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与现状
(一)伟大的发明
我国有多处遗址出土1万年前的陶器。陶器,它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史前时代最好的历史纪录,创造了彩陶、黑陶和白陶工艺。商代前11--17世纪创造了有釉的原始瓷器。这是陶发展为瓷的第一个飞跃。东汉25--220年创造了青瓷器与黑瓷器,实现了陶转为瓷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唐代618--907年,三彩、白瓷、青瓷、青花在历史上有名。宋代960--1279年陶瓷遍布全国,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瓷器至今仍享有盛名。瓷都--景德镇,具有悠久的制瓷历史,在汉代前20 6年就开始生产陶器。景德镇,原名新平,又名昌南,出产制瓷原料,交通方便。宋代景德年间1004--1007年,这里专门生产细瓷,在瓷器上标有“景德年制”字样,由于瓷质精美,全国闻名,遂改名景德镇。后成为元、明制造御用瓷器中心及清至现代全国制瓷中心。全国陶瓷行业发展很快。景德镇、德化、醴陵称华夏三大瓷都;宜兴、佛山亦有陶都之誉。
中国人首先发明瓷器,利用瓷器,然后把它和它的制造技术通过“陆路”和
“海路”传播到世界各国。汉代前206--220年时,正值西方罗马帝国时代。当时,中西交流开始频繁,由
新疆经波斯、叙利亚以达到地中海各国的陆路,史称“丝绸之路”。唐代618--907年时,交、广、泉、扬州四大港的船舶经波斯湾、巴士拉、巴格达至埃及。日本学者称这条路为“瓷器之路”。
(二)中国制瓷技术的外传
8世纪开始,日本、越南、泰国等先后从我国学到了制瓷技术。同时,我国有
不少人到日本、南洋等地传授制瓷技术;918年,高丽(朝鲜)在康津建立窑厂,仿造
中国瓷器;11世纪起,制瓷技术先后传到了波斯、埃及、西班牙、土尔其、意大
利、荷兰、法国、英国和德国;1682--1719年,德国麦森人造出了硬质瓷。仿造中国的白瓷、宜兴窑瓷。
(三)我国陶瓷工业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改组改造、陶瓷工业发展很快。陶瓷中专、中技遍布陶瓷产区。工学院、陶瓷学院为陶瓷工业培养造就一大批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陶瓷科研院所、情报站、杂志期刊遍布全国;三山、唐山、博山、佛山、崛起,川陶争雄;重要产区、唐山、邯郸、淄博、宜兴、佛山、景德镇、醴陵、德化、湛江、潮州、大埔、北流、海城形成;一些大中型骨干企业,引进了先进设备和技术及科学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们创优质产高产,经
济效益好,为我国陶瓷企业的“两个转变”与“三改”提供了经验,为加快传统陶瓷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陶瓷工业开始迈进了品牌竞争,实力取胜的新阶段。由于传统陶瓷技术的禁锢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不少企业设备和技术落后,员工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较低。当一旦进入市场经济,就经不住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被陷入低谷。与日本和西方国家的主要差距是:
产品人均拥有量少;劳动生产率低;出口数量不少,换汇率低;产品档次低, A
级高档产品少,市场应变能力差,主要B、C级中、低档、花品种单调、陈旧,更新慢,不适应国际市场需要。日、英、德主要A级高档产品,花品种丰富,变换快;生产工艺:我国传统为主,多数单机效率低。日、英、德、意工艺先进,不断推出新工艺,高效高质,自动化程度高;技术设备水平方面,我国日用陶瓷大多数为70年代水平,而且习惯用传统技术装备传统产品,技改能力低。日、英、德为90年代水平,装备精良,新技术开发应用快;能耗方面,我国为8000--20000大卡/公斤制品。日、英、德为3000--8000大卡/公斤制品;企业经营管理素质低。
(四)世界陶瓷现状
虽然世界陶瓷史可上溯万年,但由于其独特的稳定性能,人类掌握其生产技能的熟练程度,能融实用性、文化艺术性于一体等原因,不但在日常生活、建筑领域有
不能替代的地位,而且在高新技术领域和建设文明社会的领域也有新的发展,充分地确立了既传统、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地位。世界陶瓷业的现状可归纳为如下的几个方面:
(1)陶瓷工业已步入现代工业的行列,可以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模式应用于陶
瓷生产,达到相当高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2)陶瓷工业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发展,中国的所有省市区几乎都建立了陶瓷厂,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国家近几年都建立了陶瓷生产企业,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现在已很难到没有瓷器的家庭。
景德镇四大名瓷(3)当代较高水平的陶瓷生产国以及陶瓷市场仍然集中在经济较富裕、工业技术较发达的国家,即使是在中国,也莫不如此,说明发展陶瓷业需要经济、技术、市场的支撑。
(4)当代陶瓷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更多来自行业内外的竞争。行业内的不必说,行业外的就是要不被取代,需靠行业的相对优势来维持。例如地砖、卫生厨具,要是其性能、功能、价格、文化艺术性等不及木材、塑料、石料制品,就难以求存了。
(5)陶瓷业的学术水平、技术工艺水平、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等不断地在动态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人们以更客观全面的眼光来审视每项技术、装备的进步。
(6)陶瓷生产业和市场的国际化。中国是世界陶瓷业国际化既典型又具体的例子。中国本土上现有的陶瓷工厂从国别来说,有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英国;从工艺技术来说,当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中国都用;从装备来说,世界上已有的中国基本上都有,甚至国外没有的中国先有了,从产品来源来说,中国市场上可见到世界上各大公司所有产品;从出口来说,中国陶瓷行业产品已进入到百个以上的国家。究其根本原因,是陶瓷具有拓展国际市场的条件。
二、我国陶瓷工业的发展趋势
陶瓷特有的功能、性能、实用性、文化艺术性,随着人类文明史历经了数千年,不但没被淹没,而且还一再从传统领域进入新领域。陶瓷与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现代建设的三大固体材料。因此,从广义陶瓷的观点出发,人类社会仍然会注入很大的力量来开发这一领域的材料与制品。
将陶瓷看作材料的观点显然比制品要宽广些,更立足于动态发展的眼光。一般来说,制品往往受到时空的限制,例如不同时代的制品造型、功能就不一定相同,而材料是制品的基础,可以随时按制品性能、结构形式的要求进行调制生产。因此,生物陶瓷、环保陶瓷等新型陶瓷打破传统陶瓷的局限在未来不是不可能的。
中国陶瓷的根已深深地扎于中国大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原料、能源、技
艺、庞大的国内市场等陶瓷生产的优势条件也不是世界各地都具备的。地球上近
60亿人口要生活下去,中国12亿以上的人口要生活好,旧的要更新,新的要增加,为此提供了一个世界性的发展着的大市场。现在中国年产陶瓷300亿件,出口才占5--10%,已经能为中国提供几十万个就业机会,并且先富了一大批人,如能将出口率提高3倍,情况将更好。
只要做好工作,陶瓷制品与材料、装备可以成为中国一大产业。目前,我国的
陶瓷生产设备,如窑炉、压机等,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应该说,我们的硬件设备不比国外先进陶瓷生产企业使用的差,有的设备甚至居国际领先地位。如广东佛陶集团力泰公司研制生产的“YP4280型液压自动压砖机”,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代表了国产压砖机技术的领先地位,并通过了专家鉴定:广东佛山科信达公司研制并一次性试产了1200mm抛光砖生产线,由广东东鹏陶瓷公司接受并推出了目前国内市场最大规格1200mm×1600mm的抛光砖,从而实现了“世纪中国砖王”之梦,另外,科信达公司生产的最新型“世纪抛光机生产线”“远嫁”孟加拉国,为民营陶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带了一个好头;广东科达公司陶机整线工程不仅在国内山西、山东、四川、河北等地落户,还相继出口到印尼、越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有佛山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制出的卫生洁具、坐便器内腔及虹吸管施釉专用设备,佛山多变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便携式瓷砖智能检测仪”等等,
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陶瓷生产的硬件设备已经蓄势待发。然而这其中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应用。好的生产设备研制出来了,陶瓷生产企业或因资金或因配套等问题而没有推广使用它,再好的生产设备也会与
废铁同价。我国陶瓷业要发展,产品要更新换代、提升档次,硬件生产设备不可或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陶瓷产品。国外陶瓷产品之所以在时尚、档次、质量、设计等方面让人瞩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生产世界一流产品的设备同样是世界一流的。
同样道理,如果一旦拥有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设施,就要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推进高技术含量、高质量档次产品的研制生产,如果用先进的生产没备生产普通的陶瓷产品,那简直是暴殄天物,大材小用,同样不可取。
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以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样才有资格、有能力与外企及洋品牌展开竞争。否则,我们就会大败,不是败给对手,而是败给我们自己;不是败在终点,而是败在起跑线上。就如同两个拳击手,一个是重量级的,一个是轻量级的,二者本不可同日而语,但若定要同台竞技,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