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报告
作者:李雨婧
来源:《商情》2015年第29
        【摘要】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现实,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转型的年代,由于社会阅历不足、认知判断能力比较薄弱而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在此报告中,本人就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问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就此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的对象
        以全国部分地区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样本的32%为本校学生。
        (二)调查方法及说明
        1、访问交流:与返乡的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外地大学生进行网上交流。
        2、问卷调查:访问全国部分地区的男女大学生(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及年级;男女比例为46),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观点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当前最热门的职业        (一)对未来规划不清晰
        调查显示,仅有22.5%的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清晰的长短期目标,41.25%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标。但是被调查的18.75%的大学生目标模糊,在生活和学习上随意简单,活的相对自在。
        就业与深造间做抉择时,68.75%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多的是当前的就业形势。虽然大部分的大学生更关注当前动态的就业形式,但是却没有做好关于自己的未来规划。经过问卷调查得知68.75%的被调查大学生不太确定甚至认为自己目前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符合。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部分人没有规划未来。
        (二)盲目跟风,没有切实了解自己
        68.75%的被调查大学生不确定甚至认为自己目前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符合,53.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所读的是热门专业,就业高薪水好。由此看来大部分的大学生目前所就读的专业选择并非出于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而是出自外界因素。比如说:社会需求、父母期望等等。盲目跟风追求社会需求却忽略自身需求,是不正确不理性的价值观。有两成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的专业比较冷门,选择此专业只是为了毕业文凭。
        (三)大胆独立,但理想信念逐渐削弱
        由于大胆独立,在理想中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调查显示:五成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又苦于不到努力的方向;仅二成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很好的规划,但又总是懈怠,不能持之以恒;一成的大学生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在对目标的实现方式上,76.25%的大学生认为选择符合兴趣爱好的工作重要,但是50%却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断地困扰着大学生,根本的问题就在于理想信念的削弱和缺乏高层次高境界的人生追求。
        (四)追求新意和创新性
        调查显示,88.75%的被访大学生认为创新能力在工作中比较重要,甚至很重要,仅有11.25%的大学生认为创新能力在工作中不太重要,可以忽视。在求职单位的选择上,48.75%的大学生更希望进入外企工作而非媒体上公认的公务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仅有3.75%的人希望毕业后从事科研、教育、医疗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说,目前的大学生更偏向灵活度高,环境宽松,人际关系较为和谐的工作,而只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喜欢在稳定、乏味的框架里工作。
        三、建议及对策
        (一)修正心态,勇于面对竞争
        面向社会最重要的不是怎样努力去改正缺点,那只是从枝叶上下手而已,关键的原因在于一个心,所以修正一个正确的、乐观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根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状况,敢于竞争,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做好多方面的竞争准备,这样才能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自主就业的观念
        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义。
        (三)构建开放式的就业指导新体系
        通过整合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建立起政府、企业和校园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政府也可通过加快有关劳动认识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的改革,减轻不合理的制度,扩大社会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社会需求决定职业培训的方向,这样也有利于学校的针对性教育。社会企业应该自己完善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尽量使自己的企业具有竞争的能力,扩大招工的条件,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四)引导型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在无意识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性,进而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包办型放任型外的第三种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型家庭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正确导向,其核心在于对孩子管理的一个度的把握。家长们的思想模式不能僵化,而是也要随时时代的发展去不断完善。在对孩子充分尊重的同时,给予孩子自己的意见。在平等的交流下,大学生们的职业价值观也会相应的随之改变。
        四、结尾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究底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这些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和大学生自身都要努力发挥各自的调适功能。以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观为主导,促使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向着健康、正确的方面发展。这对大学生就业和国家文明建设都十分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思明,俞娜,崔慧莹.2012-08-14.http///3.1/1208/14/7374117.html
        [2]寇彧.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