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导写:“浓缩的,都是精华”
作文题
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历史文化的浓缩……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对这一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篇
本题列举了三则生活事例:园林、缩写读物、博物馆,点明三者都是浓缩的结果,同时给考生暗示了浓缩的意思。随后,命题人提出了观点:浓缩的就是精华,要求考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审题方面一反去年的艰深,希望学生们去关注生活,言之有物,是一道值得欣赏的作文题。
本题信息:
话题:浓缩的是否是精华?
审题难度:★☆☆☆☆
构思难度:★★★☆☆
素材难度:★★★☆☆
构思篇
本题的构思角度非常多,可以选择深入分析话题背后的逻辑,也可以寻生活中的独特视角去完成聚焦,但无论赞同还是否定,都需要给出足够的理由。亮亮老师暂且给出一种观点供同学们思考。可以从“精华”入手。与精华相对应的词叫做糟粕。在传承历史文化之时,我们总会提到一个词“扬弃”,扬的自然是精华,弃的当然是糟粕,但是扬弃的复杂标准是浓缩能涵盖的吗?恐怕更多是有关于人们的价值观,而跟浓缩无关。亮亮老师曾经游玩浙江的千岛湖,观览了位于锁岛上的中华锁展馆。馆中展出了数百件锁具,其中有一件贞操锁。毫无疑问,贞操锁属于古代封建文化的糟粕,但它也被展现在人们面前。当然,拥有当代正常价值观的人,不会认为贞操锁是古代文化的精华。由此可见,博物馆展现的不过是一个个历史文化的缩影,但历史上的每一个社会时期都同时存在精华与糟粕。博物馆没有选择扬弃,而是全面地展现精华与糟粕,才能让当代人更接近历史真相。总之,
浓缩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式,从一个具体的视角,去洞察广阔时空的特点。浓缩带来的结果,不可能全是精华。浓缩之后获得的,更多的可能是精华掺杂着糟粕的结果。
下水作文
精华在“精”不在“缩”
2022年高考是哪三天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尽管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但我认为对于这一观点不能简单趋同。
浓缩的有时确实是精华。
“园林确实是自然山水的浓缩”,无论是苏州的拙政园、留园,还是北京的颐和园,还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虽然都是人造,但都巧夺天工,比自然山水更加可观,浓缩的都是山水中的精华。“博物馆确实四历史文化的浓缩”,无论是中国的故宫博物馆,还是法国的卢浮宫,还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都是各国历史文化的浓缩,浓缩的都是各国历史文化的精华。
不仅园林如此,博物馆如此,还有很多文化典籍也是如此。一部《史记》浓缩的是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总共三千多年的信使,它比风云弥漫的真实历史更清晰,也更精彩,因为它浓缩的是历史的精华。一部《红楼梦》,浓缩的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钟鸣鼎食之家逐渐衰败的历史。虽然“真事隐”,虽然“假语存”,但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浓缩的未必都是精华。
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通过阅读缩写读物确实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原著的概貌,但是阅读缩写读物能跟阅读原著相比吗?跟阅读原著相比,阅读缩写读物毕竟少了很多原有的滋味。由北大才女张泉灵投资、当红自媒体创作人张磊创编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语言简洁,寓庄于谐,据说非常好看。《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作为小孩学习历史的启蒙读物,阅读效果应该不错,但是如果把它当作成年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必读书目,一定会把人带入歧途。因为《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浓缩的虽然是历史,
但未必都是历史的精华。还有当下的各种速成教育培训班,看似浓缩了很多工夫,也许能让人赢在一时,但是由于速成教育培训省略了涵养的功夫,一定会遗患于未来。
为什么浓缩的未必都是精华呢?一则因为有浓缩,就会有遗失。在那些浓缩者眼中,有些东西确实是精华,但是如果换一波观众,在他们眼中未必也是精华。正如用油菜籽榨油一般:家庭妇女看中的是香气醇厚的菜籽油,而种花施肥者看中的却是榨油残留的菜籽饼。二则因为浓缩的方法存在争议。有的浓缩是偷减材料,有的浓缩是省略程序。前者是减缩,后者是压缩。无论哪一种,这样浓缩的肯定都不是精华。不是所有的园林都值得一看,不是所有的博物馆都值得流连,不是所有的书籍都值得深味。精华在“精”不在“缩”,浓缩的未必都是精华——如果缩而不精,还不如精而不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