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补墙》中多个主题探析
作者:衣丰琪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7
        要:《补墙》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诗歌采用平实的语言和传统诗歌技巧来表达深刻的主题。本文主要探析了诗歌《补墙》中的多重主题,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
        关键词:《补墙》;多重主题;墙;沟通交流
        作者简介:衣丰琪,女(1990.12-),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7-0-02
        《补墙》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最有名的诗歌之一。这是收录在罗伯
特佛罗斯特的《波士顿以北》的诗集中的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歌《补墙》由四十五行组成,其中包括描写、诗人的内心独白以及与邻居的对话。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日常琐事:当春天来到时,在新英格兰许多农场上的人们照例开始补修自家的墙壁。作为一首无韵诗,《补墙》采用了传统的诗歌技巧和简单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它复杂深沉的诗歌主题。
        由于受到超验主义哲学的深远影响,罗伯特·弗罗斯特始终坚持使用传统的写作技巧与方式和简单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尽管诗歌《补墙》看似是一首相当简单的诗歌,它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诗歌中的关于松树的诗句”有着保护并且隔离的双重功效。因此,对于在两个家庭间的实体墙的作用是好还是坏,是很难说清楚的。诗人采用了第一人称来叙述整个补墙事件以便使整首诗看起来像一段独白。的叙述视角使整首诗的立足点清晰明了。在整首诗的开始,说:有一点什么,它大概是不喜欢墙。然后,诗歌中写道:“spring is the mischief in me”,这是因为当春天来临之际,不情愿修补墙壁。然而,邻居却坚持道:好篱笆造出好邻家。在诗歌的结尾,由于没能成功劝说邻居,叙述者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罗伯特佛罗斯特不仅仅提示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真理,并且揭示了美式的智慧与哲学。这首诗蕴含着许多深刻地意义与主题。
        首先,冷淡与漠不关心的人际关系是诗歌《补墙》的主题之一。在这首诗中,被当做阻碍人们正常交流的隔阂与障碍。下面的句子引自《补墙》原文来阐述这一主题:我们走的时候,中间隔着一堵墙。我们走的时候,中间隔着一垛培。这几行诗句是对应的双关语,用它来暗示尽管修补墙壁为邻居们见面提供了机会与可能,但这使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困难。诗歌中不断重复出现的词语“and”暗示了叙述者对每年补修墙壁感到非常厌倦不堪。可以明显看出,对于补墙,叙述者与邻居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与意见,但是他们从不直接沟通交流意见。在诗歌《补墙》中,叙述者一直以来都没有在公开场合与邻居沟通,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截然相反的是,叙述者更倾向于使用隐晦的方式来暗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比如下面《补墙》中的诗句:他那边全是松树我这边是苹果园。我的苹果树永远也不会踱过去,吃掉它松树下的松球,我对他说。诗歌中的叙述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修补墙壁是根本没有必要去做的,但是邻居并没有弄清楚的隐含意义,而是仍旧坚持补墙。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叙述者由于不确定是否能够让邻居理解明摆他的意图而陷入深深地思考中。在诗的最后,墙被一种不喜欢墙的力量给推到了。诗歌中提到的“something”不仅仅代表实体存在的物质,还暗示一种人类的自然本性。作为大自然的一名成员,人类需要每天与他人交流并交换各自的见解与思想。但是墙严重的阻碍了人们之间正常的交流。渴望与他人进
行沟通交流的人们不喜欢墙的存在,他们想在人中畅所欲言,交换思想。但是在最后,邻居却说:好篱笆造出好邻家,这与前者的想法是格格不入的。从这几行的诗句对比中,可以看出人们之间不可和解的矛盾与冲突。墙既是邻里乡亲之间有形的阻隔与屏障,也是由于缺少交流沟通而产生的无形的疏离。
        事实上,存在与邻居与之间的墙同样也出现在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如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与此同时,人们之间的沟通却越来越少。人们宁愿选择玩着自己手里的手机与电子产品,也不愿腾出一点时间与家人、同事还有朋友交流自己的感情与思想。当今社会的人们在接受实体墙的必要性的同时,似乎将墙所带来的不幸抛之脑后。总而言之,尽管如今的交流工具发展的越来越现代化,人们和以前相比却很少交流。这是整个人类的悲哀与难过。
        其次,诗歌《补墙》反映了现代人类内心的矛盾与迷惑。叙述者被刻画成了一个幽默智慧、体贴亲切的现代人,渴望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叙述者不喜欢邻里之间的墙壁并且试图劝说邻居不要再补墙。然而,这是行不通的。读完整首诗之后可以看出,叙述者的内心思想和外在行为是矛盾不统一的。叙述者虽然不喜欢补墙,但是他表现出来的态度是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在诗歌中,叙述者内心不愿修补墙壁,但却是当春天来了的时候告知邻居去补墙的。更值得一提的是,竟然和邻居一起工作补墙,即使自己受伤也在继续修补。叙述者试图做出一些努力来改变邻居的想法,但缺少信心与果断,总是犹犹豫豫。叙述者内心的渴望仅仅是通过使用词语“something”以及“Elves”来间接隐晦地表达出来的。渴望成为一个好的邻居,但是却将邻居比作了“an old-stone savage”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叙述者思想与行为的不一致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内心的迷惑于混乱在这首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面临这样的局面,大多也会选择叙述者的做法。现代人的生活经常是困惑不解的,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都会表现出犹豫不决,缺乏改变的决心与果断。人们常常在内心试图做出改变,但行动上却显得力不从心。很多的现代人在面对社会上的事件时,往往会心口不一,不遵从内心的想法,这就是现代人的困惑与内心的矛盾。
        最后,这首诗描绘了不同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信念。诗中的代表着渴望同现代人沟通交流、交换思想的梦想与愿望。看到了一股自然的力量,它摧毁了那些挡在在人与人之间的厚厚的墙壁,因此才能看到生活的本质并理解生活。期望着人们能够消除误解,在交流中理解彼此。此外,这首诗中复杂的句子结构及语句内容也显示出
的叙述方式所具有的晦涩、含蓄的特点。
        然而,诗中邻居一直所说的好篱笆造出好邻家表达出邻居对于补墙这件事坚决的态度。邻居认为这面可以满足人们的一项基本的需要,即保护人们免受自然灾害或暴力袭击。与此同时,还可以作为保持个人隐私的屏障。在邻居的眼中,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其功能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邻居遵从古老的传统,拒绝改变。可古老的传统、风俗是否值得遵守、流传是要看实际情况的。有时人们应该学会变通并适应社会的发展。诗中的邻居一直认为在每年春天的时候都应该按着惯例修补一下那面墙,因为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而这位邻居从来没有想过应该分析一下当前的形势并作出适当的改变。综上所述,与邻居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与信念。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生长环境,也会表现出不一致的思维模式与信念。每个人对事物都持有不同的看法与意见,每个人在自己所设定的生活轨道上学习、工作。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不能将所有人的思想与信念统一。但在现实社会中,要尽可能地在不同种寻求一致的可能,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美好。诗歌《补墙》中很好地体现了现代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与思维模式。
        罗伯特·弗罗斯特强调诗歌创作重在使用古典的韵律和自然的语言。《补墙》一诗措辞简洁易懂,但字里行间却隐含深意,发人深省。在诗歌《补墙》中,罗伯特·弗罗斯特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人类自身所面临的矛盾与困惑以及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等多个主题。罗伯特·弗罗斯特将其独具特的语言运用到了该诗的创作之中,以此展示出现代社会的本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数不清的有形之墙和无形之墙。这些有形、无形的强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与人的沟通,因此面对现代社会这样的现状人们应该做的则是学会通过沟通与交流达到互相理解。
        参考文献:
        [1]李红霞.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补墙》中的二元对立[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8.
        [2]邱镭. 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名诗《修墙》[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6): 70-71.
        [3]杨玉英. 听别人说 走自己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补墙》之思考[J]. 社会科学论坛, 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