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常见种类和特点
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简单介绍了“疫苗”:
那么,免疫接种原理是什么?疫苗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涉及免疫学
的应用,可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资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并感悟科学、技术、社会的密
切关系。
1.免疫接种(预防接种)
(1)主动免疫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如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
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长期保护。
(2)被动免疫
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如接种抗破伤风抗体来医治破伤风菌感染者。
及时快速杀灭病原体,但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较少。
2.常见的疫苗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根据传统和习惯又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抗毒素、亚单位疫苗(含多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常见的新冠疫苗有以下两种:
(1)灭活疫苗
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即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
灭活疫苗的优点是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安全性比较高,它是应对急性疾病传播通常采用的手段。
但灭活疫苗也有缺点,如接种剂量大、免疫期短、免疫途径单一等。
(2)腺病毒载体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钥匙”,无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装自己很“凶”,让人体产生免疫记忆。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优点是:安全、高效、引发的不良反应少。这种疫苗也有缺点,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研发需要考虑如何克服“预存免疫”。以进入临床试验的重组新冠
疫苗为例,该疫苗以5型腺病毒作载体,但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曾感染过5型腺病毒,体内可能存在能中和腺病毒载体的抗体,从而可能攻击载体、降低疫苗效果。也就是说,疫苗的安全性高,但有效性可能不足。
3.免疫接种的原理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
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地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这时抗体的产生不仅较第一次速度快、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这样可产生大量
的抗体和更多的记忆细胞。同时,请注意不是记忆细胞产生抗体,而是记忆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例1: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抗血清。
(1)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为什么?
(2)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解析和答案:(1)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因为第二次或更多次注射相同抗原,会使小鼠产生更多的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
(2)预测实验结果:
例2: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3.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