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
  电影镜头运用的技巧手法之一。其表现为银幕上映出的活动影像骤然停顿而成为静止画面〔呆照〕。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假设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具体制作方法是,选取所摄镜头中的某一格画面,通过印片机重复印片,使这一停顿画面延伸到所需长度。根据镜头剪辑的需要,定格处理可由动〔活动画面〕到静〔定格画面〕,也可由静〔定格画面〕到动〔活动画面〕,也有的在影片结尾时,用定格说明故事完毕,或借此点题,以便给观众留有回味。
  特写
  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为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David Wark Griffith,1875-1948〕所创用。特写镜头是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因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提醒人物
  出画入画
  电影艺术处理镜头构造的一种手法。镜头画面中的中心人物或运动物体离开画面,称为出画;人物或运动物体进入画面,称为入画。当一个动作贯串在两个以上的镜头中时,为了使动作流程继续下去而不使观众感到混乱,相连镜头间的人物或运动物体的出画和入画方向应当根本上一致,否那么必须插入中性镜头作为过渡。
  圈入圈出
  “划〞的一种变化。以圆圈的方式,从画面中心圆点开场逐渐扩大〔圈出〕,或以圆圈将整个画面逐渐收缩为圆点〔圈入〕,并由下一个画面所取代。有时圈入也用于强调或突出画面上某一细节局部。
  切出切入
  指上下镜头直接衔接。前一个镜头叫“切出〞,后一个镜头叫“切入〞。这种不需外加任何技巧的镜头组接方法,能增强动作的连贯性,不打断时间的流程,具有干净、紧凑、简洁、明快的特点。往往用于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和行动的衔接。在故事影片的拍摄中,同一场面内的镜头,一般多采用这种衔接方式。随着镜头的切出切入,观众在视点的不断变换中,逐渐了解表现对象,并不感到画面的组接痕迹。
犯罪片
  淡入淡出
  也称“渐显渐隐〞。电影中表现时间、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后一个画面逐渐显现,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的开端称“淡入〞,表示一个段落的开场;前一个画面渐渐隐去直至完全消失,称“淡出〞,表示一个段落的完毕。淡入、淡出节奏舒缓,具有抒情意味,并能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间歇,产生一种完整的段落感。随着电影节奏的加快,今已较少采用。
  划入划出
  简称“划〞。电影中表现时间、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用不同形状的线,将前一个画面划去〔划出〕,代之以后一个画面〔划入〕。一般适用于表现节奏较快、时间较短的场景转换;尤其是在描写同时异地或平行开展的事件时,划的组接技巧有着别种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其缺乏之处在于,如处理不当,容易使观众意识到银幕的四面框的存在,削弱了画面形象的真实感。
  化入化出
  也称“溶出溶入〞、“溶变〞,或简称“化〞、“溶〞。电影中表示时间和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
指前一个电影画面渐渐消失〔化出〕的同时后一个画面渐渐显现〔化入〕。两者隐显的时间相等,并且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短时间的重叠,即经过“溶〞的状态实现交替。也常用以表现现实与梦幻、回忆、联想场面的衔接。“化〞的方法,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有某种寓意。根据内容、节奏的需要,“化〞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在1-3秒之间。
  长镜头
  “短镜头〞的对称。指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假设干短镜头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一般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四种。其中运动长镜头包括摄影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由于长镜头能把镜头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因此显得自然流畅,又富有变化,为画面造成多种角度和景别,既能表现环境、突出人物,同时也能给演员的表演带来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绪的连贯,使重要的戏剧动作能完整而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长镜头的拍摄,由于不会破坏事件发生、开展中的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
  跟镜头
  又称“跟拍〞。摄影机跟随运动着的被摄对象拍摄的画面。跟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空镜头
  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衬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空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拉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
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类型电影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美国好莱坞占主流地位的一种影片制作方式的统称。电影艺术在其开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电影所特有的不同类型的影片。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技巧和风格而形成的影片的范畴、种类或样式。例如,好莱坞电影最重要类型之一——西部片,具有独特的题材领域、自然背景、地区特征乃至于场景、服装、道具等造型元素,并由此产生这一类型独有的叙事方式、形象构造、场面调度等艺术手法。其他类型如喜剧片、歌舞片、犯罪片、警匪片、侦探片、恐惧片、战争片、社会片、、梦想片、心理片、历史片、传记片、爱情片、儿童片、体育片、灾难片等都有各自的传统特征。类型电影是艺术产品商业化、标准化的表现形态,多以观众喜爱的明星扮演的定型化的人物、观众感兴趣的流于程式化的情节,富于刺激性的图解式的银幕形象牢牢地抓住观众;但由于它保存了历年来艺术家们卓有成效的创造,形成电影自身的传统,并随着时势的推移不断有所变化,符合众化艺术的要求,因此为好莱坞电影赢得广阔的国际市场,并为其他国家商业电影所仿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的解体、导演个人风格的强调、各国新电影流派的兴起、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异,电影类别及其内涵、技法、形式、界限均发生很大变化。
  推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被摄对象向前推近的拍摄方法以及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现的部位。其作用是突出主体、描写细节,使所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现出来,以加强其表现力。推镜头可以连续展现人物动作的变化过程,逐渐从形体动作推向脸部表情或动作细节,有助于提醒人物的内心活动。
  后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后面或靠近后边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与前景相对应,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局部。后景可以丰富画面形象,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增加镜头的空间深度,从而构成场景的典型环境和生活气氛。摄影机取俯角拍摄时,画面中后景的表现最为明显。在某些场面处理中,后景即构成背景。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影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后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前景。
  近景
  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视距比特写稍远。近景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占据画面显著
地位,成为主要表现对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近景和特写的作用有相似之处,即视觉效果比较鲜明,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在表现人物的感情交流,提醒特定的人物关系方面,近景有其独到的艺术功能。近景有时也用于摄取景物的某一局部。有些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一般称为“中近景〞。
  前景
  镜头中位于主体前面或靠近前沿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局部。具有衬托主体和装饰环境等作用,并有助于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在某些移动摄影中,借助前景的变化与更迭,可增强镜头的运动感与节奏感。前景应与画面内容有机结合,片面追求前景的装饰美,会破坏画面的统一,甚至削弱或混淆所表现的主体。根据场面调度的需要,随着摄影机在场景中的运动及机位的变化,前景也可能相应地转换为后景。
  内景
  也称“棚内景〞。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内景的有利因素是不
受天气、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同时较易于创造出所需的环境气氛和视觉效果;不利的方面是耗资大,制作费时,某些场面容易显露人工痕迹,缺乏真实感。因此,导演为了追求场面真实,近年多采用实景拍摄。
  实景
  非人工搭制的场景。电影拍摄中,为了追求环境的逼真效果,所直接选用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一般须作不同程度的加工布置,以符合剧情需要。实景使影片中出现的场面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既可节约制片本钱,也有利于加快摄制进度。
  全景
  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全景和特写相比,视距差异悬殊。如果两者直接组接,会造成视觉上和情绪上大幅度的跳跃,常能收到特有的艺术效果。
  外景
  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利于表现地方彩或民族特。外景由美术师根据影片情节的需要事先选定,并可按照导演的创作意图对实景作一定的加工,使之具有典型特征和时代气息。
  远景
  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的电影画面。这种画面可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远景可用以表现规模浩大的人活动,渲染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同时,远景也常被用来抒发情感、创造意境,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衬托或突出人物的内心波澜。
  场记
  影片拍摄阶段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任务是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装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准确地记入场记单。由于一部影片是分
割成假设干场景和数百个镜头进展拍摄的,拍摄时不能按镜头顺序进展,因此,场记所作的记录有助于影片各镜头之间的衔接,为导演的继续拍摄以及补拍、剪辑、配音、洗印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影片完成后,这些记录还可供制作完成台本之用。
  导演
  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作为电影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组织和团结摄制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摄制组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导演的再创作以电影文学剧本为根底,运用蒙太奇思维进展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构造、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确实定等。然后物和确定演员,并根据总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影片总的创作方案。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方案,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摄制完成为止。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表达了导演的艺术风格。