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1日
掐指算来,“二张”分道扬镳已近一年,但任凭张伟平接连“放炮”,默不作声的张艺谋就是“不接招”。近日,张艺谋接受了某经济类报纸的专访,并没有提一句张伟平,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老搭档的“不满”:“我不讨厌商业电影,但害怕被商业裹挟”、“《三》是迄今最不满意的作品”、“投资方不玩硬的,软磨硬泡更愁人”……如今,彻底跟张伟平划清界限的张艺谋将重新出发:不再做他人的“摇钱树”,只想回归现实,拍一部真正的佳作。
谈分手:害怕被商业裹挟
张艺谋悄然离开新画面后,张伟平多次隔空“喊话”,先是向张艺谋“讨说法”,随后又声明要收回艺人经纪管理权,但张艺谋一直不予回应,如今终于开腔了。“我不讨厌商业电影,但害怕被商业裹挟。”张艺谋无奈地表示,从投资方到制片方,从植入广告到演员选择,从拍摄手段到镜头取舍,导演在每个环节多少会受干涉,“商业利益的回报,从开拍起就压在导演肩上。年轻导演直接被命令要求如何做,而对有名气的导演,投资方虽不敢玩硬的,可软磨硬泡更愁人,让你的构思和创作发生扭曲。”
显然,张艺谋所指的正是跟他合作近20年的张伟平和新画面公司。因为背后有影视公司等财团支持,一旦上了这条“船”,拍摄全程由不得自己,这直接导致影片艺术水准低、叫座不叫好。张艺谋同时坦承《三拍案惊奇》就是典型的“被”案例,“本来没打算拍这部戏,可制片公司想挣钱,用小沈阳出演搞商业炒作,就拼凑了一个不成熟的剧本。”张艺谋直言,这是他迄今为止最不满意的作品,“我感觉自己掉沟里了,因为它缺乏文化价值,是商业裹挟的产物。”
谈创作:好小说是电影的基础
《三》成了张艺谋口中的“失败”案例,但他也承认演员很用功、演技也精湛、各部门都很努力、自己也废寝忘食,可依旧回天无力。“原因很简单,折在剧本上……‘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提到剧本,不得不提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为张艺谋赢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连张艺谋都直言:“首先要感谢《红高粱》小说的作者莫言。电影和文学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好小说、好文学作品是电影的基础。”
在张艺谋看来,“文学繁荣,好剧本就接踵而至,好电影就层出不穷”。他回忆跟作家刘恒合作的《菊豆》、《秋菊打官司》、《金陵十三钗》三部戏,“刘恒主动为剧中的每个重要人物写小传,以求演员能真实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他是我看到的最严谨的有现实主义功底的作家。”遗憾的是,当前的电影文学已不再具备当年的影响力,“这个时代,像《红高粱》这类的作品太少了。”张艺谋偏爱有力量的作品,“可好剧本青黄不接,让我不得不接受优秀小说凋敝的事实。”
谈申奥:早过了得奖的岁数
有一种说法,《金陵十三钗》国内票房低于预期,海外市场惨遭恶评,奥斯卡将其拒之门外,都是“二张”分手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认的是,张艺谋是“申奥”的常客,从早年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到近年的《英雄》、《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钗》,张艺谋曾八次“申奥”,其中《英雄》还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可惜最终铩羽而归。
“奥斯卡不是中国电影的风向标,而是各国电影人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不应被神化。”张艺谋多次担任国际电影节评委,也多次荣获国际电影大奖,但他对奖项有着自己的理解,“全世
界在册的国际电影节有400多个,无论是美国奥斯卡、法国戛纳还是中国金鸡百花,一帮电影人把自己做的菜都带来相互尝尝,就这么简单。”
但媒体偏偏总把“冲奥”和张艺谋捆绑在一起,让他很无奈。“好像我老当益壮,端着冲着奥斯卡就去了,誓不罢休!”张艺谋调侃道,“我早就过了得奖的岁数,现在的重点完全不是获奖。”对于“冲奥”,张艺谋觉得别把这太当回事儿,“题材偏好、拍摄上映周期、评委会成员和主席的背景、上几届获奖影片对本届获奖作品的影响和限制……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你掌控不了。”
谈未来:回归现实拍部佳作
“二张”闹掰不久后,沸沸扬扬的铁道部“天价宣传片”又将张艺谋卷入舆论漩涡。直到现在,他还在反思:“金陵十三钗演员浮躁?裹挟?委屈?无奈?”张艺谋坦言,“无论如何,我现在最需要两个字——回归!”对于宣传片250万元的酬劳,张艺谋也已经想好,要么归还有关部门,要么捐赠给电影院校作为教学基金。
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张艺谋的目标也很简单:“和年轻一代导演拼票房,那不现实;对新签
约公司的选择,不想成为他们的‘摇钱树’;我希望回归,有一个和谐的创作环境,尽量不受太多制约、干扰和裹挟,提炼自己所有的能量,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拍几部自己喜欢的题材。”近日,张艺谋荣获印度孟买电影节“终身成就奖”,他无限感慨道:“名也有了、利也有了,你还想怎样?”张艺谋表示,自己真正的梦想,还是一如既往地回归现实,“个好剧本,有个好团队,拍一部真正的佳作,过瘾!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