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出字幕的喜怒哀乐——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译出字幕的喜怒哀乐
——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福建师范大学阮薇
[摘要]该文以《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为例,根据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探讨如何将电影字幕中的情感信息有效地传达给观众,使外语观众获得与原语观众尽可能一致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字幕翻译交际翻译情感《金陵十三钗》
0引言
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必须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震撼观众的心灵。电影情感的传达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剧情设置、演员的表演、摄影、剪辑、音效等等,影视语言亦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影视语言诉诸听觉与视觉(字幕),以期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达到情感交流与文化沟通的目的[1]。尤其对于非本土电影而言,观众依赖字幕获得大部分信息,字幕的翻译能否有效地传达人物的情感,关系到影片能否收到预期的情感效果。因此,对于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而言,如何翻出原文的情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
题。本文从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出发,以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为例,分析影视字幕翻译应如何传达出其中的情感因素。
1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与影视字幕翻译
受奈达、韩礼德、卡特福德等人翻译思想的启发,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策略。交际翻译关注目的语的可读性与目的语文化,追求译文在效果上与原文等同。Newmark说,“交际翻译力求译本对目标语读者产生与原作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效果。”[2]对于影视翻译而言,仅仅将字幕中的情节发展信息传达出来是远远不够,译者还应该译出字幕中的人物情感,力求使目标观众获得与原语观众相近的情感体验。
Newmark认为语言有6大功能: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寒暄功能(Phatic Function)以及元语言功能(Metalanguage Function)。Newmark对“呼唤(Vocative)”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呼吁读者行动,引发读者思考,刺激读者感受[3]。仅关注自我表达的影视作品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同,成功的电影应发自内心地与观众进行交流。正如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钟大丰所言:“……与观众建立对于社会发展有建构性的情感沟通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电影是一种情感沟通的艺术。”[4]因此,译者处理影视作品字幕时,应关注作品的呼吁功能,才能将电影的情感精髓有效传达。
2字幕翻译的特殊性对情感传达的影响
字幕翻译最大的特点是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制约。
字幕占据屏幕的空间不可过大,否则会破坏电影画面的美观。具体来说,如中文一样的象形文字,字形较大,其字幕只能每屏一行,且不超过18个字;英文由于词形较小,可允许分列两行,最多35个词[5]。因此,若为了传达字幕的情感,将字幕的翻译得冗长复杂,是绝对不可取的,也就是说,字幕的情感翻译首先应服从简短原则。
字幕的情感翻译应服从明晰原则。字幕配合着电影画面不断转换,不仅出现在屏幕上的时间极短,而且不像文本材料一样可以参照上下文反复回读。这就要求字幕翻译应具有可读性,不至于花太多心思琢磨字幕的含义而忽略了电影本身。因此,在翻译时应尽量选用小词、常用词,句式简短,不可为了传达情感而将字幕翻译得晦涩难懂。
另外,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许多文化信息和文化局限词不能通过加注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但是,各个文化体系中所承载的情感表达词汇各不相同,情感本质也各具风格,因而具有情感文化上的差异性[6]。因此,要准确传达字幕中的情感因素则必须恰当地处理文化信息的翻译。
3《金陵十三钗》的情与泪
《金陵十三钗》由张艺谋担任导演,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上映。电影由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故事以日本侵华期间沦陷的南京城为背景,主人公包括一个为了救人而假装成神父的美国人,一所教会学校的学生们以及一来不及
7201299
6年第期(总第6期)
教学探讨
H A I X I A K E X U E
年第期(总第6期)海峡科学
逃到安全区的风尘女子们。
首先,本片是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历史题材影片,其中描述了日军的种种残暴行径,民众水深火热的生活,恐惧与挣扎。因此,对战争的谴责是本部影片的情感基调。
其次,女性英雄主义亦是本部影片重要的情感主题之一。电影的原作者严歌苓擅长描写女性,尤其好刻
画女性性格中刚毅的一面[7]。本部影片描述了女学生们面对日寇,面对被辱和死亡的恐惧时表现出的同舟共济的精神,以及平日里遭人诟病的们在最后的关头表现出的英勇与无畏。
另外,张艺谋透露,与原著相比,影片中加入了表现中国军人和老百姓浴血抗争这条故事线索,“需要表现中国
人的血性、不屈不挠的精神。”[7]
影片中以佟大为饰演的军
官为代表,刻画了中国军人不屈不挠,浴血奋战,顽强地抵抗日寇,保卫中国人民,保卫国土的光辉形象。
4《金陵十三钗》字幕的情感翻译实例——先“达意”后“传情”
我们常说翻译应做到“传情达意”,但笔者认为二者顺序调换下更为妥当,先有“达意”后能“传情”。交际翻译理论认为,文本对于目标读者清晰易懂是突出文本呼唤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翻译时,为使文本清晰易懂,应先处理好源文本在语义与文化层面的信息,之后再考虑原文本的语用功能
[3]
。对于字幕翻译而言,处理好语义信息与文化信息能确保
字幕翻译做到“达意”,奠定了“传情”的基础。也就是说,为了“传情”,应恰当处理字幕中的语义信息与文化信息。4.1语义信息处理例1:Christian Bale:
Stop!Stop!Stop!This is a house of the
lord!There are children!You are breaking the laws of man and of God!No soldiers here!You have no business being here!译文A (原译):住手住手
住手
这是个神圣的地方
些是孩子你们违反了人道主义
这里没有军人
你们无
权在此
译文B (改译):住手!住手!住手!这是个神圣的地方!那些是孩子!你们罔顾人道!违背天理!士兵禁止进入教堂!你们不该来这!
本段克里斯蒂安贝尔开始假扮神父,克服内心的恐惧,第一次与凶悍的日本兵对峙,这标志着克里的蜕变,从只想置身事外,保全性命到挺身而出,不顾安危保护女学生,但语言是他仅有的武器。因此这段的译文也因表现出勇敢、坚定与不屈,对日本士兵起到恫吓作用。
译文A 中一处明显的误译是将“No soldiers here!”译为“这里没有军人”,让观众有些摸不着头脑——明明有日本军人在场,为何说这里没有军人?译文B 译为“士兵禁止进入
教堂!”符合原文的语义,且翻出了强硬的语气。
译文A 的前半部分相对简短有力,而后半部分略显拖沓。而译文B 将“You are breaking the laws of man and of God!”译为“你们罔顾人道!违背天理!”简短的四字结构,更具可读性,且显得更加坚定有气势。
另外,译文A 将原文中的感叹号全部删除,或许是出于字幕简短的考虑,但保留感叹号并不违背简短原则,更重要的是,将贝尔神父的愤怒,强烈谴责日本兵的语气较好地保留下来。
例2:士兵:李教官,教导队只剩下十几号弟兄了,再一步就出城了。
译文A (原译):Major Li.We are the last ones left.We should leave the city now.
译文B (改译):Major Li.We are the last few left.Several steps ahead,we can get out of the city.
本句是影片开头,李教官带着他所剩无多的士兵正准备撤离时,发现日本兵眼看就要追上女学生们,李教官立刻部署手下们投入战斗,本句是某位士兵回复李教官的台词。
译文A 将原文中的数词“十几个”这个信息删去,无法体现出敌众我寡的艰难局面,译文B 并未将“十几个”生硬地逐字译出,而用“few ”这个约数,服从了简短明晰原则,亦传达了所剩士兵不多的信息。且“left ”一词暗示已死伤了许多士兵,表明战争的残酷,中国士兵的英勇。
对于“再一步就出城了”,译文A 采用了意译的方式,译出了台词的引申意——应该撤离了。而译文B 相对直译,但却能让观众感受到生的希望就在几步之遥,士兵们萌生了求生的本能,提醒观众士兵也是人,也有对生的渴求。但最终他们服从了李教官的命令,奋战到底,牺牲了自己,解救了学生们,凸显了中国士兵们的牺牲奉献精神。
可见,译文B 更忠实地传达了原文语义信息,同时也将原文的情感传达给了观众。4.2文化信息处理
文本类型的不同决定处理文化信息的方式不同,根据交际翻译理论,对于文化信息,表情型文本通常将信息完整保留,信息型文本作中性解释,而呼唤型文本中则处理为目的语中的文化对应词[3]。电影字幕
属呼唤型文本,且碍于字幕的特殊限制,译为相应的文化对应词更能传达信息,表达情感。
例1:(小战士“浦生”临死前,幻听到雨声,女主角玉墨回答道)是阎王爷在哭你呢!
例2:(女学生们不愿赴约,爬上顶楼准备集体跳楼,玉墨劝说道)南京城死了这么多人,阎王爷都来不及收。
两处字幕都出现了中国特词“阎王爷”。(下转第80页)
20129977
浅谈理工科院校的音乐教育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教育领导机构和一些学校将音乐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办出了特,办出了水平,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音乐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重视高校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参考文献:
[1]刘肖佳.大学生音乐教育现状初探[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6):82-83.
[2]黄燕.论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与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金陵十三钗演员
[3]王建新.简议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质[J].中国音乐教育,2000(2):43.
[4]张靖.大学生音乐教育边缘化现状及其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9(4):179-180.
[5]张宁.浅谈理工科院校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3(1):55-57.
(上接第77页)
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对于“阎罗”,“阎王”的翻译为“Yama”或“the King of Hell”[9]。“Yama”一词来自印度神话,带有宗教彩,语义上最贴近“阎王爷”,但使用频率不高,外国观众很可能不知“Yama”是何人。第二种译法“The king of Hell”,“地狱之王”,是一种解释性翻译,但较为中性,无法较好地传达“阎罗王”令人恐惧的感情彩,且不够简练。
原字幕译为“It is death weeping for you.”将“阎罗王”译为“death”的好处在于简练,译出了“阎王爷”的内涵,且“death”也能给人恐惧之感。但是这种译法缺失了这句台词中的另一层情感,即对小战士浦生的怜悯之情:他的家人全因战乱死去,小小年纪,还是个孩子就参加战斗,最后悲惨地牺牲。所以连“阎王爷
”这样一个凶狠的角都忍不住可怜他,“哭”了起来。建议此处的“阎王爷”可译为英文中有近似文化内涵的“Satan”。首先,英文观众很熟悉“Satan”这个人物,另外“Satan”的意象也是凶狠,邪恶的。连“Satan”也为浦生哭,足见浦生的可怜,战争的残忍。故建议译为“It is Satan weeping for you”。
第二句若沿用第一句中“阎王爷的用法”,直译为“So many people have died.Satan is too busy collecting the death.”虽然忠实了原文,但是起不到劝说女学生不要轻生的作用。原字幕译为“So many people have died.The hell is packed.”我认为翻译得很灵活,简洁,且起到了很好的劝说功能——“Hell”本就是个令人生畏的地方,况且还很拥挤,那谁还会想去呢?较好地将原文的情感和语气传达给观众。
综上所述,情感因素是字幕翻译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字幕情感的传达建立在字幕语义和文化信息传达基础上,同时应保证字幕简短易懂。
参考文献:
[1]王亚男,吉哲民.电影字幕的文化翻译[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23(2):56-59.
[2]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 l 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3]Pet er Newmark.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1.
[4]钟大丰.电影是情感沟通的艺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2):5-6.
[5]孙菲菲.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翻译方法[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
26(8):25-38.
[6]杨春字.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情感同步处理[J].大众商务,2009(22):179.
[7]佚名.金陵十三钗独家揭秘[J].看电影,2011(24):16-26.
[8]佚名.金陵十三钗.htt p://baike.baidu/view/1857725.htm,2011-05-13.
[9]吴景荣,程镇球.新时代汉英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80201299
年第期(总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