长,发展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主动充分的发展。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现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化综合且以后者为主的特点,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不断加强。因此,在以开设分科课程为主体的情况下,适当开设综合课程,如中学的综合文科、综合理科,既符合学科发展的特点,又符合事物原型的特点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就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设,学生有目的地
接受教育的各类课程,包括上述各类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指学生无目的接受的来自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就一所学校而言,隐性课程包括校容校貌、建筑风格、绿化美化、艺术展示、橱窗板报、名言警句、文化科技氛围、校纪校训、教风学风、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风气、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通过优化物质环境,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精神环境,使学生朝夕相伴,耳儒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调整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对当代社会、科学高速发展,以及对自然、人类产生的认识飞跃的综合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并“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构建社会创设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
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重建分科课程,加强教育内容的综合性,软化学科边缘,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的联系。
3.明年起我国中小学将开设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通用的基础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专家普遍认为,以往的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中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开设了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分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综合文科以社会科学为主,包括政治、历史、人文地理和综合实践等;综合理科以自然科学为主,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计算机和综合实践等。在“国际中小学课程科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获悉,从2001年我国中小学将开设综合课程。
今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将构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其他条件,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也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三)开展综合文科课程研究活动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综合文科课程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①,它是为了弥补国家课程的弊端而开设的。许多课程论专家认为,国家课程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比如:国家课程与地方的需求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脱节;国家课程与学生的需求脱节。而国家课程的弊端,却正是成熟的校本课程所能体现的优势。为此,实验中学的综合文科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以人本化教学②为课程实施的原则,通过人文学科③知识的传授、人文性活动课程的实施和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培
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④,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体的说就是:综合文科是以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为载体,以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为主题,以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为主线,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地理环境为一个整体,所设计的一门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具有历史性和开放型的新型课程。
实验中学的高中综合文科课程研究与实践不仅仅要研究实践中学的综合文科课程课程标准,还要研究综合文科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评价,以及积累综合文科资料库素材,编制综合文科教材。由此可见,这不是史地政知识的拼盘,更不是“摸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式的教改尝试。它更具实验中学地方特;更加符合实验中学需要和理科班学生的需求;而且教师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能够比较充分地把握课程的意图,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目前高中开展综合文科课程研究活动的现状
(一)概况
北师大、华南师大等师范大学在研究综合文科课程标准;北师大、首师大、中央教科所在研究综合文科课程研究与实验;广州师范学院教科所张人杰教授现主持“普通高中综合文科课程研究与实验”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或市级课题的研究;我国现开设综合课程的有浙江省及上海、大连等个别地区。
(二)关于浙江的状况
文科和理科的区别柳斌同志认为:浙江省编制的综合课教材“比较简明,份量不重,能较好的联系实际。对浙江的综合课教材改革,尽管有些方面还有些反映,认为还不是真正的综合,还是有一点拼盘的味道,但我认为开了一个很好的头。现在许多方面都对中学教育提出了要求,如果都满足,初中课程可能要开到30门以上,那么基础教育将不成为基础教育,将和大学的分学科的教育没有什么区别了。要解决这个矛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理科、综合文科教材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不如此,满足不了各个方面的需要,也顶不住各个方面的压力,浙江
在全省范围开展综合教材的改革,我觉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应当受到鼓励,受到支持。”(三)关干上海的状况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李员会公布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列为未来十年上海中小学教学的重点。2000-2010年上海中小学课程体系将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新的课程体系将由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在课程管理上,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为适应知识发展的需求,上海还将构建“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等一批跨学科课程。
如: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虽没有出版教材,但声势造得很大,在全国的影响也比较大。
《跨学科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1.科学精神的培养:
(1)仿真研究:微型科学报告会及撰写微型论文。如论二维世界人的形态、生活、科学技术与文化;太空城设想。
(2)问题一分析一计算一设计模型。如教学万花筒一四块模型
(3)抵制伪科学。如给材料讨论,识破谣言、迷信和假科学。
2. 学一点科学方法
宏观方法一系统方法。如建立数学模型(天图)
(l)中观方法一创造技法。如“井盖”对策
(2)微观方法一如脸型图设计
3.强调“跨学科”。如“我眼中……”
4. 接触科学前沿。如“争论克隆”、系统动力学、讲一古生物年代、征服自然、生命游戏
5.人文精神的培养:
《跨学科研究活动》的编写体例大致是:
成功篇、创造篇、问题篇、方法篇、信息篇、语言篇、逻辑篇、文化篇、谬误篇、系统动力学、科技成果、模型、统计……
《跨学科研究活动》的评价标准是:
对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和作业进行总体评价,即学生的活动、作业、评价是三合一的。
(四)其它地区的状况
其它地区的研究一般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开设了理论基本常识、二千年前的哲言、心理学基础常识、交往与相处、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哲学基础、逻辑学常识、世界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社会经济常识等主要内容;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开设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人口与环境等主要内容。
注:①校本课程是指学生所在的教育机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②人本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它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了学习者的理智,认为环境和教育不要试图控制他们的发展方式,只提供他们一般意义上的需要和条件。人本化教学要求有能承担人性化角的教师,来创设有安全感的教学气氛和有成就感的学生自我观念,认为教师教学的关键并不在知识传授,而是以良好心理气氛的形成作为教学成功的最主要保证—一认为如果能形成真实、尊重和理解的教学气氛,那么,由情感所推动着的“参与”活动会导致奇迹般的教学效果的发生。
③人文学科:指有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一切学科。
④人文素质:指体现人文精神的人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知识素养、道德政治素养、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追求。习为主的,具有历史性和开放性的新型课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