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2年高考语文高分作文
真题展示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
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标题;(2)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本题体现出上海卷高考作文一贯的出题风格,意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题干中,“小时候”与“长大后”,“喜欢发问”与“注重结论”是两组含义相对的词语。面对“从小时候到长大后,从爱提问到重结论”的现象,有的人“感到担忧”,有的人则“觉得正常”,这便让题干的论述点更聚焦在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是爱提问好,还是重结论好”这样的论题上。
细致思之,答案便不难得出了,“爱提问”是童真时代对世界的每一种好奇、兴致,是指引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行的动力之一;“重结论”是成长路上人越来越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人越来越懂得
利用自然规律、创造成果的依据。一味只注重提问,便会偏废对结论的关注,削减了“提问”发起的意义;一味只注重结论,则会被固封于既有经验之中,丢失了探秘更广阔可能的机会。因此,最佳的结论是在成长过程中,“发问”与“重结论”都很重要,二者应当并举,不可偏废。
写作指导
针对此试题,写议论文再合适不过。我们可以将论点明确为,“以发问之心,践结论之本”,或“仔细求证,大胆发问”等等,总之,能够阐述出自己对“发问”与“结论”之间关系看法的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关于“发问”与“结论”之间的分点论述,我们能够想到的观点其实也有很多,如,“发问”可以指什么,如一种好奇心、探索心、严谨态度等;“结论”可以指什么,如一种务实态度、实践能力等;只有有结论的发问,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这正如牛顿之于万有引力的发现,居里夫人之于镭的发现;只有针对既有结论保持发问,才能促成更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墨守成规地只重结果会让许多事务流于形式,只有不被例行公事消磨耐性,时时擦拭心尘,保有一份好奇之心,才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发问与结论应当更好地融合,不应只拘泥于其中一点,捆缚住自我成长发展的脚步和空间。 此外,我们也应当注意,这道作文题
有的同学可能会写成“论述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造成偏题错误。这是没有仔细审题导致,应须避免。
作文总评
多元开放兼容并包的上海在理念上是非常具有前沿性的近年来上海卷高考作文题也契合城市特点能够在透视生活的背景下反映出深刻的哲理2020如何认识意外与转折这一作文题便表现出思维的多元化特点2021事物的价值与时间的沉淀的关系”,以独特的视角对生活进行观察要求考生能够由此阐发自己的感悟和认识2022年的发问与结论”,则表现出对认知层次的探究具有很强的思辨性作文题由个人成长中的普遍现象引入贴近每位考生的真实生活引导考生从个体经验出发对成长过程中从喜欢发问看重结论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其意义进行省察如是考生便能结合切身感受展开联想发有温度的议论做有深度的思考从而提高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为成长新阶段的开启做好准备
年轻的考生写作时往往会因为眼界的局限而束手束脚思维不够开阔难成格局因此写作此类作文需要选择能够反映同类哲理的素材拓宽格局运用哲言慧语打破就事论事的
局围这样才可以把作文从翻来覆去说一个观点的死胡同中拯救出来应该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总能够让人感受到大都市的大气与胸怀
考题详析
这是一道具有哲理意蕴的作文题。材料列举了两个年龄阶段“小时候”与“长大后”,突出这两个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征:“喜欢发问”与“注重结论”。整段材料表现出思维发展的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爱提问”反映的是童真时期对世界的好奇与兴趣,是激发自我不断探索与挑战的潜在动力;“重结论”是成熟的标志,是在经历了探索之后懂得如何利用规律、创造成果。
面对这种现象,有的人“感到担忧”,有的人则“觉得正常”,这是写作的任务。“担忧”什么呢?担忧的是“爱提问”或“重结论”,如果只侧重一点,就会影响了另一方面。一味注重提问,便会偏废对结论的关注,削减了“提问”发起的意义;一味注重结论,则会被固封于既有经验之中,丢失了探求更广阔可能的机会。“觉得正常”则是出于对成长过程的思考,从变化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突出“发问”与“重结论”都很重要,二者应当并举,不可偏废。具体分析时,可以将立意中心放在“成长过程中,是爱提问好,还是重结论好”的比较上,表达具有辩证彩的认识。
在写作的文体上,本题更适于写成议论文,当然有的考生擅长小说,记叙文和记叙性散文的写作,也未尝不可,考生可根据对不同文体的驾驭能力来逃定。但不管是写成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离不开对材料中直接的核心词“发问”“结论”,以及需要补充出来的“探索过程”的思考与认识:结论既是发问的终点,又是下一次探索的起点。人们应立足于已有的结论,继续不断地向纵深处发问,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超越和突破,做出更大成绩,对体、社会和人类而言,也才能破解一个个难题,取得更好的发展,开创更好的未来。
参考立意
1.努力探索。
2022年高考是哪三天世界无限精彩,积极的生命总是带着好奇心、探索心去发现世界中的每一种美,感受世界的每一次脉搏。不断发问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使人生变得丰富。保有一份好奇之心,才能获得更多的乐趣。
2.尊重规律。
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都会通过事情的结果来体现。因此,应当在
好奇探索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务实求证,获得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升思想境界,表现出成熟的魅力。
3.过程与结果。
看重起点的好奇,可以享受探索的过程;看重终点的结论,能够体会发展的规律。发问与结论都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将两者融合,而不只拘泥于其中一点,才能充分释放自我成长发展的空间。
高分作文
于探索中获新知于总结中得规律69
年幼懵懂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长大成人后,在总结经验中得出规律。爱发问,善总结,这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标志,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
因为爱发问,人类以积极的眼光去探索浩瀚宇宙,并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了一个个宇宙奥秘。因为善总结,人类以冷静的头脑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突破与超越中破解了一个个自然之谜。
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回望人类的发展进化史,因为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所以人类慢慢学会了用火取暖、磨制石器、冶炼铁器,培养出了解决难题的信心和勇气,有了不畏险阻、勇攀高峰的志气。放眼今天助力祖国发展的英雄人物,从“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谁不是在努力探索中一点点前进,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许他们在探索时,也曾有过惶惑与恐惧,但更多的必定是勇气和决心。哪怕探索的道路困难重重,他们也一路坚持,奉献自己的整个人生,使祖国终于能够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在生命的进程中习得的本领,也是引领人类发展走上正确道路的不二法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通过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一的正确道路坚信不疑,又在经历过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洗礼后,总结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翻身解放,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繁荣富强。今天的我们,在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阔步,不断前进,以辉煌璀璨的发展成就让整个世界瞩目。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不应为发问与总结孰优孰劣而徒自烦恼,而应当认识到这是人生道
路上两个必经的发展阶段。在探索未知时,我们应不忘初心,以先辈为榜样,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在总结自身成长经验时,我们应全面着眼,以未来为准绳,坚定信心,明确方向。这样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胆识和勇气,才能收获独属于自己的明天的辉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只要我们爱发问,善总结,一定会迎来前途的一片光明!
名师点评好奇探索与总结经验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考生由此出发运用辩证思维对两者关系进行了梳理表达出具有辩证彩的观点在安排文章结构时考生先从材料出发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加以阐发不蔓不枝一气贯通主体部分对探索与总结分别进行了深刻剖析逻辑清晰层次鲜明在表达方面文章语言生动行文气势雄浑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表现出考生深厚的语言功底
让发问与结论各美其美66
人们在小时候会时常发问,每天都要上演“十万个为什么”,这种爱提问的特性是人类在童真年代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表现。而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了解了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受到了人情世故的濡染,心智也慢慢成熟,就往往会从注重探究原因变为更重视结果。这一变化是很正常的。在每个人从懵懂走向成熟的路上,都需要经历这样的改变。然而在我看来,我们还
应该将提出问题与寻求结论结合起来,让它们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
如果一味注重结论,便极易沦陷在既有的经验中,被思维定式所局限。对待事物一直守着旧有的结论与规则,不愿开动脑筋去思考其中的奥秘,甚至以“从来如此”之类的借口进行自我辩解。但正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所提出的那振聋发聩的一问:“从来如此,便对么?”我们也不该以这样的借口麻痹自己,使自己丧失发问的能力与勇气。“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没有发问就没有反思,没有发问就没有创新,没有发问就没有更上一层楼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没有发问就没有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
但是,一味地发问而不去努力探究也是不可取的,那样就会让人陷入只思考不求证的怪圈。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大胆发问、仔细求证,带着探寻结论的好奇心去发问,将提出问题与寻求结论二者并举,不可偏废。将发问作为严谨探索的基础,以务实的实践态度去寻求结论,这种做法才是有意义的。君不见,古今中外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人物,大多都具有这样一种发问与结论并重的思维素养:发现镭的居里夫人,提出力学三定律的牛顿,推翻“地心说”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勇于改革社会弊端的政治家商鞅、王安石……他们都是勇于发问,并能够以坚定的行动去寻求结论的人。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推动国家社会向前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创新、保持好奇、保持乐趣、不断探究的同时,将发问与结论二者更好地结合,不拘泥于既有认知,不被探索中的困难所吓倒,放开自己的手脚大胆前行,真正做到大胆发问,细致探究。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发问与结论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名师点评本文紧密围绕中心论点行文以充满思辨彩的语言对文章中心展开论述更以名人名言以及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作为论据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应将勤于发问与探究结论结合起来的中心论点层次分明论证逻辑清晰全文修辞手法多样长短句综合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文章开篇即提出让发问与结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结尾段又以单句成段的形式加以呼应首尾圆合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注重结论的同时不能忘记发问67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人们往往更看重结论。在我看来,我们在注重结论的同时,不能忘记发问,更不能忘记自主思考。
长大后的人们更看重结论,与生活的快节奏以及知识、经验、阅历的丰富有关。在面对司空
见惯的事物或现象时,人们可以不再发问,只是针对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寻求结论。
但是我们不能对所有的事物都只看结论而放弃探究。只有坚持探究,我们才能有创新的思想,才能以更好的发展眼光推动社会的进步。虽然直接得到结论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这样做会对我们自身的成长造成更大的阻碍。这就好像我们做作业一样,如果只是照搬答案而不去思考,那么我们永远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