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数:15
青花瓷文化
青花瓷文化,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具有着力强、发鲜艳、烧成率高、呈稳定的特点。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
灵芝托“喜”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
青花瓷文化-文化简介
青花瓷服裝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釉瓷和玲珑瓷。
青花瓷是应用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因为质量文超,且有传统风格和民族特,除多次在国内获全奖外,还在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诺和波兰兹南连获3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
青花瓷
明代时,景德镇和各地民窑生产了大量青花瓷器。图案纹饰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天启、崇祯年间常见的“吹箫引凤”、“达摩面壁”、“秋江晚渡”、“枯石寒禽”、“荷花鹭鸶”等图案,有的用笔秀润,有的简劲含蓄,力求在人物、动物的个性上用心,令人遐想联翩。
明代的民间青花瓷中,还常常见到画面生动、逗人喜爱的婴戏图,如“捉迷藏”、“放风筝”、“斗蛐蛐”等,泽雅丽,笔调奔放而优美。
在明代民间青花瓷的创作中,绘瓷艺人还常常将绘画、书法巧妙地融为一体。象征吉祥的“福”、“禄”、“寿”、“喜”本不是绘画题材,但古代绘瓷艺人经过巧妙构思,亦将其表现在瓷器上,并使其升华为具有装饰美的形象。如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常见用松枝组成的“福”、“寿”字图案;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的画面,甚至不用衬托物直接书写在瓷上的书法“寿”字,看来亦饱满、流利,给人艺术享受。
青花瓷文化-起源发展
青花瓷文化
从扬州唐城遗址多次考古发现证明,青花瓷在唐代开元期间(公元713年)则已出现。这就把青
花瓷兴起于元代(公元1338年)的历史提前了625年,同时,有力地否定了“青花瓷西来说”。青花瓷兴起于唐代是有它的文化渊源的。大唐帝国国运昌盛,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时,中国陶瓷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长足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度。这为创制青花瓷提供了工艺基础。唐代帝王自称老子李耳的后裔,崇尚道教。唐代兴起于隋代末年农民大起义的长期战乱之后,需要与民休养生息。而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本意是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正适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同时,佛教文化自东汉传入中国。历经几百年的传播,已经中国化。唐代国家繁荣富强,在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更有博大的胸怀,视天下为一家。因此,唐代帝王同样提倡佛教,把它作为精神统治之一。佛教的素净雅致思想自然溶入中国文化之中。大唐帝国与波斯、阿拉伯等国家经过丝绸之路,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它的崇尚清真、喜爱青与白的文化思想也溶入了中国文化之中。这些文化思想的交流融合,对创造这一为人民所喜爱的青花瓷就是很自然的了。
青花瓷的创造有更为深远的文化历史渊源。早在6000年前的中国仰韶文化时期,那些作为祭器礼器的精美彩陶中,主要是黑彩与红彩;而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更是以精美的黑陶著称。青浅于黑,更胜于黑。由喜爱黑到喜爱青,是人类审美观的一大进步。这说明用青、黑花纹装饰陶瓷,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的。
“鬼谷子下山”图罐
青花瓷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运用钴料和釉下彩绘。这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中国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一些陶胎琉璃珠。这些琉璃珠上的蓝彩显然是钴的呈。唐代用钴作为陶瓷器上的呈剂已经很普遍。特别是唐三彩中的蓝彩和纯蓝釉陶器都是钴的呈。1972年陕西省乾县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郑仁泰墓出土了一件白釉蓝彩罐纽。这是初唐时期使用钴料的实物例证。上海博物馆藏有唐代黄釉蓝彩炉。蓝彩在黄釉之下绘成梅花斑形,这是釉下青花的制作方法,只不过是低温烧成的陶胎。这说明青花瓷器是在蓝彩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青花更胜于蓝花。这正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青花瓷应具备的三要素,即,洁白的瓷胎和纯正的透明釉;釉下花纹用氧化钴料,发青蓝明澈;平面彩绘技术熟练来衡量,并参酌各个时期青花瓷的生产实况,中国青花瓷器的发展大致可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青花瓷文化-历史沿革
朝圣龙纹扁壶
本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发现了一件书有“至正十一年”纪年铭款的元代青花瓷瓶。从此以后,国内外研究中国古瓷器的人,便根据这件瓷器的造型、胎、釉、料 与纹饰方面的特征,把许多传世的、或出土的和这件瓷器的工艺与装饰风格相 近的青花瓷器,确定为元代的青花。这只带有年款的瓶子公诸于世以后,中外 研究古陶瓷的作为元代创始青花的依据。但是这些青花瓷器纹饰精美,料浓 艳,气势宏伟,无论是装饰景德镇四大名瓷还是工艺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 在元代已普遍出现,而风格固定趋于成熟,因此有些人认为,这样成熟的青花 瓷器,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 它一定经历了一个草创的阶段而逐步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青花瓷器的创始时期,近年来有些人根据元代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宋代的青白瓷盛传江湖,造成景德镇瓷突飞猛进的发展,而 推定青花瓷萌芽于当时已具有质地优良、能清晰以发显青花蓝透明釉的景德镇宋窑场。
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钴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与郑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青花料亦有一定关系)。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俗称“空白期”或“黑暗期”)。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
料、料浓艳,产量大。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正、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
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为弄清早期青花的面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元大都遗址时,和景德镇陶瓷馆试掘湖田古瓷窑遗址中,都出土了有确切地层关系的青花瓷器。如景德镇陶瓷馆在试掘湖田古瓷窑遗址时,发现有青黑釉下彩绘的影青碗底心残片一块,及影青釉下加褐斑点黑彩的虎形枕等遗物,对研究景德镇瓷器釉下彩绘的起源和青花瓷器的萌芽问题,提供了一些实物资料。所发现的早期青花瓷器都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而景德镇湖田古瓷窑遗址出土的元代青花又与国内外传世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这样说,青花瓷器在世界上出现。最晚在中国元代(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到十四世纪六十年代),并为中国的陶工所制作。
青花瓷文化-文化内涵
浮雕白龙纹罐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是否可以这样表述,代表庄重,喜庆、吉祥、热烈取的精神,这是儒家文化积极入世思想的自然体现。如皇帝宫墙与文圣孔夫子,武圣关帝庙的围墙才能用红。青花瓷的起源。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两者组合为青花釉里红瓷是元代:根据已发现的文物资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里红器有明确纪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红器起源的物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