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舞蹈《扇舞丹青》的艺术魅力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视舞蹈《扇舞丹青》的艺术语言、审美意境和审美视角等的解读,试图探寻电视舞蹈艺术独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为电视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电视舞蹈 《扇舞丹青》 艺术语言 审美 意蕴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电视舞蹈《扇舞丹青》由北京舞蹈学院佟睿睿创作、王亚彬表演,并由电视艺术编导白志对其进行了电视化艺术的二次创作,在全国舞蹈比赛和cctv电视舞蹈比赛中获得了舞蹈编导和演员表演两项金奖,给观众及舞蹈界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优秀作品的完成不仅仅要靠舞者优美感人、行云流水、意境深邃的舞蹈动作,还要靠电视艺术编导别具匠心的二次创作。蓝凡教授指出:所谓电视舞蹈,它并不是指在电视上播放的舞蹈而应是电视艺术的一个类型——舞蹈肢体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的融合。前者是电视化的艺术,后者则是舞台化的艺术。电视上播放的舞蹈(舞台化)与电视舞蹈(电视化)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电视上播放的舞蹈表现的是舞蹈艺术的本体特征;电视舞蹈表现的却是舞蹈与电视艺术融合的特征,此时,电视是舞蹈的载体和媒介,担负着舞蹈的传播和二度创作。
演员高远
一 独具魅力的艺术语言
舞蹈作为肢体语言的艺术,有其自身的审美特征;电视艺术是声画语言的精华,也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电视舞蹈作品。所以,电视舞蹈作品艺术魅力的充分展现必须依靠两种语言:舞蹈肢体语言和电视声画语言。其中,舞蹈肢体语言既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又是为表现统一的、完整的、具有电视艺术特征的艺术思想和意念而设计的。电视舞蹈《扇舞丹青》就是这样一部肢体语言与电视声画语言完美融合的佳作。
1 作品中的肢体语言
在传统的舞蹈艺术中,无论内容如何,它总是通过人体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扇舞丹青》这部作品中,舞蹈肢体语言基本采用了中国古典舞蹈动作语汇,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古典舞风格。透过舞者王亚彬的出表演,使我们欣赏到中国古典舞蹈的“圆、曲、拧、倾”的动作特征,感悟到了中国古典舞蹈以刚健挺拔、含蓄柔韧、行云流水、曲回婉转、轻重缓急、藏露聚散的舞姿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刻精髓:“象外之象、韵外之至”。在王亚彬的优美舞姿中,作品的“神”就是其肢体语言刻意追求的清淡、幽雅、寂静、渺远的“天人合一”的意境美。舞者持扇而舞,并且游刃有余地运用了多种技法,如:绕、翻、甩、抛、旋、
转、撩、盘、点、云扇等。表演中舞者巧妙的使扇子成为了其肢体语言的延伸,扇子与肢体动作的速度、力度、幅度以及空间位置完美融合,其动势飘逸、灵动、遒劲、稳重、圆转、浑厚,动作时而如高山坠石,时而如春蚕吐丝,一气呵成,令人陶醉其中,如梦如幻。
2 作品中的电视声画语言
电视是以连续的画面和音响等元素为主要传播符号来传递信息的。它最大的特点是:画面、声音等元素多方面“表情达意”,将观者引入佳境。所以,电视声画语言成为电视艺术的特语言形式,不可或缺。在声音语言方面,电视舞蹈《扇舞丹青》采用了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伴奏音乐,舞蹈与这首曲子相映成趣,和谐统一。舞蹈开始时,音乐舒缓、幽雅,舞者动作则轻柔、舒缓,整个画面萧然、恬静;舞蹈行至高潮部分时,音乐随之激荡澎湃,舞者手中的扇子也好似翻滚湍急的浪花,开合、收放干净利落,给人一种“蓄势已久、其发必速”的视听感受。在这部作品的画面选择上,编导选择了最具特的中国传统水墨画作为创设意境的重要元素之一:山水、竹、荷、菊、梅,或前景,或后景,或以特技图像处理,采用绘画语言营造了一个恬淡、雅致、高远的审美意境。舞蹈开始时镜头由右至左徐徐摇过,并大量采用了移动镜头,随着舞蹈及画面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视点,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移步换景”的审美感受。
二 含蕴不尽的审美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历来为我国艺术界所追求。“意境”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道德自然”、“天人合一”等自然哲学思想是其产生的根源。中国美学传统认为:美的东西所要传达的“美意”,一定是在其所处的“境”中体现出来的。这“境”就不单单是某一个或两个物件的简单相加,而是“境界”中所有人或物的和谐映衬,是境界中诸多意象的和谐统一。电视舞蹈《扇舞丹青》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意蕴,它通过电视特技,将中国优美的古典舞蹈、悦耳的古典音乐和传统水墨画完美融合在一起,成功的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共有的神韵和意境——“天人合一”。在这部作品中,所有意境创设元素的选择和运用都指向了一个美学主题:冲淡、雅致、高远的审美境界。
1 行云流水的舞姿——“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中国古典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遗存,蕴含着民族精神的深层意识,有着共同的神韵和风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式。它通过“圆”的形态和”流”的过程这些外化符号来状物象形,呈现出内在的情感和精神的特质,表现出生命、本质之美的涵义,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及“忘形得意”的“气韵生动”的境界。中国舞蹈以“静”为主,以“和”为贵,在舞
蹈动作的内蕴中体现出一种和谐。电视舞蹈《扇舞丹青》中舞者王亚彬动作圆润流畅,曲折变化;节奏鲜明,动静结合;技艺交融,刚柔相济;整体和谐,匀称连贯。其翩翩扇舞既让我们欣赏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外化风韵,更使我们领略到了作品中水墨画和古典音乐所共同追求的冲淡、雅致、高远的审美意境。
2 鲜活的水墨画——“平和简静、冲淡高远”
中国水墨画反复强调这样一个美学追求:“以得意境为主”、“要有无穷之意境”,力图透过平和简静的画面体现超出绘画本身以外以及直接可感知的视觉形象之外的某种深远意味,即“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电视舞蹈《扇舞丹青》中,编导抓住“丹青”这一主题,采用一幅幅鲜活的水墨丹青画,利用电视画面的“活动性、连续性”呈现出散点透视、线性行走的观赏特点(如《清明上河图》),画面由右至左依次呈现,让观者感受到舞者时而舞动在清香扑鼻的荷塘边,时而跳跃在清新幽静的瘦竹里,时而回旋于冰清高洁的腊梅中,真是人景互融、如梦如幻、平和简静、冲淡高远。此时,舞者的“动”与水墨画的“静”不再只是单纯的对比关系,两者浑然一体。画与舞异曲同工,在欣赏释放“逸气”个性化表演抒怀的同时,使人已经忘却了她是画中人,还是扮演者,这始出始进使人悟道了蕴藏在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内涵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古风遗韵”的无尽魅力!
3 悦耳的琴声——“优雅动听、沁人心脾”
线的艺术是中国美学四大特征之一。中国的艺术是线的艺术。这是以乐为中心的延伸。因为音乐是在时间中流动的,而线实际是对音乐的一种造型,使它表现为一种可视的形态。在中国古代,音乐和舞蹈本身就是合二为一、密不可分的。舞蹈通过流动的线条造成的节奏和韵律,给人以一种音乐感。不仅是音乐与舞蹈,中国传统水墨画也是线的艺术,它通过迂回婉转的线条,流泻出生命的情调,给人美的享受。电视舞蹈《扇舞丹青》的音乐选择了古琴曲《高山流水》,摈弃了加入配器、和声的改良民乐,使乐曲沿着时间的轨迹单项流动,呈现出“线”的特征。这样,听觉上的单向流动就与视觉上的古典舞蹈和水墨画的线性流动和谐统一起来。在作品中,随着水墨画场景的展开,独具中国传统特的古琴曲也在耳边回响起来,时低、时高、时疾、时徐,或轻拢慢捻,或快弹连拨,婉转盘旋,渺渺远去。这是音乐语言对冲淡、雅致、高远的审美意境的最生动地刻画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