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在西方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历史,宗晓莲学者把这四十年划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和著述,并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有了一定的研究,对这个领域的理论水平上升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出于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历史上的理论研究也存在着其历史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在研究开展过程中不断的去改良、完善。
  六十年代的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的一个阶段,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一切研究都步入了从无到有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定性研究方法,主要侧重于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是利是害来进行判断,而在这个阶段中由于当时的环境和理论水平的现状,许多的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揉入了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以及自己的文化取向,出于一种保守文化的习惯,把这种地区人员流动的旅游活动看成是一种文化的侵略,目的地的居民会因为游客的到来而出卖自己的文化,使文化商品化,最终导致了文化的沦丧,因此都注重了旅游对目的地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强调消极的作用而否认了旅游所带来的积极的经济影响,得出这种判断可能是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深入到目的地居民进行实地的考察,没又真正的了解到旅游给这些地区带来的变化,这种简单的是非评判是非常有失公允的,太过于片面,没有对旅游这个客观的事物进行一个辩证的看待,而且作为一个研究学者,研究事物的过程中就不应掺入自己的道德和价值观的判断,只能就一个事物去研究一个事物,应该深入到实地里面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
然后从中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不能只从自己得出主观的判断,否那么就可能失之偏颇。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对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刚刚起步,也没一个贯穿的.理论进行指导,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摸索,而且出于经济文化水平的限制,只能从最根底的方面进行一些研究,而且可能研究的方法都不是太严谨,但这也是在无的根底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了,我们也是要予以肯定的。
  在七十年代的细分、量化研究阶段,社会的实地调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个阶段的研究逐渐变得具体、可操作,更为合理,。这个阶段的理论成果还是比拟丰富的,用定性的方法对六十年代定量研究出来的一些理论进行补充论证,使之更加完善。但是在操作中由于衡量指标和量化标准不统一,调查只是在不同地区的个案,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当然这里零散的理论也就无法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同时在量化的过程中,研究者注重细分一个整体的事物,从微观方面进行研究,但是结尾又没有进行整体的归纳和总结,因此很难形成一个全面的研究成果以指导地区的开展。
  量化的分析方法也有着其固有的缺陷,量化主要是从调查的数字中建立一个模型,然后用模型分析出一个结论,但抽样调查的数字有的只是一个片面的数据,而且建立的模型可能只
是一个适应一个地区的模型,很难应用到其他的地区上去,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很多学者在一个模型在一个地区得到求证之后,就理所当然的想把它运用到其他地区中去,这样这个模型很可能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同时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心理、文化问题,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以偏概全。而且社会调查只是一个简单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深入的了解到这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只是就问卷上面的问题进行问答和分析,而问卷是研究着凭着自己的知识积累而制作的,所以可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如果用访谈法对目的地居民调查,可能又会产生了沟通困难的状况,居民的知识水平限制了他们答复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总之在调查的过程中无论问题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都有其局限性,都可能影响到调查结果是否符合实地的情况,也就可能对研究的结果产生质疑了。
拿来主义读后感
  九十年代以来,跨学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逐渐出现,我们在研究中既要定性的分析,也要定量的细致研究,研究的方法跟社会事物一样,总有一个由简单到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重视旅游的自身特点来分析问题,使学术研究更有实践意义。一个事物如果仅仅从单一的一个学科去研究,那么得出的结论很大可能不是准确的,一个社会现象涉及到的领域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从各个角度去审视、研究论证,然后才能得出一个比拟接近实际情况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成果才能确实对旅游的理论研究起到指
导性作用,才是有益于实际的工作,否那么那些浅薄的、不合实际的书面文字,连纸上谈兵也够不上,对行业的开展无济于事,甚至会起到消极的作用。
  中国的旅游事业比西方兴旺国家起步晚,理论研究更是落后于兴旺国家,中国处于一个高速的开展时期,很多方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旅游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是不容无视的,所以我们急迫需要一个成熟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旅游开发,以适应社会文化开展。同时在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使旅游目的地出现异彩纷呈的变化,这就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素材,旅游学科可以在这些研究的过程中完善研究方法、深化相关理论,使这旅游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形成良性的开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旅游行业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相对滞后,也正因为没有以前的那些根底,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平台,在没有得根底上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同时以旅游学科为根底,建立一套旅游的整体的知识理论,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的根底上不断创新开展,在运用西方研究方法的时候不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既要看到给经济、社会积极的影响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求弥补其中的缺乏。同时对研究型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他们需要掌握许多跨学科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理论研究中去,综合各个方面进行旁征博引,使研究更加完善,但是人毕竟不是万能的,这也就
催生了研究团队的产生,我们在研究中要集思广益,集中各个方面的专家,利用他们的专长,取长补短,才能使研究更上一层楼。
  总之,中国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起步晚,需要一种笨鸟先飞的精神,总结西方兴旺国家的经验教训,从中得出缺乏,站在他们研究的肩膀上才能站得高、望得远,但是自身的创造也是非常必要的,西方的理论不一定适应中国,中国有自己的特征和国情,我们需要引进的是西方的方法,运用他们的方法研究自身的实际,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躺在前人研究成果的根底上不思进取,奉行拿来主义,那样中国的研究只能是止步不前。只有内外因素并举,既要引进来,促进和先进国家的交流,同时不能淹没了自己的思想,才能使中国的旅游业的理论研究提高一个层次,并对旅游业实践的逐步标准起到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